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假設ISO質為固定 曝光時間也固定 分別以2.8 4.0 8.0去拍攝 能捕抓到的星點銀河應該是2.8最為完整 4.0次之 F8我沒有實際嘗試拍攝過..但相信數量應大為減少

今手邊如只有光圈最大F4.0的鏡頭 在以拍攝銀河為前題需求下 星空雲台與2.8的鏡頭擇一 感覺上選擇購入F2.8的鏡頭似乎比較有作用...

誇張一點的說法 以F8去拍攝銀河 ISO3200 搭配星空雲台拉長曝光時間 應該也沒有什麼幫助吧 因為星點補捉不到就是捕捉不到...實際照片應該只是一片慘白

以上只是自己的假設....因手邊也只有F4的鏡頭...所以會想再購入老蛙的12MM F2.8
這支sigma 12-24mm f4應該是取sigma 12-24mm一代鏡優異的超廣角變型控制加上二代鏡優異的畫質,然後再加恆定光圈的組合體,真是好鏡一支。

二代鏡才剛買一年左右,畫質比一代鏡好多了,要不是少用,真想再買一顆f4。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老兄,
您感受的是真,也客觀。

但一時看不到,並不代表沒有,所以才要長曝去累積!

而用較小光圈可以較細膩,相較還會更有立體(針對拍銀河言)。

只是星軌會移動下,時間加長會不利。

然加上了星空雲台,可把移動降至最低,就是可加長曝光時間。

如此之下,又可選用較佳ISO,甚至還可再搖黑來平衡的更理想,所以前講的要配合需求狀況,只是可作的一種運用,有了星空雲台對大光圈就沒有很必要性。

當然有很大的光圈,又很便宜的,大家應該就不會捥拒了。

tuesday.life wrote:
今假設ISO質為固...(恕刪)

tuesday.life wrote:
今假設ISO質為固...(恕刪)


星點不可能會捕捉不到,也絕對不會慘白
如果你是上赤道儀
在拍星空時,旁邊環境一定是無光害的,你所接收到的光就只有星空的光
當你拍越久,接收到的星光越多,照片的星星只會越來越多
如果ISO跟快門都不變,光圈大小就只會影響接收光的多寡而已(星星多寡)
就像哈伯望遠鏡一樣,對著一片黑暗的地方一直長曝,就會拍出一堆星星一樣的道理
再鞭一下Sigma12-24mm(期待之意)。

它最近也有一系列的電影鏡頭訊息出現,這些是拍動的,而能動當也能靜。

這讓我想到,針對這一鏡頭,要是目前的12-24mm F4 ART,當成是上述功能的一般需求AF的廣用性,可別名叫12-24mm F4 ART-AF。

然後趕緊再上,放棄該鏡所有電子自動功能,直接改以純手動式,說不定就可在原鏡主要結構不變之下,換成是一管12-24mm F2.8 ART-MF(哈…用想的也可以很美的)。
wjill wrote:
星點不可能會捕捉不...(恕刪)


他會說「慘白」,有可能是環境不佳,如遇到有很大的光礙,或使用的相機有很不良的漏光現象!?
拍銀河通常會帶地景拍所謂的"星景",這時候大光圈就很需要了
因為這時連赤道儀都要開1/2恆星速再跑還不能曝光太久不然地景會糊掉(除非用奇門遁甲)
畫面全白倒是很容易連昆陽都被清境搞的難受香菇了,所以還是有適當的ISO跟光圈組合才能長舖呦~~
感謝 wjill AbdA 兩位的解釋哦
01開箱
有錢
tuesday.life wrote:
今假設ISO質為固...(恕刪)

samsamchan wrote:
01開箱有錢...(恕刪)



奇怪 , 都這麼久了 , 還不見 01 的 pk 文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