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由於看書時看到了類似這樣的話:
光圈越小,影像就越細緻。(下略)

整體來說,就我對內容的理解似乎是小光圈+長曝會得到最佳的影像

而大光圈有點像是因為無法長曝而不得不妥協的方案。

而大光圈的另外一個特點淺景深,好像看到不少都是推崇望遠效果>大光圈的。


雖然這樣問很奇怪,不過大光圈算是邪道嗎?

另外...望遠鏡頭我可以理解,但為什麼大光圈會有淺景深?
文章關鍵字
多出去拍拍不就知道了嗎??

拿最大光圈 和 小光圈f8 同一個物體或場景

自己去比較唄



大光圈 就怕淺景深 太淺..

反而把物體拍的不清楚..


新手 拿f3.5 或 f4起跳

感覺比較會拍出好照片

如果拿個f1.4 怕你不縮光圈

一直1.4到底 照片大部分都糊糊的..

大光圈為什麼可以造就淺景深這點在01上搜尋就會有答案,就不再多作說明,

至於為什麼要有大光圈,首先最重要的當然是入光量大,可以使快門時間縮短,減少手震模糊的機會,你說的對,小光圈+長曝可以使畫面更加細緻,但也要上腳架增加穩定度在說,你可以隨時隨地拿相機,但你可以隨時隨地架上腳架嗎?想拍的東西都跑走許久你才剛架好吧@@"

然而大光圈可以營造迷人淺景深,拍人物or物品時可以明確化你的拍攝主題,大多數機會下都只需要手持,這樣子的優勢對於某些主題的攝友們當然是趨之若鶩,說是邪道好像也不大對,用PS把路人變成正妹才是邪道吧
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
快門快好還是快門慢好

你的問題沒有正確答案
一切依照你的想法取決

一堆人喜愛大光園
但不代表大光園跟你的意境有直接關係

一切都關於你想代逹圖面的意境而定

necomata wrote:
主要是由於看書時看到了類似這樣的話:
光圈越小,影像就越細緻。(下略)
整體來說,就我對內容的理解似乎是小光圈+長曝會得到最佳的影像

其實 最佳解像力 的是落在 Critical Apreture 關鍵光圈,

光圈開孔, 剛好與鏡片的 "甜密圈" 差不多大小..

Understanding Exposure (中譯:曝光聖經) 書的作者 Bryan Peterson, 稱其為 "誰在乎" 光圈.
大光圈的幾個特性是:
在昏暗中,光圈越大,可以換得越安全的快門。要營造淺的景深,開大光圈也是方法之一。以上你應該清楚。

當然,鏡頭的最細緻部分,不是在最大光圈處,但也不是在最小光圈,原則上是在f的中間帶,舉例,若你的鏡頭f值範圍是2.8-8.0,畫質最佳的點大約在f4.0左右。不過,已經有越來越多出產的鏡頭、解像最佳的點往光圈大的方向移動,有幾個鏡頭網站(國外)裡面有詳細的曲線圖。

結論就是,這句「光圈越小,影像就越細緻。」如果不是斷章取義就是只對一半。

應該說,這是沒有辦法兼顧的條件特性,不算是邪道(你想表達更貼切一點應該是說取巧)。在構圖時,自己就要先作取捨,取其優先條件,若沒有前述要求,則可以適當將光圈調小,多試拍幾張,就可以找出自己鏡頭的最佳F點。
你可以觀察某些相機的P模式,當自動測光偵測光線條件足夠(到戶外試),配出來的光圈值便會盡量維持在中間值,稍微移動相機,測光改變的幾乎都是快門值,除非已經脫離適光範圍。

至於大光圈為什麼也可以營造淺景深,已經有不少文章說明,我也不是很懂,搜尋一下,應該可以找到滿意的答案。


淺景深。有時後拍攝一些主題時需要用到
大光圈也有助於提高快門速度,在室內很好用
不想用大光圈的話,縮小就好。所以也沒有什麼邪不邪道的

我記得光圈太小反而畫質會變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