GX1(G3)/GH2錄影破解資訊分享

75387460 wrote:
問一下O大,gx1可...(恕刪)


GX1應該可以使用spizz或nebula,他們的GOP size比較小,問題只在於錄影能不能穩定,是否容易中斷,雖然GX1的internal buffer比GH2小,不過他支援USH-I的記憶卡,所以選擇45MB/s以上速度的USH-I卡應該可以滿足這兩個設定檔的需求,而All-I的moon就不是很確定了(理論上應該也是可以啦!),兩個都可以事先調整白平衡再進行錄影。

至於GH2跟GX1推薦哪個好呢?...這就考倒小弟了,您可以問Happy大—小弟經常不是站在勸敗的那一方..

開玩笑的,想先了解一下,不知道您是否正從事任何錄影的專案?目前擁有哪些相關的器具或攝影機呢?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感謝O大的回覆
目前沒在從事拍攝專案,只是一個門外漢超級新手XD
家中有一台canon hf10的機子,不過那是我爸在用的,有短暫用過,只會拍攝和關機
想買一台攝影機,但是台灣有點貴ex pj790
想說買台照像和錄影都ok的,看到gx1照相不錯,錄影又可以破解
價錢也便宜,不過也考慮gh2兩台有哪裡不一樣?
happy大也幫推薦吧!
75387460 wrote:
感謝O大的回覆目前沒...(恕刪)


兩者的差別可以參考這裡,基本上兩個(或任何相機)都很好用,也足夠應付90%的拍攝場合,您看像GRD這樣限制很大的定焦鏡都可以佳作連連,還有Happy大高水準的GF1演出,其實說明了沒有所謂面面俱到的器材,只有適合自己的器材(體積,以及拍攝題材),選一個自己心裡最喜歡的,學習這些大大努力把相機發揮到極致就很讚了!

哎呀~這樣好像跟沒回答一樣...,其實器材方面的討論與比較一直都很豐富,小弟這方面的經驗就不是很足夠了。

剩下的就請其他大大補充了~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在次感謝O大的回覆
在文章有題到你用的是餅乾鏡,我記得餅乾鏡沒有防手震ois
x鏡有防手震,這樣在錄影時會不會比較不方便?
請問O大新名詞microblock有4X4 8X8之分,這個又是什麼?
75387460 wrote:
在次感謝O大的回覆在...(恕刪)


macroblock其實跟chroma subsampling有關,簡單來說,因為人眼對於亮度比對顏色更為敏感,因此在儘量維持亮度差異不大的情況下減少顏色的資訊量,以達到節省檔案容量(頻寬)的效果,而macroblock裡可以決定以多少像素為一個block進行色度空間的downsampling程序,以GH3來說,一個畫面以8x8為一個block為主,只有在細節或線條邊緣才可能採用4x4,雖然理論上GH3的壓縮效率高,但是必須要預測哪個區域使用8x8,哪個區域使用4x4,而GH2都是4x4,可以確保更佳的細節,在複雜的場景尤其明顯(參考首po的colour death chart),有關macroblock的效果,可以參考這裡,driftwood提供的一張GH3錄製的圖:



可以看到GH3傾向大部份使用8x8,只有反差非常大的區域(紅色圈起來的部位)才會採用4x4。

macroblock就是所謂的不自然色調、banding的來源,因為他其實是用減少顏色資訊的代價換取空間。愈小理論上影像品質會比較好。

有關防手震,其實最好的防手震裝置就是手,經過適當的練習可以從-5軸防手震提升至(免錢的)5軸防手震...,其實就算是用在好動的小孩身上,餅乾鏡也沒有給我帶來太多手震的困擾,並不是錄影就一定得搖來搖去,走來走去,也許是我所吸收的錄影資訊與拍攝技巧很少強調相機防手震的重要性吧?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感謝O大的解說
也就是說88=64 44=16一個是在64區域配色,另一個是在16個區域配色
所以64/16=4 4X4會比8X8還精準4倍
gh3如果破解的話,應該會把8X8改成4X4吧以上純屬猜想。
75387460 wrote:
感謝O大的解說也就是...(恕刪)


其實從macroblock這點就可得知只有儘量固定住相機拍攝,才能得到最佳的畫質、利用I frame畫質的優點、產生最小的檔案容量、錄影的流量的利用也更有效率、提升畫面中動作物體的畫質、高流量的錄影過程也會更加穩定不易中斷;邊搖邊錄對影像壓縮只有弊病沒有好處,除非是刻意營造那種效果(例如NHK的漫步世界街道),不然還是得謹慎使用。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那在問O大
是因為邊走邊錄導致要一直對焦,所造成畫質不穩定嗎?
傑森史坦森的電影有很多邊走邊錄的感覺,
我蠻喜歡那種輕微的晃動移動感。
75387460 wrote:
那在問O大是因為邊走...(恕刪)


其實是因為移動補償,一個macroblock(例如由數個8x8 block所組成)必須要不斷與前一個畫面做比較,如果畫面穩定,則真正用到移動補償預測的是畫面中真正移動的主題,可以將有限的流量更充足地分配給這些物體,block size愈小,預測的效果也愈好(不過計算量也更大)

電影或節目如果邊走邊拍,就是要表達那種第1人稱走動的不穩定或場景的流動感,這樣的拍攝手法意圖很明顯,用在動作場景效果的確是很不錯,其實讓機身保持不動拍攝也是很困難的!可以實地嘗試了解這種方式的差別。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想請問一下O大
假如我今天拍片要用長鏡頭手法拍攝
但對焦一直困擾著我= =
因為若是設定自動對焦 對焦速度至少要2~3秒 有時候甚至對不到我要的點
但若手動對焦 有時又無法準確的對準...
目前是用GX1 + 25mm F1.4
或是說對於這樣的拍攝手法有什麼樣的建議呢
小弟攝影新手 很多不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