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Sony發表具備五軸五級防手震的A6500,以及更強大的RX100 MarkV。RX100V預計10月發售,定價1000美金


SKAP wrote:
EOS M5有錄影5...(恕刪)


那是錄影電子五軸,拍照是不能用的

隨便拿個影片上傳去youtube,
youtube就會問你要不要套用減震的畫面
就這樣而已,只是機身先做了
現時原廠E-mount鏡:
E PZ 18–110 mm F4 G OSS
Vario-Tessar T* E 16-70 mm F4 ZA OSS
E PZ 18–105 mm F4 G OSS
Sonnar® T* E 24 mm F1.8 ZA
E 10–18 mm F4 OSS
E PZ 16–50 mm F3.5–5.6 OSS
E 18–55 mm F3.5–5.6 OSS
E PZ 18–200 mm F3.5-6.3 OSS
E 18–200 mm F3.5-6.3 OSS
E 18–200 mm F3.5–6.3 OSS LE
E 55–210 mm F4.5-6.3 OSS
E 16 mm F2.8
E 20 mm F2.8
E 30 mm F3.5 Macro
E 35 mm F1.8 OSS
E 50 mm F1.8 OSS

除了24 1.8 ZA比較優質外,其餘都是光圈不怎麼樣或者畫質的評價很低
雖然還有副廠Sigma(對焦比原廠慢)、Zeiss Touit(價格不便宜)、FE鏡(貴、重、大、焦段*1.5)或者轉接其他鏡(對焦慢或者沒有自動對焦)

相比富士一堆的f1.4鏡頭,如果不打算升級FF,Sony E-mount的鏡頭群實在不太吸引
SKAP wrote:

EOS M5 有錄影 5 軸電子防抖...(恕刪)

變焦有兩種, 一種是光學, 一種是數位裁切.
防手震也有兩種, 一種是光學, 一種是數位裁切.

M5 的防手震是第二種數位裁切~
wckalx wrote:
除了24 1.8 ZA比較優質外,其餘都是光圈不怎麼樣或者畫質的評價很低
雖然還有副廠Sigma(對焦比原廠慢)、Zeiss Touit(價格不便宜)、FE鏡(貴、重、大、焦段*1.5)或者轉接其他鏡(對焦慢或者沒有自動對焦)
相比富士一堆的f1.4鏡頭,如果不打算升級FF,Sony E-mount的鏡頭群實在不太吸引


富士這麼短的時間內出了一堆1.4真的是不錯
那麼多1.4是APSC鏡頭,做為未來不會有FF的打算(我承認這是馬後炮了)
要的話請你直升中片幅(和PENTAX策略完全一樣,差在一個有反,有個無反)

要不要查一下CANON那麼久的歷史了
EF-S FOR APSC的有幾顆?
只有10顆(有一顆還是18135的改款)
無大光圈EF-S鏡,但有一顆實用的1755F2.8

SONY出A7之後幾乎不打理APSC鏡
某種程度就是希望用戶從APSC升FF的作法
換言之,S無反和C,N有反的策略是類似的
想1.4以上光圈,請洽FF

坦白說,比這個也沒什麼意義
想APSC就好的人或想FF甚至是中片幅更有各的市場在

我是不希望單一廠商擠牙膏啦,不希望某廠擠牙膏,其他家就要更努力!

A6500真的是被逼出來的

wckalx wrote:
除了24 1.8 ZA比較優質外,其餘都是光圈不怎麼樣或者畫質的評價很低
雖然還有副廠Sigma(對焦比原廠慢)、Zeiss Touit(價格不便宜)、FE鏡(貴、重、大、焦段*1.5)或者轉接其他鏡(對焦慢或者沒有自動對焦)


MC-11出來後並不一定比較慢,還多了很多好用鏡頭可用,FE鏡頭也不全然都是貴,FE35F2.8ZA、FE55F1.8ZA 兩萬多
富士鏡頭一樣要*1.5....

wckalx wrote:
相比富士一堆的f1.4鏡頭,如果不打算升級FF,Sony E-mount的鏡頭群實在不太吸引

富士令我討厭的就是那幾顆快門光圈ISO的設計,明明就很難用,一堆人自我安慰說很好操作

閃燈系統又不佳

也就為啥SONY E-mount 可拿來當工作用,FUJI卻沒啥人拿來當工作用
umax wrote:
MC-11出來後並...(恕刪)


現在我的A7Rii就是在用MC-11..... 比原廠FE mount,不論是對焦速度、準確度還是差不少

*1.5的問題是,用FE35mm 1.4 就變成了近50mm,相反富士就直接有23mm 1.4 (等效35mm),用FE24-70 2.8 GM就沒了廣角端,富士原廠就有16-55 2.8

FE 35 2.8,FE55 1.8作為F2.8和f1.8的鏡頭,已經算是很貴。而且APS機身用FE 35 2.8,還不如用E 35 1.8 收光圈,還便宜不少。FE 55 1.8跟富士XF56 1.2差不多價錢,當然FE 55可以用在FF機身,但在只用APS機身的前提下,FE 55顯然不划算。

E-mount 當工作機還是主要接長焦鏡當副機,主力還是A7系列吧

希望sony不要遺棄我們窮苦人家,
廉價輕便的入門款可以照顧家道中落者,
可以吸引新生代、女人家,
也算是一種放眼未來的投資,
至少…a5100,a6000不要停產
真的是突如其來的消息啊...

想說A6K還堪用,而且也沒差4K這個功能就沒打算換A6300
這下原本準備要購入E1018的計畫得打住了,等A6500上市後跟A6K搞雙機流
一直很遺憾購入A6K的時候把5N嫁作他人婦,對那個觸控螢幕的便利實在是念念不忘
更別說一直都很哈的五軸防手震,對手殘沒藥醫的我來說更能減少晃動造成的失敗機率
手上的兩管蔡總算能各有住處可以發揮所長了

不過得考慮E1670跟E24誰要去新居誰要待老家的新問題
另外就是雖然機身防滴,可是E鏡除了FF之外有哪些是防滴的 ?

jill1124 wrote:
希望sony不要遺...(恕刪)

這時入手A6000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價格跳水規格也有一定水準
リア王に、おれはなる !!
wckalx wrote:
現在我的A7Rii...(恕刪)


不用想太多呀~ 直上FE鏡雖然焦段有點怪,但配合A7系列可以相輔相成,達到資產最大化~

自己換算後接近自己要的焦段就可以買了~(16-35mm f2.8 GM應該也快出了)

要求全面輕量化就全留在APS-C (E)陣營就好~彈性很自由~


反觀富士就沒辦法了~ 畢竟富士的另一個系統是不同接環的中片幅~ 囧~


不過話又說回來 Orz 新的APS-C E鏡 ~ 真的是都靜悄悄很多年了 ~
希望市佔率提高的現在~ 可以多一點新血~ XDD

wckalx wrote:
E-mount 當工作機還是主要接長焦鏡當副機,主力還是A7系列吧


那到不會,因為A6000我也是拿去拍婚攝、商攝、公司活動拍攝



明年入若有機會入手A6500 SIGMA 30mm F1.4 DC DN、A-mount DT16-50 F2.8
就可以完全解放了
不過這樣A77II 放到快生菇


A6X00 差異表-001 by UMAX TO GIGABYTE, 於 Flickr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