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1995128 wrote:
在微距模式下防手震級數也會調降這當然是錯,你不認為這有問題嗎?
是微距令畫面震動上升,而導致防手震級數下降
而不是因為用了微距模式而令防手震級數下降
微距明明會令手震的影響變大,CANON那會這麼傻,在微距模式自行調低防震效果
過去我文章中有提到過:微距變焦鏡 Canon EF 24-70mm f/4L IS USM + EOS 6D 日本實拍分享
EF 24-70mm f/4L IS USM的IS防手震功能其實分為兩種,在一般拍攝(24-70mm)時的IS防手震效果可補償約四級的快門速度。當進入微距模式(Macro)時,會強制切換為HYBRID IS防手震,其優勢就在於除了能夠補償「平移」震動之外,也能修正「傾斜」震動。
也就是說鏡頭防手震針對一般拍攝或微距拍攝有不同的補償機制,因為鏡頭晃動的方式有所不同,所以這時候防手震的級數並非重點,補償的機制才是,相對機身防手震並沒有這樣的設計。
phd261106 wrote:
感謝吉姆林大大 傾聽讀者心聲 並細心回覆
小弟有一處解釋不清 造成大大誤會
小弟無意指大大"無中生有" (想都沒想過)
也沒對大大的論調不放心 (大大回覆有點到)
小弟所建議的 只是"不妥當" (當然可能只是 熱心的個人偏見)
大大文中提到 A7II具備"機身5軸防震" 我覺得這是妥當的
這些事很容易找到廠商先前的官方發表來佐證 (也是眾所皆知的論調)
01只是在做"轉述"
而"A7II非A7後繼機或下一代"的這個論調
01是在(全球?)沒有任何先前的官方佐證保護下
自行代廠商於專業公正的第三方評測中 向全球讀者第一次發表這個論調
其實小弟愚見 下次簡單又能保護01的作法是
內文附上廠商的官方新聞稿(圖檔) 由廠商自行做第一次發表
又或者 以常見的專訪模式 加入內文中
如
01問: .........
台灣Sony某某某答: .......
這些都是能保護01的做法 畢竟評測涉及 糾正普羅大眾的想法
但全球除了01這篇文章又找不出任何其他佐證
小弟才建議 理因由廠商自行公開發表 比較妥當
我相信"Sony台灣子公司隸屬東京總部管轄" 但Sony於全球 並非只有一間子公司
其實這麼簡單的一個論調 "A7II非A7下一代" 一定是在所有子公司間流通的
所以全球應該很容易找出其他的佐證才對
小弟只是想保護01 並讓大家深愛的"吉姆林評測" 一直是大家覺得 深具公信力的業界指標
如01及吉姆林大大覺得 小弟多慮了 請勿須煩惱 (如有冒犯 再一次對不起)
你好,你的疑問我已經詢問過台灣索尼,目前得知的是亞太區的索尼子公司所接收到的訊息確定是「A7 II並非A7的後繼機,而是全新機種」,但正式的官方說明台灣索尼還在等原廠提供,有進一步消息我會立即補上來並讓你知道,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