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hchunyu wrote:
你們每退一次貨
我們倉庫就要接手這些退貨商品
很苦的呀
都要整理之後
交給生產線重工之後在交給QC過後再交到倉庫的OQC
結果你們買了之後又在退貨
惡性循環就一直下去了
所以拜託你們行行好
某廠商倉管留
人家日本若是真要賣國內市場的話,都會寫上"日本國內專用"的許多"限定版"。也就是說----好東西都留在自家日本國內使用的啦! (當然最好也是MADE IN JAPAN)
而台灣人對價格比較敏感,同一款式若是買貴了就覺得當怨大頭,所以若是"同一款"(例如華碩NB等等....)的消費者已經預先做好功課鎖定要某一款的話,那鐵定會貨比三家才下手。(代表華碩就該有華碩的品質、SONY就該有SONY的品質、什麼牌子就自已心裏有數會有什麼品質)
所以,若是您是生產線重工後再QC出來的東西,要嘛就做得漂亮一點不要讓消費者看出來,也不是重工貨就是不良品。
最好貴公司能夠有計畫地區隔出A級品、次級品等的區分,然後一般情況就用正常價格賣A級品,而次級品若能大幅降價的話(特別聲明,非不良品喔! 沒有人願意花大錢去買不良品的),總比A、B級貨亂七八糟地放在同一倉位來得好。這應該是各家電子大廠都一定會有的基本作法吧!
而在店頭上,也有區分"有過電、或無過電"或是"有原廠封條或已拆封"的基本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所以,重工過的東西,能夠過得了自家的QC,就代表應該是良品可再RE-SELLERABLE了。
所以,被退貨的東西不代表品質不良,外觀再重整、外盒再重包,而不要讓下一位顧客拿到破破爛爛的盒子,這應該是最基本的禮貌吧!
換句話說,貴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販賣給消費者的品質印象完全是決定於貴公司品管的嚴僅程度與在乎不在乎品質的觀念。
沒有品質觀念的公司,即使公司的產品是一手貨全新出廠的,也不代表就很好,在保固期內出問題的案例一多,客訴就多。這種產品的生產、出貨、客訴的循環是層層連接,絕非三言兩語講得完。
換言之,若是您提到的若是一開始就會被消費者退貨率高的話,我想貴公司的產品對消費者來說也沒什麼太好的評價吧! 那貴公司的產品訂價一定不可能賣高價囉~~~
我是可以接受次級品打對折賣的消費者,也經常每年趁著年底前家電廠商(包括日系大廠)出清小瑕疪品時的大拍賣時去買,都覺得買日系的清倉價的小瑕疪品有時都比國產或陸產的新品來得划算,但重點是日系家電大廠比較誠實,在清倉賣小瑕疪品時都會老實告知消費者哪裏有刮傷,哪裏怎樣怎樣的,能接受的人也買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