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巧耐候兼具 全新中階單眼 PENTAX K-30


lai1983cc wrote:
對這台非常有興趣想要...(恕刪)


可以,不過要買要快。之後可能會取消此服務。
真的是搞不懂你呀 wrote:
如果你有高山攝影的需...(恕刪)


沒錯! pentax的色彩表現滿適合拍風景的

lai1983cc wrote:
到底台灣能不能買到其他顏色的機子呢?


以之前K-X K-R彩色機的狀況來看,半年過後再考濾其它顏色吧!

K-30上市快二個月了.....居然沒店家有賣水貨!最多只看到網拍店家貼爽用的價格

吉姆林 wrote:
哇賽!那麼有梗的產品外盒,不收藏起來怎麼說得過去呢?(誰有貼紙剋星借一下... )...(恕刪)


推貼紙剋星.....
文中提到...
★ 自定義影像
自定義影像中包括:鮮明、自然、人像、風景、風雅、超鮮明、溫暖、跳漂白、反轉片、單色以及正負逆沖,其中超鮮明與正負逆沖是K-5所沒有的風格;
===================================================
k-5有正負沖喔~只是沒有歸類到那區塊
要另外進選單設定或是進入info用轉盤開啟
seeing wrote:
k-5有正負沖喔~只是沒有歸類到那區塊
要另外進選單設定或是進入info用轉盤開啟

嗯嗯,歸類在不同地方,所以可調整的細項也不同。
✍ɪɢ|https://www.instagram.com/jml888.photography/
我認為pentax的產品不錯,理應賣的更好,想不透為何pentax一直上不來
若不能與N,C家比,至少應該可以與SONY並駕其驅吧
認為Pentax在產品定位上有問題
既然定位在中階,我想消費者對中階相機的基本要求應該是機頂螢幕
但是機頂螢幕可能讓外觀沒有現在這造形炫!

同時我想多數人可能會覺得,單反代表專業,黑色就是單反的專業要素之一
出去拍照許多人看到不是黑的相機可能會認為不夠專業,
選彩色相機不選黑色,可能被認為不夠專業,玩票性質的人才會選鮮艷的顏色
這刻板印象反倒成對P家推展業務的阻礙
當然這刻板印象是錯誤的,拍照技術與機身顏色根本就沒關係!

這阻礙是可以扭轉的,要大眾接受"誰說相機的專業一定要是黑色機身"
這要花大筆銀彈的全球行銷預算建立品牌形象,把相機的顏色塑造成一股全球流行的時尚風潮,
問題是pentax目前財務體質不容許其花大筆錢搞全球行銷

總之,希望看到pentax能夠相apple一樣有爆點的創意來引領攝影時尚,有一天市占能追上N,C兩家,pentax的技術底子絕對有本錢作到!
可能pentax需要一個賈伯斯級的天才!

吉姆林 wrote:
而PENTAX玩家苦等的中階機也終於現身了,因為前一款的K-20D可是2008年的作品,這四年的等待也終於有了代價;全新的中階機K-30不僅有基本的耐候特性,而且部分規格更與K-5看齊...(恕刪)


小弟比較好奇的是這段歷史,K20D什麼時候變成K30的前一款?Pentax單眼系列其型號並沒有一定的規則,K10D→K20D→K7→K5,K30與K20D基本上沒有產品前後款的直接關聯性吧?
•讓別人快樂就是好事~馭風之狼~http://www.walf.idv.tw
K-30其實比較像K200D的後續機, 總覺得這個系列消失好長一段時間
k-7, K-5才比較像K10D, K20D的後續機, 或許等級比K20D稍微高一些?
Pentax命名他們的相機還蠻隨心所欲的...

我自己的感覺是這樣, 當然不一定對 ^^b
*ist D (這台好像後無來者)
 *ist Ds -> K100D ---------> Kr
  *ist DL ------> Km --> Kx ---->(K01?)
       K10D-->K20D -->K7 -> K5
            K200D --消失的中低階三防機-->K30
這樣看起來, pentax在每一個時期大約都是只有2-3個等級,
大概是初階, 中低階, 中高階這樣的感覺.



此表格轉貼自DPLab,
http://www.dplab.org/deesBB/viewtopic.php?f=19&t=1509


裡頭有較詳細的P家相機分級說明(但要加入會員哦XD),K30其實要當作是K200D的後續機是會比較合理的。
Pentax機身分級補充,一樣轉貼自DPLab

http://www.dplab.org/deesBB/viewtopic.php?f=19&t=1509




-------------------------------------------------------------------------------

專業機:
1.100%觀景窗
2.金屬機身
3.連拍張數至少每秒5張
4.10萬次快門壽命
5.耐候性能(防塵防潑水)
6.最高速快門不低於1/8000秒
7.閃燈同步速度至少1/250秒

專業預備機:
1.擁有專業機大部份的規格
2.光學五菱鏡
3.有垂直把手
4.金屬機身並非必備(像Minolta Dynax7),但數位時代通常都有
5.前後雙轉盤
6.閃燈同步速度最低1/200秒(不過Pentax並不適用這一點)
7.最高速快門不低於1/8000秒(同上)

業餘機:
1.使用五面鏡(Pentax ist*Ds/Ds2是唯二例外)
2.操作性較差(單轉盤)
3.機身功能有閹割(像Minolta Dynax5與Dynax7相比,D7可以無線遙控高速同步閃燈,D5只能無線遙控閃燈,不能高速同步)
4.最高快門1/4000
5.閃燈同步速度約1/125~1/160

入門機:
1.有右肩LCD(這是數位時代才有的區別法)
2.觀景窗放大倍率及視野率較小
3.閃燈同步速度1/90(數位時代不適用)

家用:
底片年代家用機種是只有P及情境模式,連A/S/M都沒有的機種,Sony A290/390是還沒陽春到這種地步,但若與Dynax3L的外觀相比就可以感覺的出來兩者的關係會比與Dynax3的關係接近,只是因與自家產品比較故A290/390仍然列在入門等級。

深入解析:
第一代機身中ist*D與ist*Ds的發售間隔時間較長,ist*Ds是各品牌同期機種「至今」唯一有五菱鏡的機身,兩者的差別主要在操作性與垂直把手,是各品牌中差異最小的上下兩級產品。ist*DL是非常陽春的機身,但有右肩LCD,所以等級還是比K-M高。

第二代機身的重點是K100D系列因為沒有五菱鏡,所以是ist*DL2的後繼產品。

第三代K200D則提供了垂直把手,業餘機與入門機並沒有規定一定不能出把手,出不出就要看廠商的規劃,SLR時代是業餘機只有電池盒,K200D的垂直把手並沒有轉盤,功能比較陽春。另一個重點是K-M,因為操作性最差,體積也最小,而且沒有紅色合焦指示,所以歸類在家用級。

第四五代是Pentax首次擁有100%視野率的頂級機K-7,以及K-X,K-R接續K-M,因此雖然K-r規格相當高,但還是可以區分的出來與K200D相比除了沒有右肩LCD之外,最主要仍舊沒有快門線插槽,所以K-X,K-R等級依然歸在家用。只是K-R實際上除了這兩項分隔之外都跟入門機同級。

結語:
數位時代的機身分級方式與底片時代有了較大的變化,像Nikon最新的D7000不僅有100%五菱鏡,許多新技術新規格也都超過D300s,如果沒有D300/D300s的話D7000的歸類就是頂級機,但有D300/D300s的情況下,仍然有在一些小地方與D300s做區隔,所以算是規格最強的專業預備機,底片時代Canon EOS3觀景窗視野率98%,直逼頂級機EOS1V的100%,現在Nikon直接把專業預備機做到跟專業機相比「對一般人而言沒有差別」,顯示出競爭激烈的程度,但個人是認為如果Pentax不出K-7,Nikon也不會有D7000這樣的產品,若有一天像K200D,K-R這些較低階的機身都能下放光學五菱鏡,那就差不多真的是所謂的C/P值破表了,單眼很重要的一環仍舊是五菱鏡,所以對機身要求「略高」的人仍然必須考慮K20D以上的機種。

最後簡單列出底片時代的分類方式
頂級機:
金屬機身,100%視野率,1/8000快門,1/250或更高閃燈同步速度,具耐候設計

專業預備機:
有垂直把手,1/8000快門,不具耐候設計,雙轉盤,不一定有金屬機身,五菱鏡,有反光鏡預鎖(沒有單獨出來做在兩秒自拍的也算)

業餘機:
1/4000快門,1/125閃燈同步速度,不一定有垂直把手,或只有電池盒,五面鏡,曝光補償只有0.5EV調整,曝光補償及閃燈補償範圍較窄,包圍曝光張數與間距限制較窄

入門:
1/2000快門,1/90閃燈同步速度,塑膠接環

家用:
僅有P模式及情境模式,體積最小重量最輕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