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川鄉最著名的就是列入世界遺產的合掌造民家, 不過其實這種建築不是只有白川鄉有, 鄰近的五箇村也有不少, 所以嚴格來說不能單稱白川鄉為合掌村。
1. 這是白川鄉的第一印象, 被河流和群山包圍、一片綠意的美麗村莊

2. 遠眺白川鄉, 三角型的合掌造看起來非常可愛


3. 結果實際上看到合掌造時...... 隨便都是三層樓以上, 這種巨大的體積, 怎樣都和想像中的「可愛小木屋」沾不上邊啊


4. 據說白川鄉的世界遺產地位汲汲可危, 其中一個原因是一些原本應該是住家的合掌造, 在觀光客增加後, 都變成商家店面, 不再是原來的用途

5. 除了基本的照明設備外, 完全沒有電線杆, 電纜線全數地下化, 全村禁煙, 住屋修建都要申請, 連車庫的門都有定制, 要列入世界遺產並不簡單, 要被踢出去則很容易, 只要居民稍微不配合, 也就夠了

6. 合掌造的維護相當麻煩, 又很花錢, 所以有很多住家其實已是較新式的建築了, 幸好居民都很遵守建制公約, 使景觀不至於受到太大的破壞

7. 商店的一個角落

8. 裏面住的是消防栓, 為了維護景觀, 還蓋了個小木屋把它包起來

9. 厚實的屋頂, 過去如果有人家要修換屋頂, 都是全村總動員去幫忙, 第一天舖好一面, 第二天完成另一面, 兩天就把整個屋頂換好

10. 我們住在Toyota Eco Institute (白川鄉自然學校), Toyota蓋了這麼一個地方, 也弄來一棟合掌造, 準備依古法施工復原

11. 白川鄉在五月初夏依然非常涼爽, 新綠植物和遍地野花


12. 以下攝於合掌造民家園, 白川鄉人口外移, 於是把遷走住戶的住家移到這個園區

13. 直接就一個屋頂放在地上?! 這是過去避難小屋的樣式

14. 這裏有很多課程, 其中之一就是古法手染手帕

15. 有些建築是可以進入參觀的, 因為這裏的合掌造是沒人住的, 外面的就有人住了

16. 以前的人在「二樓」以上的地方養蠶, 一樓則是住戶的活動地點, 當時天花板是有間隙的, 一樓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熱氣(如煮飯), 透過間隙上升, 順便幫蠶寶寶保暖

17. 最後一張, 屋頂最高處的閣樓空間, 這樣應該可以看出合掌造絕不是可愛小木屋的規模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