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K wrote:
1. 看不到車尾燈也很正常. 同樣是對焦評價比較差的廠牌, 跟 fujifilm XF 系統比較起來會如何, 我反而有興趣想知, 不知有沒有雙修的同好能說明一下.

2. 我以為 -3EV 的合焦能力也是對焦表現進步的一個因素 ?

3. DFA* 70-200 及 DFA150-450 如此重型, 有時我想會不會其實是借用了 tamron 的大型環形超音波馬達, 只是沒說出來 ?

1. ILDC系統後來都把對焦驅動鏡組改為很小的鏡片,用直驅馬達驅動,HD DA55-300PLM就是採用這種方式。單純看規格表DA55-300PLM的鏡組比舊款鏡頭更多,如果是在底片上鏡片數量太多,會喪失暗部細節,這點在CCD上可能也看得出來,因此這種設計方式是直到現在Pentax, Nikon才比照ILDC系統用在DSLR上,同時把鏡筒做曾多段這樣收納長度變短,變成一個新的賣點(但整體畫質到底有沒有更好則是另一個問題)。

所以不能單純只看結果(對焦表現)而不考慮先天的差異,日前第一次用到XF35F1.4R,這顆同樣是雙高斯結構,對焦同樣不快。也就是說同樣驅動方式比較才比較有意義,這點我只知道富士的X70對焦是比GR系列表現更好。

2.我前次回覆沒有提到一點,比我更早在ist*Ds就跳槽到Pentax的前輩有發現,ist*Ds對焦雖然慢,但有對到基本上都準,K-7開始雖然速度變快,但精確度似乎反而不若ist*Ds,尤其是畫面的左右兩個單向感應器組成的對焦點,也就是說這兩點在ist*Ds上的可靠度勝過K-7。

也就是說K-7開始的機型對焦速度變快的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有可能是在合焦的判別標準上放寬,如果沒有放寬,速度慢一點,但精確度跟ist*Ds一樣好,那你從K-5 II/K-5 IIs再回頭去看之前的評價就會變成「之前的機種都很準,只是速度不夠快」。這就與-3EV沒什麼顯著的關聯了。

3.DC馬達是直流馬達,其實就是機身馬達做的安靜一點,裝在鏡頭內。底片時代機身馬達會推不動FA*28-70, FA*80-200, FA*300F2.8, FA*600F4, FA*250-600嗎?我在底片時代用的是Minolta,Pentax我沒用過,但是用常識判斷,最起碼高階的MZ-S,Z-1P這些機型要推的動(有興趣的話不妨找香港有底片機的前輩看能否體驗一下Pentax在底片機上的對焦表現)。

還有邏輯上如果你向Tamron買USD用在兩款D FA望遠變焦上的話,就直接標SDM就好了,而且在行銷的觀點上把layout示意圖給消費者看有環形超音波,在行銷上是大大地加分,所以用了USD但卻不敢標SDM而標DC基本上不太可能,尤其是如果你去找Canon EF70-200,EF100-400, Nikon AF-S70-200,AF-S80-400來用用看,只要你體驗到環形超音波對焦驅動的特性後,是DC還是USD自己也能感覺出來。
elfwong wrote:
看了你的cosplay...(恕刪)


顆顆,如果你忘記叫人家押身家的事情,
我很樂意讓你回憶一下


原文網址在這裡: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4978398&p=4

對於這種自己講過什麼話就不認帳的人格
拜託,你採不採信,不需要往自己臉上貼金

還有小弟我本來就是多修,我多修不能有心得嗎?為什麼要賣相機?邏輯不通
要乞討請把自己的帳號假裝成網美的樣子,或許有宅宅願意施捨


K K wrote:
台灣人討論相機往往...(恕刪)


KK兄,我身為台灣人,我光榮
難道香港人被中國接收不到10年,香港人就講話不容許其他意見嗎?顆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知道小弟哪裡的言論冒犯到你,還在板上可以用台灣人來區分

你很樂意跟大家分享你多修的心得,我也在分享我多修的心得

只是前提是,人家會提出K3II來問問題,必定人家是了解Pentax優點,沒有優點人家會考慮Pentax嗎?

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相機,人家提出缺點有何不可?

我的E-M1有缺點,我的X-T1也有缺點,如果人家問我要買哪台我一定是先告知缺點

我認為的是,不管用哪一家,必須得包容那家的缺點,才會用的開心

所以我立場才是陳述缺點比陳述優點重要
Walt Yu wrote:
1. ILDC系統...(恕刪)


這位朋友,我也有同感,我的*ist底片機,裝FA鏡頭都蠻準的,*ist系統的對焦準度比我的K-1穩定多了

我現在偶爾還是會用*ist跟minolta a7拍拍底片。只是底片越來越難玩
K K wrote:


7~8 成及 3...(恕刪)

個人覺的新的24-70對焦速度輸新的
55-300plm
gn01656629 wrote:
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相機,人家提出缺點有何不可?

我的E-M1有缺點,我的X-T1也有缺點,如果人家問我要買哪台我一定是先告知缺點

我認為的是,不管用哪一家,必須得包容那家的缺點,才會用的開心

所以我立場才是陳述缺點比陳述優點重要


你或者是敏感了一點, 我想我也是虛心候教的.

PENTAX 的對焦實在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但以你所說的狀況, 好像連我用過最爛的 Sigma DP-3 Merrill 等級都不如 (Sigma 已經夠爛了, macro 鏡就更加是爛).

有去看你 flickr, 的確也有部分人像是不怎麼銳利.

我沒 Walt 大那樣執著, 認為連鏡頭的結構都要相同才好比較, 但起碼, XT-1 跟 K-1 的比較中, 兩者所用的鏡頭都要是原廠同級產品, 才算是在同一機基準上作比較, 包括是畫質, 對焦, 甚至是整個系統的表現.

所以我覺得, 既然你的 K-1 是配 SIGMA 24-70, 作對比的 XT-1 就應該也用 SIGMA 24-70 (但這個好像沒有 X MOUNT ?).

如果 XT-1配的是 18-55 KIT, K-1 對應的就是 HD DFA 28-105 (DFA 鏡沒有初階的 28-70 KIT, 硬是要用 DA18-50RE 也可以).

當然, 前提是你的器材都沒有移焦或走焦的問題.


至於港台政治的話題, 先就此打住了.
我忘了gn01656629
就是被我列黑名單的激動戰士
各位都看得出來,其他人語氣沒你回應這麼激昂

你若發言語氣不這麼嗆,或許我不會鎖

這邊鎖不了你, 你要玩, 奉賠到底

你用台積電講我沒關係, 我用你愛嫌K1又不敢賣來回敬你

我不需要往自己臉上貼金, 是你自己的胡亂想像

覺得你很可笑

嫌K1爛, 我說台幣4萬向你收, 給你機會你又不敢賣, 邏輯不通的是你吧

嫌pentax對焦爛,還買好多台, 你在自我打臉嗎?
我漲3000, 4萬3向gn01656629你買

你拿4萬3, 可以買到D810或5d3二手
讓你有機會快快脫離pentax

你還是不敢賣

只會抱怨pentax, 又不願放棄pentax, 我還幫你放棄pentax
又不敢賣, 扯些邏輯不通

愛嫌又不賣的你,才邏輯不通吧

講這麼多廢話沒用啦, 你還是不敢賣
不必抱怨K1, 若嫌不好, 何不脫手? 我幫你

我有圖、拜託不要砲我.....
單說真的想請問版上的大大們⋯⋯
小弟我現在沒有超廣角、手上只有DFA100
DA55.DA20-40.DA18-135.DA17-70
DFA24-70.本來有想購入DFA15-30.但這個月買了24-70、用了幾次對他的鏡頭外觀硬體的扎實度有點.....外加版上有大大們說
15-30也是同一家、有點想繞過、外加這陣子有在上攝影課、有玩到動態追焦的搖拍
 說真的上面打的⋯⋯那些鏡頭除了24-70好一點、其他真的都追的好喘.還是一顆DA55-30PLM一定追的到、我有到三創試過、還在猶豫要不要買、我機身只剩k-1 k-s2、k3,k50以出清了。pentax有進步、拜託別在砲他了、所以才在想要不要在買一台機身、焦段只買廣角端、跟望遠
曾經有入手過7D2.24-105F4L.但後還覺的他的防滴防塵跟p家比起來真的很鳥、
如果把手上原本要買15-30的預算換成夠買下列的機子各位會怎麼選..
6D 7D2 D7200 D750 D610
鏡頭的話原廠的就買中古品、副廠tokina的話就買新品,因為我知道DA12-24就是他們家代工的、謝謝



elfwong wrote:
我忘了gn01656629...(恕刪)


elfwong 你也不必見怪, 邊用邊嗆的, 香港也亦大有在.

大多是計較 APSC 片幅, 一台 K-1 就讓他們 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了.

又, 以現在的行情來看, K-1 二手價約 12500 港元, 50000 台幣, 你出 40000 低了點
quane5178 wrote:
小弟我現在沒有超廣角、手上只有DFA100
DA55.DA20-40.DA18-135.DA17-70
DFA24-70.本來有想購入DFA15-30.但這個月買了24-70、用了幾次對他的鏡頭外觀硬體的扎實度有點.....外加版上有大大們說
15-30也是同一家、有點想繞過、外加這陣子有在上攝影課、有玩到動態追焦的搖拍
說真的上面打的⋯⋯那些鏡頭除了24-70好一點、其他真的都追的好喘.還是一顆DA55-30PLM一定追的到、我有到三創試過、還在猶豫要不要買、我機身只剩k-1 k-s2、k3,k50以出清了。pentax有進步、拜託別在砲他了、所以才在想要不要在買一台機身、焦段只買廣角端、跟望遠
曾經有入手過7D2.24-105F4L.但後還覺的他的防滴防塵跟p家比起來真的很鳥、
如果把手上原本要買15-30的預算換成夠買下列的機子各位會怎麼選..
6D 7D2 D7200 D750 D610
鏡頭的話原廠的就買中古品、副廠tokina的話就買新品,因為我知道DA12-24就是他們家代工的、謝謝


DFA 100 macro 鏡對焦必然慢.
DA 55 對焦出名爛.
HD 20-40 是外對焦設計, 也不會快.
DA 18-135, 以及同系列的 DA 16-85 及 HD DFA 28-105 我覺得還好.
HD DFA 24-70 不扎實嗎 ? 雖然是塑料, 但我意外地覺得不錯, 對焦也是很好.

試用過 55-300 PLM, 覺得不錯就買吧, 反正也不貴.

有玩過 C N 同級的機身及鏡頭, 防滴防塵及扎實程度我以為跟 pentax 沒太大差別 ?
這方面反而是 SONY 及 PANASONIC 的高階產品比較令人擔心.

HD DFA 鏡頭群還在起步階段, 現在缺的不是長炮 (200, 300, 70-200, 150-450, 560 都有了), 反而是 20 以下的超廣角, 要不要向老鏡方面考慮呢 ?

12-24 及 10-17 是 DA 鏡, APSC 系統應該分開考慮, 這部分 PENTAX 還有 14 及 15 LE 供選擇.

又, 12-24 及 10-17 的專利是 PENTAX 所有, TOKINA 的 C N 用版本是買 PENTAX 的設計來生產, DA10-17 及 DA12-24 是 PENTAX 自己生產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