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鏡琢磨-百年鷹眼 Carl Zeiss Jena Tessar 2.8/50

許久沒有在這邊發文了,
不知道有沒有老鏡同好還記得去年的這篇文呢?

老鏡琢磨-八羽怪Helios-44-2 58/2

本次要磨鏡的對象
被稱之為「百年鷹眼」的 Carl Zeiss Jena Tessar 2.8/50
同時也是我第一顆非ZA鏡的蔡司鏡頭。

以下名詞解釋(取自網路資訊和維基百科):
Tessar:
被稱為天塞,是絶多廠家採用的光學設計。
使用四片三組的組合形造出透光度高,成像銳利的相片。
由於那清晰的形像表現,被封為「鷹眼」。

Distagon:
為逆焦式的廣角鏡頭設計,主用於18mm至35mm,
特色是變形輕微且中央解像力高。

Planar:
標准廣角到135mm中望遠的鏡頭設計,
是4組6片的完全對稱雙高斯結構,
Planar的特點是色差修正完善,對稱設計,變形極低。

Sonnar:
為中望遠(135mm)至望遠(250mm)的設計,特色是無球面像差,
失光極微,變形低至肉眼無法辨識,但色散須以APO修正。

Biogon:
為對稱式設計,專用於連動測距式(RangeFinder)相機,
解像力平均,但失光明顯。

Hologon:
專用於連動測距式相機的超廣角鏡頭,採對稱式設計,
可以拍攝岀幾乎為0%變形率的影像,
但與Biogon相比有更嚴重的邊緣失光,鏡頭製作難度極高。

相對於 Tessar 的定位(中階輕便),蔡司其他厲害的結構中,
Biogon、Hologon在單眼系統中幾乎是見不到的便略過不提,
Distagon 結構如神鏡 Otus 55mm f/1.4
Planar 結構則是50焦段最常見的設計如 50 ZA
Sonnar 結構如 ZA人像名鏡135 ZA

在諸多名鏡名結構的環繞下以Tessar結構傳世的鏡頭,
在我心中的銳利度和畫質表現,已經先有了一層"較弱"的感覺,
而實際上的表現的確受限於Tessar結構和斑馬鏡的單層鍍膜,
畫質的銳利程度弱了一點,但細膩程度卻是十分不錯。

本次的攝影器材為A99 + Carl Zeiss Jena Tessar 2.8/50

老鏡琢磨-百年鷹眼 Carl Zeiss Jena Tessar 2.8/50

如圖中顯示,的確是嬌小到不行的配置。

* 以下照片皆有輕重不一的後製

-------------------------------------------------------------------
1. 散景部分
-------------------------------------------------------------------

磨鏡初期,主要就是看散景表現,
拍攝一些花草樹葉,可以看見畫面反差明顯,散景有明顯二線性。


在紅色和綠色的表現下,基本上都是超高飽和度,
近乎失真的表現,不過有種老鏡特有的油潤的感覺。


在焦後散景的部分,距離夠遠的話,
散景二線會比較不清楚,背景不會那麼"髒"


在焦前散景的部分,比較值得注意的是,
最遠對焦距離似乎無法調整至無限遠 (也有可能是無限遠對焦銳利度太低)


在順光的狀態下,強烈的二線性不失為一種特別的題材


有時候也可以有很奶油的感覺


-------------------------------------------------------------------
2. 星芒部分
-------------------------------------------------------------------

而在星芒的表現就是完全的大失敗
要尖不尖,也一樣有老鏡特有的抗耀低和高光畫質衰退


-------------------------------------------------------------------
3. 色彩表現部分
-------------------------------------------------------------------

在色彩表現的部分
基本上紅綠黃三色會極限的飽和,
白色會太亮,藍色會過淡,偏向粉色的顏色全部都會失真。

高飽和的特性適合拍這種繽紛的場景


可以看得出紅色特別出采,而藍色則是偏淡


白色的花則是有一部分瀕臨爆掉的過亮


像這種淺粉色的場景顏色就大幅度失真,
在面對太陽硬拍的狀況也會明顯色散和顏色跑掉


所以用來拍天空都需要下極重的後製






-------------------------------------------------------------------
4. 樣片分享
-------------------------------------------------------------------

50焦段是我最喜歡的焦段,
拍人拍景拍小物拍文青風,幾乎全部都能一鏡包辦,
雖然在風景上面算是一個硬傷 (無法拍大景),
但每當拿到一顆50鏡,還是能一再的刺激我出去拍照的熱情。

涼亭裡面的藝術小字


內湖的新景點-碧湖織屋




在極雜亂背景下的散景控制就變得很考驗技術和鏡頭本身


細膩的奶油和二線性就在一線之隔


在接近黃昏的時候,畫質也隨著光線而直線下落


總之,
說一些隨想的小結,
在銳利度方面只能說中規中矩,不好不差,
在色彩過度的細膩程度非常不錯,
在色彩表現的風格的話失真但不至於不好看,
算是脾氣非常硬的鏡頭,光線限制強,取景也很要求,
邊緣畫質也會有一點劣化,
高光衰退嚴重,抗耀極差,光圈又小,星芒不美。

但總體來說是會讓人想要好好磨合的鏡頭。

優點:
1. 組裝品質很高級 (斑馬鏡)
2. 金屬製,有光圈環,對焦順暢
3. 高反差的銳利感
4. 顏色細膩濃烈

缺點:
1. 光圈太小
2. 邊緣畫質劣化
3. 抗耀極差,逆光下白平衡會跑掉
4. 紛亂背景下散景二線性嚴重

* 以上資訊如有錯誤請各位大大不吝賜教

歡迎擁有此鏡的大大一起分享唷!
文章關鍵字
我一直以為被稱為百年鷹眼的是Contax Tessar 100 Jahre 45mm f/2.8這顆呢


空氣大的文章中提到被稱百年鷹眼的好像是福倫達跟蔡司合作的鏡頭

Icarex TM 鏡頭只推出了 5 顆(BM 版本多 3 顆),但是顆顆精彩。(某熊竟然又有,令人髮指)
25mm f4 Distagon:可以橫掃各大廣角鏡的魔王,目前二手價格比 Contax Distagon 25mm,還有 Distagon T* 25mm 還要貴至少 50%,海灣一出現一定全世界瘋狂搶奪,實力完全不用多說。
35mm f3.4 Skoparex:Voigtlander 最令人稱道的「眾神的珠戒」結構,配上實驗性 HFT 鍍膜,以及蔡司退火 2 年的頂級玻璃,成像比原本的珠戒還要好。光是全開的邊角畫質,已經不是東蔡最強的 Flektogon 35mm 可比。
50mm f2.8 Tessar:M42 最強天塞,成像品質幾乎是 Planar 水準,擁有剃刀般的銳度。用過 Tessar 結構感到失望的朋友,試試這顆鏡頭,保證能體會到「百年鷹眼」可怕的地方。
50mm f1.8 Ultron:空前絕後的非對稱內凹式高斯結構,正五角光圈,人類光學歷史上僅此一顆。成像品質極為恐怖,散景二線性非常低,全開比別的標頭縮光圈還好,是 M42 中坐二望一的標頭之王。
135mm f4 Dynarex:古老的 Voigtlander 變種 Tele-Tessar 結構長焦,但是用上最好的玻璃及鍍膜,成像可以巴掉絕大多數的 Sonnar 結構 135mm 長焦鏡頭。

angelxdevil wrote:
我一直以為被稱為百年...(恕刪)


一般稱百年鷹眼,是泛指Tessar這已經設計出來有一百年以上歷史的鏡頭結構~

CONTAX 這顆鏡頭則是在Tessar鏡頭結構問世滿一百年時所推出的百年紀念款~

焦外看起來真的很不舒服,如果是我肯定不喜歡,,二線行也算了,還有點旋轉,看得頭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