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前轉盤、C1/C2⋯C4、AE lock/AF.M播桿,對於手動操作將有很大的影響。現在就看防手震、對焦、新版代號鏡頭群這些是否給力了,千萬別卡在一個上不上(無法超越A73)、下不下(跟a6600差不多但比它貴)的窘境。
airsmario wrote:SONY目前的IBIS幾乎都跟紙糊的一樣,都是宣稱值,實際堪用值。連富士APSC的IBIS都比他強太多...何時才要像C家那樣給好給穩呢? 無法同意您更多了! 拿現在各廠水準來比, 根本就是渣.之前DPR網站實測A6500只有2.5級, A7III只有3.5級的效果.對於A6600, DPR就沒再測了, 索尼也沒宣稱有何特別之處,想必也是沿用A6500的那條雞肋, 能混過去就混過去.
阿神awesome wrote:我覺得滿刻意的自訂鍵只給一個表示SONY 操控性你買其他全幅系列A7C 是給VLOG取向的 同意,照理來說這樣做沒問題,這台就是主打輕便和入門,要那些操控麻煩選標準機身的型號所以我也不會覺得這個是很大的問題只有一個很簡單的要求,價錢如果價錢是夠入門的話,那些抱怨的點都不再重要了現在只能等價格出來後再評論我是接受新推出時略貴的,但不應該太接近R6的價錢比A73貴一些是可以接受等到跌價接近甚至低過現在A73的時候就是入手時機了
感覺很多人對於28-60只有28mm的焦段很有意見,但這是光學的問題,應該是目前這種體積的變焦鏡頭,廣角端28左右就是極限了吧另一家的20-60mm體積至少多了1/3左右,雖然說焦段實用不少,但對於想要追求輕量化的人來說,這體積也可以選其他的大光圈鏡頭了,因為都很大一顆,好像沒必要特別出一個新的產品系列如果Sony這系列的鏡頭都要走輕巧路線,那也許之後會出個20-35 f4-5.6的廣角餅乾鏡頭?-----------------------------------------------------------------------既然這系列要主攻錄影市場,我到是希望之後的A7IV把側翻螢幕的轉軸移到機身下方,類似以前A65或者A99那種方式因為轉軸在左側雖然方便自拍,但是對於一般拍攝常用的上掀下翻角度,反而還要先把螢幕翻出來才能使用,變得有點不方便,以拍照為主的系列也不太需要考慮螢幕錄影時自拍會被擋住的問題,把錄影跟拍照分開,這樣這系列才有意義。另外錄影也不像拍照那樣需要大的握把來維持手感,畢竟大部分都是用螢幕來構圖或者直上穩定器拍攝,現在無反的手把跟體積越做越大,跟一開始A7一代輕巧的體積相比已經截然不同這系列的體積回歸到A7系列一開始的輕巧個人覺得沒什麼不好,因為有的客群就是想要很輕巧的全幅相機,方便攜帶就好,畫質根本不是重點,不如多出一些方便攜帶的小光圈定焦餅乾鏡畢竟要畫質還有正統的A7/R/9 以及GM系列的大光圈鏡頭可以選阿,幹麻出一台定位跟A7這麼相似的機種?
雖然還沒實際發表這邊都只能用圖片來想像跟討論而已不過28以現在鏡頭幾乎都24起跳的標準來看真的不太夠而且變焦倍率也只有2.1倍好奇如果是卡在體積大小決擇的話為什麼不做二段式的變焦呢? (不好意思,我不知道那個有沒有專有名詞,就是一個要先轉開才能使用的鏡頭)像是Panasonic GF系列的Kit 12-32MM或是Pentax的kit DA18-50MM這兩顆就是這種設計縮小體積還能保持2.5~2.7倍的變焦是因為這樣做有什麼明顯的缺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