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0菜頭加上A700對Sigma DP1(實圖評測)

看到這樣的比較,令人想到以前
用 minilux or TC1 來比教一般的入門的 SLR + zoom.
目的與定位都不同.
dp1清晰度的確相當優異,因該是晶片演算法後製出來的(猜的),看斜線與直線的分布就可知道了,
但是色階分部個人感覺有點怪異,曲線修正後亮部暗部表現有點太飽和,感覺類似lomo,
這樣的隨身機除了價格以外真的好物,不過還是難逃數位感光元件的缺點,拍出來都平平的....
還是喜歡用底片拍~~
fatlipsoul wrote:
很認真但是沒什麼腦的比較...(恕刪)


你並無說明你覺得樓主有何不對
這種回覆只是侮辱到你自己
最近在尋找底片機用的鏡頭,發現許多網站都是用"任意環境"的測試照來表現鏡頭,非常不客觀,
於是發現了原來解像力是有"分數"的,其中MTF50數據還蠻好用的,國外有個鏡頭測試站,同一個網站中,用相同的機身來比較不同的鏡頭的解像力,還蠻客觀的,先不談鏡片透光後色彩處裡與鍍膜的顏色,對畫面銳利度要求之下,MTF50是一項硬底子的好標準呢,

剛好也查到了數位相機的比較,這樣就可以很客觀的比較不同的數位相機了(感光元件+鏡頭),以下是DP1的MTF50數據
http://www.ithlj.com/news/2008-3/66084_7.html

同樣焦段下各位可以去http://www.photozone.de/Reviews/overview比較不同的MTF50值,就會發現鏡頭的解像力的優劣了,但必須注意,不同機身會有差異

另外http://www.photozone.de/Reviews/Sony%20/%20Minolta%20Lens%20Tests/141-zeiss-za-16-80mm-f35-45-dt--sony-alpha--review--test-report?start=1是A700+16-80的測試,雖然兩個MTF50來自於不同的網站,但是明顯sonyA700勝出很多,誤差因該不至於太大,而且photozone的A700使用了ISO200做測試,理論上比DP1用ISO100做測試還要粗略,請大家參考。
datapay wrote:
最近在尋找底片機用的...(恕刪)



看起來光圈的影響蠻大的

他的1680測試照都是F7.1 - F9的光圈照的
菜頭是什麼 能吃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