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Sony的對焦速度會這麼快?

果然,這種看似平凡的文章,實際上真是不平凡,最能引起廣大的迴響,
已經過一天了,人氣還高居不下。
變態大澀魔 wrote:
半透明反光鏡這招,在10多年前Canon早用過了,而且還有10FPS的的強悍性能 .......(恕刪)

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外國人拿大砲打來時,中國火藥還是只能放放鞭炮,不過現在中國人也上太空了...
希望canon快點重拾舊技術,別讓sony獨領風騷,這樣大家或許有更好更便宜的半透機種可選
canon鳥砲配合半透技術完全杜絕反光鏡組微震,鳥人們應該很爽
http://www.facebook.com/photo.yansson

極速小飛龍 wrote:
你這樣說是sony的...(恕刪)

我同意大大說法
拿a57跟5D2比真的有失公平
又是全幅機
我也期待s家的新全幅
家鴿貓 wrote:
我常看到拿索尼單眼的人,明明手上拿單眼,卻還在DC基本觀念
Live view速度 = 對焦系統??
甚至以為只有索尼的單眼才能...1秒內=測光+對焦+按下快門??
電子快門比機械快門好??
...等


這真是太好笑了....
現在數位單眼的門檻可是低到阿貓阿狗都買得起
撇開LiveView的實用性不說

光是吸引DC族群跳升數位單眼,LV就是很大的賣點

但真要講到實用性
又要拿出N年前某個簽唱會
身旁一票C飯N飯,面對人牆阻擋時高舉相機盲拍
拍完一張就要看一張...
我把a350切成LV模式
接這把螢幕往下翻...高舉相機
對焦對到哪就拍到哪

反觀朋友帶50D去...盲拍拍不到就算了
切換LV之後對焦慢,手要按數個按鈕
加上沒有翻轉螢幕,最後還是放棄拍攝

不過就算不比LiveView系統...
600D觀景窗對焦速度還是比a57慢阿....


家鴿貓 wrote:
那些拼命講Live view的人目的,是為了掩飾電子觀景窗的不堪使用
況且Live view速度不是...Panasonic.Olympus > SONY 嗎?

我很少說人家是井蛙的
但我建議你用過再說...

是啦,電子觀景窗真的是太爛了這我承認
每次觀景窗看到的,拍完檢視照片都很完美
顏色鮮豔色彩飽和
偏偏丟上電腦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拍照當時都害我以為變成大濕了...


家鴿貓 wrote:
60D取消調焦功能(被罵到臭頭)
富士HS20取消捕捉多重態物體影像(被罵到臭頭)
GF3取消熱靴(被罵到臭頭)
A57取消GPS(無聲無息)


我觀察到的跟你不一樣耶....
Canon要外接GPS模組(神之配件,該要買一組)
Sony內建GPS (那是啥,能吃嗎,拍照不需要用這個)
Canon鏡頭要分防手震版本(神之恩典,還有考慮到防手震版本)
Sony內建機身防手震(蝦咪,鏡頭沒有防手震,太弱了)
Canon 7D一台賣五萬(謝主隆恩,好便宜的價格)
Sony a77一台賣四萬有找(家電廠的相機還賣這麼貴)
Canon 電池手把沒有人體工學沒有額外功能(神器!! 是人都要買一支)
Sony 電池手把完全移植機身按鍵功能,兼具人體工學(醜死了,那麼多按鍵要死)

家鴿貓 wrote:
每次只說優點不敢說缺點
讓人感覺到...只有索尼才有距離!!


你說錯了,那是遠傳

Sony缺點我可以告訴你

1.年代不夠久遠,不是老廠,現在小朋友都不認識Minolta
2.鏡頭貴,掛上ZA比不上L鏡的價格
3.鏡頭群太少, 雖然我只見過一位高手把C家鏡頭全群包的
(反正不認識Minolta, Minolta鏡頭群也自動忽視)
4.家電廠的原罪,怎麼不去生產電鍋而來搞數位單眼這一招
5.偷偷把Canon的半透明反光鏡技術拿去改良還申請專利(小偷行為!!)
族繁不及備載.......

總之請大家好好愛用Canon....
細心呵護他讓他成長茁壯...
Sony那個爛家電廠就讓它倒吧....

taisun wrote:
這真是太好笑了......(恕刪)


我真的笑了,一直扯Live view誰不知道SonyLive view快
樓主在10樓已經寫的很明白了,還要扯Live view
或許鏡頭有差不知道,直營店那麼多家去玩一下再發言
怎麼有人連摸過都沒有就敢說掩飾EVF對焦不堪?
國外有針對Canon 7D,Nikon D7000,及Sony A77的對焦測試影片,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一般條件下,使用觀景窗對焦拍照
Comparison speed of autofocus Canon 7D vs Sony A77 vs Nikon D7000


低光源下,使用觀景窗對焦拍照
Comparison AF in low light (Canon 7D vs Nikon D7000 vs Sony A77)


一般條件下,使用LiveView對焦拍照
Comparison of autofocus in Live View (Sony A77 vs Canon 7D vs Nikon D7000)


比較光學觀景窗(OVF)及電子觀景窗(EVF),在一般環境及低光源時,使用的效果
Comparison brightness of the viewfinder Sony A77 vs Canon 7D in low light Sony A77 vs Canon 7D


SLT才有的人臉偵測對焦(可以配合相位對焦使用)
Face Recognition in Sony A77


至於Sony 的SLT為什麼連拍會那麼快?

因為傳統的SLR的反光鏡要翻轉,
Moment of Shutter Release: 5D2, 7D, D700, D7000


而Sony的SLT使用半透明固定的反光鏡,不需要翻轉,拍照效率自然快很多
Sony A77 continuous speed 12fps!


少了反光鏡的翻轉,不但連拍快,還有其它好處。

1.減少翻轉時的震動,這點對於長焦鏡頭的影響很大。
2.減少翻轉時的聲音,但是有些人覺得,拍照爽度也減少....
3.對焦模組全時運作,不會因為反光鏡上昇,而停止對焦。
4.減少反光鏡機械故障的機會。
5.沒有反光鏡長時間使用磨損,造成無法準確復位,所產生的對焦誤差。

SLT缺點也是有的,請看下一篇文章....
至於Sony 的SLT詳細的架構說明如下:
Sony於2009/08/05日在美國送審的專利案件,於2010/02/25通過並公告,
內容在以下連結:
United States Application US20100045853

內容小弟摘要敘述如下:

1.使用半透明反光鏡,取消五菱鏡及光學觀景窗
其中元件6為半透明反光鏡,元件7為AF sensor,元件8為電子觀景窗。


Sony的Translucent Mirror 半透明反光鏡科技架構


由這個技術說明中,可以看得出,技術重點在LiveView拍照及錄影功能的改進上,但是會對拍照產生減光及畫質受損的影響。

以下是小弟的想法:

1.目前DSLR的反光鏡,其實也是半透光鏡片

鏡頭進來的光線,大部份向上反射到五菱鏡,再送到觀景窗,
一部份穿過反光鏡,再向下反射送給對焦模組,

如下二張所示圖:(圖片來源:Nikon D2H Light path)


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反光鏡後,向下分光反射給對焦模組的鏡片


所以,這個技術在目前每一臺DSLR上都有用到,技術普遍且成熟。

2.Sony為了錄影可以相位式對焦,所呈現出的企圖心

想要LiveView拍照及錄影,又要有單眼的相位式對焦的效能,要如何顧兼?

目前市面上可以LiveView拍照及錄影的DSLR,在錄影時,反光鏡上昇,光線直通CCD/CMOS,
原有的相位式對焦模組根本沒有吃到光,所以只能對比式對焦,速度遠比相位式對焦慢。

Sony用半透明反光鏡,就可以同時送光線給CCD/CMOS,又可以送光線給對焦模組,
達到LiveView拍照及錄影時,可以用相位式對焦的效果,甚至對比式對焦,人臉辨識也可以同時進行,確實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想法。

不過,原有的光學觀景窗,就無法兼顧了,
因為如果還是使用光學式觀景窗,勢必要分光給五菱鏡,
但光學式觀景窗也會有光線進五菱鏡,再向下打入CCD/CMOS,會干擾畫面。

只好使用電子式觀景窗,將CCD/CMOS感應到的影像送到電子式觀景窗即可,不會干擾畫面。

所以,這個新技術,由鏡頭進來的光線,除了直接給CCD/CMOS外,還透過這個"固定式的薄膜分光鏡",
分光給相位式對焦模組,達到可以LiveView拍照及錄影,又可以有單眼的相位式對焦的效能的目的。

3.新架構的優缺點

優點:
1.拍照及錄影時,可以用相位式對焦,甚至對比式對焦,人臉辨識及人臉加權測光,微笑快門也可以同時進行。
2.連拍速度加快,更安靜,振動更小:因為取消需要上下移動的反光鏡,
連拍加快,也不會有反光鏡的聲音及振動,連拍時觀景窗不會一陣黑了。
如果連快門簾幕都取消,改電子式快門,就完全沒有聲音了。
3.舊的鏡頭系統完全相容,不需要推出新的系統。
4.使用電子式觀景窗,可以做到即時曝光結果的顯示,不需要等拍完照後,才知道結果。

缺點:
1.半透明反光鏡會減光,而且會影響畫質。
2.沒有光學式觀景窗,只有電子式觀景窗,對只喜歡OVF的人,是很大的問題。
3.LiveView時,感光元件持續開啟,可能會產生較高的熱雜訊。



其中元件6為半透明反光鏡,元件7為AF sensor,元件8為電子觀景窗。
AlexHsu wrote:
至於Sony 的SLT為什麼會那麼快?
因為傳統的SLR的反光鏡要翻轉,

樓主是問為什麼"對焦速度"會這麼快
跟反光鏡要不要翻轉沒關係喔~~
http://www.flickr.com/photo.gne?i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