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ma 新鏡頭情報 18-35mm f1.8 DC HSM (A)


taiwangt wrote:
雖然說等效焦段已經討...(恕刪)

應該說這是餵了一個視野的標準
24mm..28mm..35mm...50mm..85mm..135mm..200mm..400mm..600mm
都是位了標示出該鏡頭的視野角度
拍兆的時候沒有人會說我用60度角拍照
只會說我用35mm的焦段拍下這張照片
而該焦段計算方法從以前的底片機就開始使用
鏡頭上標示的是實體交段沒錯
但APSC機身用18mm來拍攝
會比FF機用24mm來拍攝廣嗎?
我想不會吧
而位了避免正常人對於鏡頭的錯誤認知
所以才會說要轉換焦段
轉換焦段換算的原意就在告知別人這顆鏡頭的視野程度是什麼樣子
若不知道
我今天買一台感光元件1/2.3吋的小DC
上面標示3.5-12mm
名天買一台感光元件1/1.7吋的DC
上面標示5.0-20mm
後天買一台感光元件1.5吋的數位相機上面標示12-50mm
那是不是一般人都會認為是越小台就可以擁有越廣角?
因為他的實體焦長為3.5mm阿!!
單眼相機的24mm算什麼廣角
3.5mm可是24mm的將近6.8倍的這麼廣

所以
這樣懂了嗎?
轉換焦段是必要的
因為你拍出來的照片就是某一種程度的視野的照片
只是為了統一該視野的一種規範而做的換算焦段
而且連各原廠都會告訴妳這顆鏡頭換算的焦段了
何不接受呢?
紅塵紛紛情難了,風雲變幻醉一場 慢慢長途尋真我,千杯難倒一酒湘 癡心躊斷緞愁腸,豪情傲劍渡河江
從它的重量800多g來看, 應該不便宜
但從它的焦段18-35mm來看, 應該又不會太貴
不過18-35實在不怎麼實用
在APS我寧可選擇光圈小一點, 焦段廣一點的鏡頭, 畢竟輕量化機身就是要配一顆鏡頭一鏡到底
如果有16-135 F2.8-4我還會覺得比較有興趣
taiwangt wrote:
雖然說等效焦段已經討論到爛
但還是忍不住想要吐槽一下

鏡頭就已經標說18-35mm就是他的實體焦長
不管裝在什麼片幅的機器上他的焦段就是18-35

只是裝在aps機器上用18mm拍出來的相片看起來像是FF機器用27mm拍出來的感覺
鏡頭本身的實體焦段完全不會改變





APS-C鏡頭上標示的實體焦長18-35mm,
裝在FF機身,景深是18-35mm,等效焦長是18-35mm,但會有成像圈。
裝在APS-C機身,景深是18-35mm,等效焦長是27-52.5mm。


APS-C機身必須換算等效焦長才是實際焦長,景深是鏡頭上標示實體焦長的景深。
這也就是為什麼APS-C等效焦長27MM為什麼景深還是那麼深,因為實體焦長是18MM的景深。
你可以參考OLYMPUS鏡頭資料,上面都會有35MM判換算。


APS-C和FF,同鏡頭,等效焦長轉換後,只要不在相同位置拍攝,APS-C就不是FF的裁切,只是鏡頭上的裁切,景深也不一樣。
leon-ex wrote:
不是每個人一開始都玩過底片機跟全幅機的,
我想應該有不少人第一台數位單眼多半是APS-C,而不是FF,那是因為一些前輩玩過底片機,
所以他們才能夠以135片幅直接套用在全幅機身上,然後再算出APS-C焦段拍出來會是什麼樣子,
但以APS-C起家的人,腦中則是以APS-C當作基礎去想像拍出來的成像會是怎麼樣的,然後再轉乘1.6或1.5去想像FF拍出來的畫面會是長什麼樣子,
兩種不同時代開始的人們,對片幅的感覺立基點不同,對自己預想會拍出來的畫面相信不會一樣的。
所以根本不需要特別強調等效焦段多少,例如18-55對APS-C就是標準焦段,24-70在APS-C上就沒有標準焦段的意義,只是一個怪咖,玩APS-C的人一看這種焦段,也知道要廣不廣,要遠不遠的。要到FF上頭,這類焦段的鏡頭才有標準鏡頭上的意義。根本就不必算來算去反而弄得更混亂,還要特別強調18-55就等於等效焦段28.8-80什麼的,這樣算實在也沒什麼意義。因為在沒升級成FF之前,這類的等效焦段對新手而言,到底是什麼情形,根本就沒感覺的,這樣子表達,反而更容易讓新手糊塗吧?你如果直接跟他講24-70在FF上大概就等於Canon APS-C的15-43.75mm或者Nikon的16-46.7mm這樣講,反而一聽就懂了吧?因為一般接觸數位單眼而未曾接觸底片機的人們,想必對APS-C片幅跟對18-55mm焦段的熟悉度,會更多於對24-70mm的感覺才對吧?現在已經是數位時代了,這類算焦段的計算方向跟主從地位應該對調才對,APS-C是主,反而FF才是從才對吧?這是我個人的淺見,提供作參考。



講這麼多只代表一件事啊

是你自己無法變通焦長轉換的問題......

跟買不買得起根本就沒有關係, 還扯到主從地位就真的很奇妙了

現在的新手難道只是算個焦長轉換就頭痛了?

你別把別人都說得好像都是這樣........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你跟一個外國人談到某支鏡頭的價格, 他說出的是他國幣值單位

你少用的幣值你不知道匯率的狀況你會知道是多少錢嗎?

可是如果告訴你的價格是美金, 你會不知道嗎?

taiwan23175 wrote:
應該說這是餵了一個視...(恕刪)


我會回覆這篇文章
是針對把這管鏡頭裝在FF機器上面他的焦段會變成27-52.5這個言論回應的
等效焦長的換算並不會改變鏡頭的本質
也不會神奇的把它裝到FF機器上他的實體焦長就會產生變化
裝在大片幅的機器上不就升天了

當然如果這管鏡頭可以裝在仿間消費型的DC上面
那換算焦段當然是必備的
畢竟感光元件的規格眾多
不換算一下實在是讓人無所適從
我在幫親友挑DC也是會去查機器的片幅換算成等效135片幅的焦段

不過針對這管for APS規格片幅的鏡頭
我會這樣說也是因為APS機器用久的人
對於常用的焦段18-55這範圍
不用特別去換算成等效焦段
心理也大概知道拍出來的範圍
相信很多接觸數位單眼的第一管鏡頭就是18-55的kit鏡吧

之所以要換算只是讓片幅等效於135
從公式就知道
等效(135)焦長 = 實體焦長*sqrt(135片幅面積/要等效片幅的面積)
不過就只是把各片幅的面積換算成135規格的面積
然後鏡頭焦段就跟著線性變化而已
就算官方沒給等效焦長
知道感光元件規格自己去推就好了

我想說的是我沒有不懂
我只是雞婆

ttlinker wrote:
APS-C鏡頭上標示...(恕刪)


景深 18-35mm

我想我也不雞婆了
taiwangt wrote:
我會回覆這篇文章是針...(恕刪)

會換算鏡頭焦段不是因為要標示景深
而是要告訴大家這樣的視野
一切都是視野的問題歐~~
這只是為了方便大家簡易辨別的一種方法
以避免在不同的系統上
大家會搞混的狀況
紅塵紛紛情難了,風雲變幻醉一場 慢慢長途尋真我,千杯難倒一酒湘 癡心躊斷緞愁腸,豪情傲劍渡河江
taiwangt wrote:
我會回覆這篇文章
是針對把這管鏡頭裝在FF機器上面他的焦段會變成27-52.5這個言論回應的
等效焦長的換算並不會改變鏡頭的本質
也不會神奇的把它裝到FF機器上他的實體焦長就會產生變化
裝在大片幅的機器上不就升天了

當然如果這管鏡頭可以裝在仿間消費型的DC上面
那換算焦段當然是必備的
畢竟感光元件的規格眾多
不換算一下實在是讓人無所適從
我在幫親友挑DC也是會去查機器的片幅換算成等效135片幅的焦段


換句話說 DC 換算焦長是必備的

APSC 專用鏡頭裝在FF上換算焦長是多餘的

這樣不是雙重標準?

況且從頭到尾都沒有人說實體焦常有所變化.......

重點是這支鏡頭目前只出三個接環, 而Nikon FF機器可以直接使用 DX 鏡頭

所以可以使用視野範圍等效等同27mm-52mm F1.8的鏡頭(重點是這個)

不然閣下找一隻FF專用的 27-50mm F1.8 不就得了? 就不用算啦



leon-ex wrote:
不是每個人一開始都玩...(恕刪)


何苦把簡單事情複雜化.....

況且這樓也歪的太離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