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超高畫質王者 Sigma sd Quattro


peter1027 wrote:
老x3使用者都被篩...(恕刪)


我覺得由 Peter 兄來寫,一定會中肯實在,把Q系列的優點,以及可能的缺點,都客觀的如實的寫出來。

不會該寫的不寫,該呈現的優點沒有,不該呈現的牛皮快吹破。
天阿!水上涼亭那張拍到的人好像我國中時的物理老師啊啊啊啊啊~
請問這台是不是還沒在台上市?  各賣場好像都沒有相關資訊
eDome 就有上架.

https://tw.mall.yahoo.com/search?m=list&sid=edome&ccatid=311&path=12,311
Kimi
H版不知道何時會開賣?
我想我還是會再次掉坑吧...

akoki wrote:
H版不知道何時會開賣...(恕刪)


H 價格應該快出來了,像素高了不知道解晰度會否能提升?

Ltonytse7 wrote:
H 價格應該快出來...(恕刪)


由衷的希望啊
我是最最初代的DP1
舊機拍完照電腦打開的照片真的是只能用驚豔來形容
對比SIGMA的新機我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嗎?
關於SD Quattro 不同原生解析度的解釋:

這個問題其實困擾我很久,原以為SD Quattro 會被自動砍片而SD Quattro H不會所以傾向購買SDQH
不過銀彈有限還在觀望研究中

但經過我多方研究考證,這個“砍片”其實是Quattro 晶片跟 SPP提供的新功能,英文叫"Auto Binning" 中文我不太確定,似乎是”像素合成“之類的。在Sigma SDQ的官網介紹上也有頁面專門提到這個功能。

這個功能在於把周圍像素合成來救回因為高感光度(800 up)所流失的顏色與畫質,而解析度(原生尺寸)的流失是其副作用,
如果沒有要做大張印刷,這個功能可以提高SD Q & H 的iso可用度,至於實際效果就因人和因被攝物而異了。

而要關掉這個功能,是在SPP的調整選項裡的,將Auto binning勾選取消就能得到正常的尺寸照片了
不過畫質上雜訊就會提高,看個人需求使用囉!(例如將iso800以上當黑白機,X3還是很強大的)
但這個應該可以讓在SDQ 跟SDQH 之間猶豫的朋友稍微減輕一點對SDQ的疑慮(這個功能在這兩台上都有的)

去除這項,SDQ跟SDQH的差異基本上只剩下感光元件跟散熱了,SDQH有多加散熱膏(從對岸無忌神人解剖圖裡可以看到)
SDQH的額外資料量讓全幅鏡能”更有效“的使用(依然無法完全解放全幅解像力,1.3crop下依然有損失進光跟解析力)
SDQH的Crop on基本上會讓SDQH等同於SDQ

如果沒有想要使用全幅鏡,或不在意全幅被裁切的話,加上APSH沒有原生鏡頭,SDQ其實是個非常實惠的選擇。
搭配上Sony E mount 跟MC11, 雙系統也相對不會燒大錢。

但如果想使用全幅鏡和APSC鏡,就還是上SDQH吧。
搭配Sony E mount 全幅跟 MC11, 燒錢燒多多但是應該非常好玩。



希望吉姆林大能稍作修改讓喜歡X3的小眾朋友不再為這個困擾...


附上官網對於“砍片”功能的解釋
Auto binning feature

jojoelmo wrote:
關於SD Quatt...(恕刪)


H 畫質很強,剛新出 4千多萬像的 Nikon 新機 D850 也不能比下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