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小弟打算自己打一篇文
不過上網找資料時
發現這位前輩文筆甚好
早已回答了小弟心中的疑問
又提出更多精闢見解
在徵得對方同意之後(感謝Waltyu兄無私分享)
於此登出全文及其鏈結
小弟僅將Waltyu兄的分析加上紅色
以利閱讀
無更改任何內容(有的話請告知小弟改正)
希望可以提供眾壇友另一個面相
來討論這顆新鏡頭
原文聯結
以下為原文
Mobile 01「防塵防滴搭載 兼顧輕量與小廣角‧HD PENTAX-DA 16-85mm F3.5-5.6 ED DC WR」全破解以文找文
waltyu 在天空部落發表於17:12:47 | Pentax專欄
作為第一篇中文的Pentax DA16-85的測試,m01網站的測試報告引起了Pentax使用者的不少迴響。但打從民國89年當時打著「華人最大」的攝影家手札就發生過對大眾品牌和小眾品牌的測試報告立場不公的情形。於是先有Minolta Fan Club後有Pentax Fan Club的誕生。現在臉書上一些創作者很容易遭到不同政治立場的網軍檢舉,維護自己言論自由的基本方是就是「向臉書買廣告」當保險,這樣就不會動不動被檢舉到下架。同樣地,如果Pentax總代理富堃也有這種敏銳度,相信m01的測試報告就不會在Pentax設群中引起軒然大波。
以下為本人就該篇測試報告的破解
http://www.mobile01.com/newsdetail.php?id=16222
原文
「Ricoh在Photokina 2014一共展示了三顆新鏡頭,而這三顆鏡頭當中也只有HD PENTAX-DA 16-85mm F3.5-5.6 ED DC WR公佈正式的鏡頭規格,其它兩顆鏡頭分別會是恆定光圈的中望遠變焦鏡以及高望遠變焦鏡頭,至於詳細規格還是得等到原廠宣布。HD PENTAX-DA 16-85mm F3.5-5.6 ED DC WR的出現其實很難去界定它在K接環所扮演的角色的角色,因為上有smc PENTAX-DA 18-135mm F3.5-5.6 ED AL[IF] DC WR下有smc PENTAX-DA 17-70mm F4AL[IF] SDM,兩者分別具備7.5x光學變焦以及f/4恆定光圈的優勢,所以我想HD PENTAX-DA 16-85mm F3.5-5.6 ED DC WR只是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選擇,等效24mm的廣角端、新加入的HD 多層鍍膜、WR耐候能力,在未來可能會作為Kit鏡也說不定。」
分析1:
DA16-85的定位非常明確,就是入門級變焦(DA18-55)、中階變焦(DA17-70)、高階變焦(DA★16-50,DA20-40LE)和高倍率變焦鏡(DA18-135,DA18-270)中的中階變焦鏡頭。中階鏡頭畫質比入門級鏡頭和旅遊鏡佳,方便性比高階鏡頭佳(廣角更廣,望遠更遠),其定位非常明確。DA16-85很明顯是取代DA17-70的,除非DA17-70也改款為HD DA17-70WR,否則「只是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選擇」這個論點是缺乏基本觀念下自己硬套的解釋!DA17-70在DA16-85推出後說穿了已經沒有市場,個人認為在庫存清倉完後官網就會移入停產商品類別,也就是說生產線實際已經停產,只是還有庫存。
「新中階標準變焦鏡」的定位在明顯不過!
你會說Canon在EF-S17-85IS之後推出EF-S15-85IS是「只是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選擇」嗎?EF-S15-85當然是EF-S17-85的後繼款阿,DA16-85和DA17-70的關係也一樣,m01這位編輯的水準光第一段就表露無遺了。
原文
「上圖是HD PENTAX-DA 16-85mm F3.5-5.6 ED DC WR鏡頭的正面及背面,鏡身外觀雖然是塑膠材質,但整體處理的還不錯亦不會有廉價感,反而這顆鏡頭的價格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日本官網上的價格¥80,600(含稅),怎麼算都超過新台幣兩萬元,以鏡頭規格與用料來看,這價格並不怎麼友善,預計會比富堃官網上的DA 18-135mm F3.5-5.6及DA17-70mm F4貴上至少7000元!但新鏡總是有蜜月期的,不急的話倒是可以等價格趨近穩定,或是其它用戶的評價再做打算。」
分析2:
我們來比較一下Canon,Nikon同級鏡的價格,以日本原廠建議售價為準,因為Canon官網只有未稅價,故均以未稅價比較。
Pentax DA16-85WR ¥74,630
Nikon AF-S16-85VR ¥95,000
Canon EF-S15-85IS ¥105,000
加上固定比例的消費稅(也就是我國的營業稅)後價格高低順序並不會因此改變。
注意這三款鏡頭中Nikon是最早發表的,另外Canon也已經過了剛發售價格最高的時期(這裡是指市場實際售價,與前面的官方建議售價無關)。但是新上市Nikon可以賣貴,Canon可以賣貴,Pentax卻不能賣貴,這樣論述公平嗎?(剛上市價格高對廠商來講也是利用想搶鮮的客戶願意多負一點錢來加速回收研發成本)
用料的部分
Pentax 12群16枚(非球面鏡片3枚、ED鏡片1枚)
Nikon 11群17枚(非球面鏡片3枚、ED鏡片2枚)
Canon 12群17枚(非球面鏡片3枚、UD鏡片1枚)
有明顯不如C,N嗎?
原文
「這顆鏡頭在前玉部分有加上SP鍍膜,目的就是提供更防油防水的保護能力,但這鍍膜可不是無敵...因為再怎麼厲害還是無法防刮,另外鍍膜也是有壽命的,長時間擦拭鍍膜還是會被消耗殆盡,建議還是乖乖買一片保護鏡比較實在。」
分析3:
這段很有趣………
Pentax官網
http://www.ricoh-imaging.co.jp/japan/products/lens/technology/
SP(Super Protect)コーティングSPコーティング
撥水性、撥油性にすぐれたペンタックス独自の特殊コーティング。高性能レンズの第1面に採用し、レンズ面の保護に効果を発揮しています。このコーティングはホコリや水滴、油などがつきにくいだけでなく、万一汚れが付着した場合にも、簡単に落としやすいという特長をそなえています。
Pentax官網沒有介紹影片,但可以參考下列實測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lUwfhKAwA
Nikon官網
http://www.nikon-image.com/products/lens/about/technology.html
フッ素コート【Fluorine Coat】
汚れが付着しにくく付着しても簡単に拭き取れる
ニコンのフッ素コートは、優れた防汚性能でレンズ表面に汚れ(埃、水滴、油、泥)が付着しにくく、付着した場合も簡単に拭き取り可能です。しかも、ニコン独自のコーティングテクノロジーで、耐久性が極めて高くコーティングが剥がれにくいため、他の同様のコーティングよりもはるかに多くの拭き取り回数に耐え、その優れた効果が長期にわたって持続します。反射防止効果もあり、クリアーな画像の撮影にも貢献します。AF-S NIKKOR 400mm f/2.8E FL ED VR、AF-S NIKKOR 300mm f/4E PF ED VR、AF-S TELECONVERTER TC-14E IIIに採用しています。
Canon官網
http://cweb.canon.jp/ef/technology/eflens-technology.html
フッ素コーティング
フッ素コーティング
レンズ表面に付着した汚れを簡単に取り除くことを目的として開発された新しいコーティング技術。それが、フッ素コーティングです。撥油性・撥水性が高く、溶剤を使わずに乾いた布で取り除くことが可能。乾拭き後に静電気を帯びにくく、ホコリなどを寄せ付けにくいのも特長です。表面が滑らかで傷つきにくく、水滴がつきにくい特性もあります。
Nikon和Canon稱為氟鍍膜,Pentax則沒有說明SP鍍膜的成分,不過其實都是抗污防潑水鍍膜。Pentax是第一個推出的,因此除了第一批發表的少數幾款DA鏡頭(例如DA14,DA40LE,DA16-45)之外幾乎都有SP鍍膜。Canon和Nikon都是近年才推出的(Pentax現在官網能查到最早的鏡頭是97年,但實際上更早),Canon只有L鏡才有,像EF24F2.8IS,EF35F2.0IS這種鏡頭都沒有,Pentax則是DA35F2.4,DA50F1.8都有。Nikon則是只有三款鏡頭有,Nikon的宣傳影片看起來可能效果更勝SP鍍膜,但SP鍍膜一來是推出時間早,二來是普及率高,可以得知Pentax和Canon,Nikon的想法不同,C,N要多花點錢買高階鏡頭才能享受到抗污防潑水鍍膜,Pentax則是很容易就享受到。
M01有本事的話等AF-S NIKKOR 300mm f/4E PF ED VR的測試文也來寫「這顆鏡頭在前玉部分有加上SP鍍膜,目的就是提供更防油防水的保護能力,但這鍍膜可不是無敵...因為再怎麼厲害還是無法防刮,另外鍍膜也是有壽命的,長時間擦拭鍍膜還是會被消耗殆盡,建議還是乖乖買一片保護鏡比較實在。」這種廢話給大家瞧瞧,說m01沒有品牌本位主義嗎?你相信?
原文
「HD PENTAX-DA 16-85mm F3.5-5.6 ED DC WR的焦段涵蓋廣角與中望遠,等效焦長為24.5-130mm,換算下來約5.3倍光學變焦,美中不足的當然還是那個光圈大小,如果是f/2.8起跳或許會更有吸引力。鏡片結構採12群16枚的設計,其中包括了三枚非球面鏡片以及一枚ED超低色散鏡片,另外「HD鍍膜」的加入更是這顆鏡頭的重點,而HD鍍膜也就是SMC的進化版,而這些搭載HD鍍膜的新鏡頭在外觀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捨棄過去的SMC的「綠圈」塗裝,用「紅圈」作為HD鍍膜的識別方式,且日後也不再會有SMC新鏡的出現,因為原廠已經確定停產了,這是2013年就公佈的訊息,相信一些老用戶淚都已經流乾了吧。
至於HD鍍膜所強調的優勢就是在逆光環境下可以盡可能避免眩光、鬼影的產生,雖然SMC鍍膜在過去就是以抗耀光的能力著稱,或許HD鍍膜的表現更上層樓,另外對畫質也有提升,特別是提升影像的銳利度與對比度,另外就是散景比過去的SMC鍍膜柔和,不過最後這點則是見仁見智,畢竟每個人看散景的標準不盡相同。此外目前的HD鏡頭都改用圓形光圈,過去的多邊形光圈設計恐怕要成為歷史。」
分析3:
嫌最大光圈沒有F2.8,難道Canon,Nikon有16-85F2.8了嗎?Sigma,Tamron,Tokina至今也沒有這種產品。在底片時代只有Minolta AF24-105F3.5-4.5是望遠端超過85mm且最大光圈維持F4.5,像Nikon AF-D24-120F3.5-5.6和Tamron SP24-135F3.5-5.6望遠端光圈都是F5.6,這種情況至今沒有打破,拿一款沒有一個品牌有出的規格來嫌Pentax,憑空想想真是好棒棒!
再來,第一款HD鏡頭是101年9月11日發表的HD DA560
http://www.ricoh-imaging.co.jp/japan/news/2012/20120911_7.html
「同一天」也發表了smc DA18-270
http://www.ricoh-imaging.co.jp/japan/news/2012/20120911_9.html
此外,上個月才在CES展上展示搭配K-50後繼機的新入門級標準變焦鏡,就是smc DA L18-50F4-5.6
https://www.flickr.com/photos/scott_burnham/16193620606/
http://news.ricoh-imaging.co.jp/rim_info/2015/20150106_006329.html
信口開河寫測試文真是不負責任!
原文
「這張也是用最短對焦距離35公分拍攝的成果,很可惜放大倍率不夠,不然這樣的焦段又能兼具微距功能的話,吸引力肯定會更大。」
分析4:
最高放大倍率與最近對焦距離
Pentax
最近對焦距離35cm
最高放大倍率0.26X
Nikon
最近對焦距離38cm
最高放大倍率1/4.6(0.217X)
Canon
最近對焦距離35cm
最高放大倍率0.21X
M01是在拐灣罵AF-S16-85VR和EF-S15-85IS放大倍率不夠嗎?Pentax可是三款鏡頭中最高放大倍率最高的喔!
原文
「DA在Pentax代表的是數位專用鏡,所以在鏡身上看不到光圈環的結構,不過很可惜的是連對焦視窗或是對焦距離的符號提示都沒有,以兩萬多元的鏡頭來說,這樣的設計還挺沒有誠意的。」
分析5:
沒有對焦距離視窗的批評是正確的,但是什麼年代了還在講光圈環?
原文
「雖然K3推出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但它目前還是Pentax在數位單眼相機領域的機皇,當然還是選擇它來搭配HD PENTAX-DA 16-85mm F3.5-5.6 ED DC WR,而且K3的耐候能力在業界也有極高的評價。其實小編自己也猜不透為什麼Penatx遲遲不推出全片幅數位單眼相機,旗下有一堆鏡頭根本就是為全片幅量打造,但用戶卻苦無解放的機身,直到最近我才晃然大悟,因為Penatx把眼光放得更遠,直接挑戰中片幅相機,就像是去年推出的645Z,其感光元件尺寸是35mm全片幅的1.7倍,畫質在國內外都獲得許多專業攝影師的推崇,重點是它的價格才23萬出頭,在以C/P來說在中片幅領域幾乎找不到對手,同時還有機會吸引到35mm全片幅的用戶,因為單純就畫素跟畫質來看的話,645Z應該是完勝目前的35mm機種,日後若有機會也會進行645Z的測試,敬請期待!」
分析6:
1.現有的FA鏡頭只有FA31LE,FA43LE,FA77LE,FA35,FA50,DFA鏡頭只有DFA50macro,DFA100macro,要推35mm數位單眼非常缺鏡頭是原廠多年來數次在訪談中清楚說明的事實。
2.看起來這位編輯居然連Pentax在底片時代就有做645相機都不知道。
原文
「以上是鏡頭廣角端與望遠端鏡頭伸出後的差異,這顆鏡頭採外變焦內對焦的結構,也就是說變焦時鏡頭長度會變化,而對焦時鏡頭長度不會改變亦不會旋轉,如此一來搭配偏光鏡作業時就不會受到影響;此外HD PENTAX-DA 16-85mm F3.5-5.6 ED DC WR支援全時手動對焦,在半按快門合焦成功後,維持半按快門的動作同時可以調整對焦環來選擇你所需要的對焦距離。以下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光學品質測試,對這顆新鏡頭有興趣的朋友可別錯過了。」
分析7:
Pentax的Quick-shift focus system不是真正的全時手動對焦,這位編輯的中文程度需要加強。
原文
「這顆新鏡在畫質上的表現有點讓我訝異,簡單來說廣角端中央畫質從開放光圈就很銳利,不過邊緣畫質從開放光圈到最小光圈都屬於不及格狀態。中央畫質從f/3.5到f/11的表現都很好,而從上圖妳可以發現f/16開始出現衰退情形,當光圈縮到最小f/22時候畫質也顯得最差;但是邊緣畫質從f3.5開始就糊的非常誇張,就算是f/8的表現也只稱得上堪用,小編原本還懷疑是不是指定的裁切區域有問題,但把原圖放大到100%仔細端詳一番才知道,測試過程本身以及裁切區域並沒有問題,而是影像中央以外1/2的畫質的確是有待改善。」
分析8:
這大概可以說是網路上的測試的通病。鏡頭在設計時檢查中央和邊緣畫質,用的測試圖表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大家可以想想看,有的鏡頭像場平整,有的鏡頭全開的景深是一個弧形,既然是用這種非「固定測試場景」的測試,確實是可以反應實際拍攝遇到的情形,但是難道如果換C,N的測試,場景又變了,這種結果可以拿來比較嗎?
P,N,C都有公布MTF,如果P被講成這麼差,用同樣的標準那C,N又會好到哪去?
Pentax DA16-85
http://www.ricoh-imaging.co.jp/japan/products/lens/k/standard/hdpentax-da-16-85/
Nikon AF-S16-85
http://www.nikon-image.com/products/lens/nikkor/af-s_dx_nikkor_16-85mm_f35-56g_ed_vr/spec.html
Canon EF-S15-85
http://cweb.canon.jp/ef/lineup/ef-s/ef-s15-85-f35-56/spec.html
原文
「望遠端的表現可就好多了,讓我們從中央畫質開始看起,從f/5.6到f/11之間的畫質都還不錯,f/16可以發現畫質有了輕微的變化,f/22開始出現衰退的情形直到最小光圈,而f/40的中央畫質我個人則是完全無法接受,看起來就像是未合焦的影像;邊緣畫質f/8到f/16是我唯一可以接受的範圍,其餘之外的畫質都是鬆散到不行。」
分析9:
筆者拍照超過15年,從來沒用過F40拍照,如果讀者有這種癖好,K-3在v1.10版韌體中也首創「繞射補償」,今天換AF-S16-85或EF-S15-85,不要說同樣F40畫質有差多少,C,N的機身可以做數位繞射補償?顯然這位編輯完全不知道K-3有這項獨步武林的功能。
http://www.ricoh-imaging.co.jp/japan/support/download/digital/k3_s.html
原文
「16mm廣角端拍攝:這顆鏡頭內含三枚非球面鏡片,而非球面鏡片的目的就是改善像差及變形,但從實際拍攝的結果來看,表現似乎是差強人意,等效24.5mm的桶狀變形非常明顯,但這是為經機身數位修正後的表現,因為K3韌體目前還不支援,只能等日後更新再看看修正的幅度了。」
分析10:
如果Pentax的標準稱為「差強人意」,那Sony Vario-Sonnar T*16-80F3.5-4.5ZA這款還掛卡爾蔡司的叫?
http://www.photozone.de/sony-alpha-aps-c-lens-tests/141-zeiss-za-16-80mm-f35-45-dt--sony-alpha--review--test-report?start=1
原文
「自從HD鍍膜加入後,這類鏡頭的另一個特性就是採用圓形光圈,意指縮光圈之後拍攝得到的散景也會是圓形,這顆鏡頭的光圈由七枚光圈葉片組成,以星芒公式來看可獲得14道星芒角,而有趣的是從開放光圈就可以看到星芒角的出現但有點偏細,f/5.6-f/8的星芒則是有點發育不良的感覺,f/11你會發現星芒角會有分叉的情況,最討喜的時刻我想就是在f/22的時候,因為看起來比較健康」
分析11:
真是隨便寫隨便錯,DA★55F1.4SDM就是smc鍍膜但有圓形光圈的。圓形光圈的定義是指「從最大光圈到縮1.5-2(依品牌及款式不同)級後散景維持圓形」。還有底片時代沒有人在講星芒,底片時代有需要的話有星芒鏡(濾鏡)。
原文
「這款新鏡頭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加入HD鍍膜,而HD鍍膜以官方的定義來說,目的就是擁有更出色的抗耀光能力,盡可能的抑制眩光及鬼影,但從實測結果來看好像不是這麼回是...從f/5.6就出現了明顯的光斑,縮1又1/3級光圈光斑就誇張成這樣...光圈繼續縮下去的表現想必更慘,我想各位從上圖的測試結果已經可以得到答案,以上是擷取照片中央1/2的影像,需要檢視原圖的話建議下載壓縮檔。」
分析12:
抗耀光一向是Pentax在日系品牌中,「要是Pentax說自己是第二,沒有人敢講自己是第一」的情況,m01既然把Pentax講成這麼爛,那就拿C,N也在同樣情況下PK一下看看鹿死誰手阿。
原文
「約一週左右的時間試用下來,我必須很誠實的告訴各位,這顆鏡頭的C/P值並不高,且大部分的表現都只能說是中規中矩,雖然偶有佳作出現但也的確只是小小的亮點,並不會讓你有衝動敗家的慾望,而這個亮點就是散色的抑制能力,另外就是無須特別縮光圈在中央畫質就能有不錯的表現,但前提是你必須忍受影像邊緣那鬆散卻又無可救藥的畫質,其實從原廠的MTF來看應該沒那麼誇張,但實際測出來的結果卻是如此,這讓小編感到有些懊惱,因為這是我第一次遇到在縮光圈之後邊緣畫質還不見提升的鏡頭,但尷尬的就是它又稱得上是一顆旅遊鏡,風景題材的拍攝也絕對少不了,但要風景攝影玩家接受中央以外的影像畫質不佳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這不是大光圈鏡頭,就算邊緣畫質不好我也可以善用大光圈優勢讓影像邊緣畫質不佳的部分給柔化掉。
改紅圈之後的HD鍍膜沒有想像中厲害是我意料之外的事情,因為這不就是它主打的特色嗎?怎麼一測就崩壞了...對焦速度是我個人滿在意的部分,就算搭配K3這類高階機種,其實對焦速度也不算快,當然這是小編使用過眾多品牌、機型後所得到的結論,畢竟它也稱不上高階鏡頭,這樣的表現我並不意外。24.5-130mm的等效焦長在構圖取景時還算是方便,比較可惜的就是放大倍率不夠,只有0.26x而已連拍小花或桌上的美食都有吃力。這顆鏡頭在小編眼中雖然差強人意,不過這或許是各位期待已久的焦段或是規格,畢竟K-Mount可用的副廠鏡頭實在有限,用戶們不是彼此交流二手鏡,就是只能存錢等待貴鬆鬆的新鏡頭,若你對HD PENTAX-DA 16-85mm F3.5-5.6 ED DC WR還有期待的話,不妨參考文末更多的實拍範例,謝謝各位。」
分析13:
結論,看了這麼多跟本是浪費生命阿!這種帶有品牌成見的文章如果不是要寫破解我還真沒興趣花時間去看。DA20-40LE一年前剛上市時價格也是比較高,但現在水貨的價格只要兩萬初就有了,那個品牌不是剛上市很貴一年後會降價?一款鏡頭以撰稿者的水準用一週就能徹底體會體會它的品質?筆者一直不談邊角畫質的問題,最主要是因為筆者沒沒無名不像m01隨便就可以跟代理商借到鏡頭。DA18-135的邊角畫質就真的是不太理想(但不是全焦段,各種距離都有這種情況),看了前面那麼多偏頗的論述,對邊角畫質這點……看看日本Map Camera的測試…….國內流水帳的測試隨便看看就算了吧。
http://news.mapcamera.com/KASYAPA.php?itemid=26117&ca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