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Sony vs. Canon 之間的掙扎>_<"

sungrass wrote:
這位大哥,請教一下,那張南瓜圖這麼亮,如果是高光源的環境,應該本來就不容易產生雜訊吧..
看不見exif...所以跟您確認一下,若是要測試也有個參考,請問這張南瓜的快門與光圈是多少呢?
另外我想確認一點,其實數位相機來說,根本沒有高ISO的感光元件吧?底片才有高ISO的底片,數位相機的高ISO應該是軟體或是韌體對於感光元件收到的電子訊號直接處理之後產生的訊號,SONY的相機在這部分的確是比較弱,但是我也覺得這些雜訊是可以在電腦中處理掉的,這跟相機的處理情況並無二致。


光源充足狀況下確實是不容易產生雜訊
因為大家都說光源充足的環境不適合去比較ISO
所以我又放了幾張昏暗環境的圖去比較一下ISO

你說的沒錯
確實沒有高ISO的感光元件,只有高ISO的底片

既然你也覺得SONY在ISO這方面的表現比較弱
這些雜訊可以在點腦中處理掉
那意思就是說
每次拍照完回家後
還要一張一張去丟進電腦
然後再費心的用軟體去除雜訊
你不覺得這樣的作法很浪費時間
為何SONY不一開始就把軟體寫好就好
還要使用者這麼浪費時間去修除雜訊


sungrass wrote:
數位相機的高ISO應該是軟體或是韌體對於感光元件收到的電子訊號直接處理之後產生的訊號


這個跟小弟的認知大同小異, 有出入的部份在於高ISO是用比較高的速度(提高快門速度)讀取感光元件的訊號, 速度越高畫素間的cross-talk雜訊則越大, 所以雜訊是在快門開啟時已經產生的了, 應該不是之後的軟體/韌體處理時產生的... 還請比較專業的人來指教...

相機的軟體處理(晶片+軟體)則是按照原廠的設定加上使用者的設定來做適當的處理.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說Nikon一樣用Sony的感光元件, 降躁處理就是強過Sony.

不曉得有沒有人比較過, 將2台不同廠牌但是用同樣感光元件的相機儘量在相同的條件下拍高ISO, 然後再用電腦軟體處理到一樣的效果..
youngmth wrote:
這個跟小弟的認知大同...(恕刪)


嗯嗯,沒錯,我意思就是說 所謂可用的高ISO,應該是在於機身的雜訊處理能力(軟體、韌體),雜訊多代表的是機身處理的少,可是機身處理的多,也有可能把細節也抹除了。


所以我一直覺得CANON的相機拍起人像,膚質超好,可是我用蔡頭或是G頭拍人像,毛細孔跟細紋都要後製修掉= =,所以...其實我是比較喜歡自己修XD。
youngmth wrote:
這個跟小弟的認知大同...(恕刪)


處理到一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相機的降噪處理大概是用全黑的模式拍一張,取得產生的雜訊,然後跟你實際的照片產生的雜訊做比對,進而消除雜訊,想當然耳,ISO拉得越高,雜訊越多,雜訊處理之後的細節消失得越嚴重。

用電腦的後製比較難取得相機本身產生的雜訊資訊,但是我知道有些軟體可以分析整批的照片,做類似的處理。
lghlion wrote:
光源充足狀況下確實是...(恕刪)


每一家廠商的定位不同 沒必要把別家的定位套在另外一家上面

SONY的定位就是保留更多的細節讓使用者去決定

就好像白平衡 大家常說S5 的白平衡很準 不過在我眼裡她根本不準

沒錯 S5還原了真實的顏色 不過我要的是保留現場的色溫

一張白紙在黃燈下 在視覺上那張白紙會變成黃色的 這是絕對的

不要跟我說白色的紙在黃燈下 妳的眼睛看到那張紙還是白色的

那我會認定你是色盲 而S5 的白平衡定位在還原色彩 所以他會還原成白色

但是SONY的白平衡定位在保留色溫 所以拍出來還是黃色的 符合眼睛所看到的

那請問 妳可以說SONY白平衡不準嗎 或是說S5的白平衡不準??

其實兩個都準 只是廠商的定位不同而已 同樣的到底套用在雜訊控制上

富士雜訊好 那是因為抹的多 細節根本就沒有剩下多少 而SONY是保留多一點細節

所以雜訊會變比較多 說句白話點 SONY的作法是保留最大的後製空間給使用者自己決定

如果你不喜歡雜訊 那就用軟體把雜訊去掉 相對的細節也變少 如果你可以接受雜訊

那就保留最多的細節 搞不懂這有什麼好爭的 對我來說我寧願保留多一點細節

起碼自己可以決定雜訊的去留 至於你說每一張都修不麻煩嗎 其實一點都不麻煩

因為有種東西要批次處理 如果不要雜訊又懶的一張一張修 那就批次處理一次去完雜訊就好

會很麻煩嗎 其實也還好 每一家廠商定位不同 找適合自己的廠商就好 幹麻一定要把

別家廠商的定位套再另外一家廠商上面去 而且如果真要論 與其用嘴巴說 不如約個時間

大家一起拍照 直接見真章不是最快了 而且無論誰輸誰贏 當作認識個攝影同好也不錯阿
樓主如果一直執著於高ISO上,那還是早早跳去C家吧。

不過C家的高ISO標示真的有準嗎?
目前看到幾個測試網站的說法都是....不太準,
S家那幾台機器倒是都挺誠實的,
新機器還沒看到測評不曉得,
舊的A200 300 350 700都挺準的。

另外拍照時應該是ISO能多低就用多低得來拍才對,
這不管哪拿一家機器都一樣,
同一台機器的低ISO的表現總是比高ISO好,
執著於一定要用ISO 3200 6400甚至12800或是25600的話,
那待在S家會很痛苦的,
不是每個人都常常在低光源下拍照,
高ISO照片應該佔不到照片量的5%吧?(指一般人)
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需求,有更好的選則當然就換家。

現在DSLR已經如同3C產品,
沒必要堅持某一家特別好或是全面好,
各家都已經營造出自己的特色來了,
從S家新發表的幾款新機來看,
機海戰術及貼近女性還有新入門市場將是經營的重點,
也就是金字塔中下層的市場才是SONY鎖定的主力市場,
中高階市場看來還是N C的天下,
要高ISO或是更高速的對焦,非sony擅長,換吧。

sungrass wrote:
相機的降噪處理大概是用全黑的模式拍一張,取得產生的雜訊,然後跟你實際的照片產生的雜訊做比對,進而消除雜訊


不好意思, 這個我又有問題了... 具我所知, 您說的全黑模式多拍一張來去雜訊好像只用在長曝雜訊(因為時間過長產生的熱躁點), 所以開長曝去躁功能時, 說明書會特別寫處理時間會加長, 因為要多一次曝光, 而且要把兩次曝光的成像比對來處理掉熱躁點. 我自己看到的通常就是把多出的藍綠紅熱躁點取代掉...

但高ISO因為比較少配合長曝使用, 躁點處理就是在同個成像上抹成跟附近的顏色一樣讓你看不出躁點, 但是一抹成跟附近的顏色一樣,細節就順便抹掉了..

有誤請指正..
高ISO這麼厲害
那大家拍照都用ISO3200就好啦
何必開ISO100然後在那邊手振哩?
不過小弟上過的課
沒有一個老師教我們ISO開超過400的~
youngmth wrote:
不好意思, 這個我又...(恕刪)


您所言甚是,是我搞混了,非常受教^^
本日最中肯~~

喜歡吃西餐就去牛排館吧!不要嫌川菜館沒有賣牛排。

ilbed wrote:
每一家廠商的定位不同 沒必要把別家的定位套在另外一家上面

SONY的定位就是保留更多的細節讓使用者去決定

就好像白平衡 大家常說S5 的白平衡很準 不過在我眼裡她根本不準

沒錯 S5還原了真實的顏色 不過我要的是保留現場的色溫

一張白紙在黃燈下 在視覺上那張白紙會變成黃色的 這是絕對的

不要跟我說白色的紙在黃燈下 妳的眼睛看到那張紙還是白色的

那我會認定你是色盲 而S5 的白平衡定位在還原色彩 所以他會還原成白色

但是SONY的白平衡定位在保留色溫 所以拍出來還是黃色的 符合眼睛所看到的

那請問 妳可以說SONY白平衡不準嗎 或是說S5的白平衡不準??

其實兩個都準 只是廠商的定位不同而已 同樣的到底套用在雜訊控制上

富士雜訊好 那是因為抹的多 細節根本就沒有剩下多少 而SONY是保留多一點細節

所以雜訊會變比較多 說句白話點 SONY的作法是保留最大的後製空間給使用者自己決定

如果你不喜歡雜訊 那就用軟體把雜訊去掉 相對的細節也變少 如果你可以接受雜訊

那就保留最多的細節 搞不懂這有什麼好爭的 對我來說我寧願保留多一點細節

起碼自己可以決定雜訊的去留 至於你說每一張都修不麻煩嗎 其實一點都不麻煩

因為有種東西要批次處理 如果不要雜訊又懶的一張一張修 那就批次處理一次去完雜訊就好

會很麻煩嗎 其實也還好 每一家廠商定位不同 找適合自己的廠商就好 幹麻一定要把

別家廠商的定位套再另外一家廠商上面去 而且如果真要論 與其用嘴巴說 不如約個時間

大家一起拍照 直接見真章不是最快了 而且無論誰輸誰贏 當作認識個攝影同好也不錯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