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l1124 wrote:我一直以為…55F18的解析力已經是前段班了,沒想到XF 56 1.2F超越有這麼多…有夠嚇人的 片幅越小的鏡頭解析力通常越高可以去看看4/3系統的鏡頭解析你可能會更驚嚇XD
umax wrote:MC-11出來後並不...富士令我討厭的就是那幾顆快門光圈ISO的設計,明明就很難用,一堆人自我安慰說很好操作...(恕刪) 富士相機快門光圈轉盤,就是賣懷舊復古的操作感覺,但如果你沒有全機械相機的操作經驗,自然也產生不出這種感覺.
LJC2048 wrote:....那手機鏡頭...(恕刪) 不能比~ 手機鏡頭為了做到服貼機身尺寸及成本問題...塑料鏡片使用比例很高FE鏡全幅機可用是他價值所在~ 無論A7或APS-C的E都能用~同樣情況也出現在C/N上~ 很多人都全幅鏡掛APS-C機身上~保留未來空間不用賣來賣去富士是專屬APS-C規格~ 這方面少了一點可玩性(雖然有中片幅系統但鏡頭無法轉換~等於別套系統了)而且從設計上一個是專屬APS-C 一個是全片幅鏡~本身拿來比較就很怪~成像圈不同~設計跟製造成本完全不同~何況SONY也另外有真正頂級的FE50-ZA推出了~FE55只是價位/重量/表現 取的平衡的中階全幅鏡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