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ony Store發表A1的價格

Xperia Pro是5G的手機也可以當A1或A7s3的螢幕。但是居然無法錄影A1輸出的影片!真的是非常的意外!如果可以錄影A1輸出的影片的話,雖然貴感覺還有實用性。只是拿來當螢幕的話真的不便宜.....
王紹哨 wrote:
讓人流口水的規格....但看到價錢我真的不行 ><


我也是口水流滿地,可是已經沒體力揹機上山了。
本來要買A7c的,後來還是繼續用RX0M2。真的老了!

大夥趁年輕多出去照相,在網上嘴砲太多很浪費生命啊!
α1的快門簾是採用碳纖維,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α1快門聲有點小聲。
alanrari wrote:
α1的快門簾是採用碳...(恕刪)


A1 的電子快門實在是太創新了
連 01 的測試員都很困擾…


尤其是為什麼A1電子快門可以用閃燈?我倒是很想了解一下
A1電子快門若需要長時間曝光是不是很熱很噪?會否強制等時間機身除噪?所以設計無法連拍?
gelinma wrote:
A1電子快門若需要長(恕刪)


機械快門也是只用Cmos感光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B大
相信對α1有興趣的人。應該對α1這次的黑科技如何達成等,期待α1工程師來說明。

byrianshih wrote:
A1 的電子快門實在...(恕刪)
assis1123 wrote:
其實正翻側翻各有優缺...(恕刪)

如果是像XT3 LCD那種翻法,我覺得不錯
既可保有翻轉特性,也不會太招搖,還可以滿足需要豎拍的需求 (唯一缺點就是不能自拍而已)
突然 發現到assis1123大的 參與的文章都不見了!
flody wrote:
電子快門和機械快門按理不會有NOISE的差別


雖然無法告訴你CMOS 在電子快門及機械快門產生的Noise 有多少差距,但是CMOS 在兩種快門模式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 在機械快門 CMOS 主要工作就僅是感光元件;就算是電子前簾幕搭配機械後簾幕模式,電子前簾幕的工作模式僅有 開/關 CMOS 感光功能,與"電子快門"的複雜程度完全無法比較;又如何"按理不會有NOISE的差別"?

在你多次詢問a1 的電子連拍僅有1/2s 資料從何而來? 其實簡單搜索SONY 官網就能找到答案.相同的,"按理不會有NOISE的差別" 你能找到相關的資訊分享嗎? 否則又是一次你自己的腦補論點.

byrianshih wrote:
當然可以去考據A1 為何有這些缺乏或限制,但個人真的覺得,需要機械前簾 (或慢速電子快門連拍功能),可以用其他A7系列就好了... 會買A1的客人,只有一台機身? 沒有備機或 B cam?


以下圖片資料來自 ARGO 官網
文字內容算是讀書心得,分享如有錯誤請指教,指導!

Global shutter (全局快門)


Global shutter 沒有影像失真變形


Global shutter 相近於機械快門的開關方式,不會有Rolling shutter 依序開啟快門的時間差而產生的Rolling shutter distortion ,但是因為設計生產成本/資訊流處理傳輸速度/Noise ...等問題,無反單眼沒有採用Global shutter,.

Rolling shutter (捲簾快門)


Rolling shutter distortion


Rolling shutter 是逐行曝光/傳輸訊息流 後,在首行至終行完成曝光的時間差,呈現出如同傾斜汽車火車的Rolling shutter distortion,也有人稱果凍變形.Rolling shutter distortion 產生最主要的原因是CMOS 傳輸資訊的速度太慢,一方面採用"逐行曝光傳輸",一方面無法提高連拍的張數,都是受限於單位時間內可以傳輸處理的資訊流量.初期的Rolling shutter 甚至僅能"完成一行的資訊傳輸後再進行下一行的曝光".

SONY 的堆疊式CMOS將記憶體及訊號處理電路整合一起,依a9 的宣傳資料: 堆疊式CMOS的資訊流速度是傳統電子快門的20倍.判斷 : SONY 堆疊式CMOS 的Rolling shutter 的逐行曝光傳輸的時間差非常的小?或是同機械式快門區分曝光區類似快門葉片,採用分組曝光及傳輸資訊?看看有沒有資訊可以證實這項目.

這裡再說明一下電子前簾工作上的問題.
是否需要機械前簾幕? SONY 認為是不需要了.以下圖片資料來自於DC.watch

電子前簾幕搭配機械後簾幕工作



當電子前簾幕復位後機械後簾幕開始動作時, CMOS 僅有感光元件的功能:當光電子打擊到CMOS 光電二極管後轉化為電壓,在經過類比轉換後成為數位資訊.

電子前簾幕搭配機械後簾幕工作的缺點


因為機械後簾幕與電子前簾幕的距離較大( 與機械前,後簾幕距離比較),在感光元件上下方的曝光無法一致,有曝光不均勻的問題,尤其在高速快門更易發生.


也是機械後簾幕與電子前簾幕的距離較大所引起,造成散景的曝光不一致,通常在曝光後段(散景的下方)有散景消失或破碎的情況.

有關電子快門閃燈的部分
如同機械式快門僅有同步快門速度以下能曝光,但是因為Rolling shutter 逐行曝光,最後一行曝光同時閃燈亮起時,第一行可不能關閉否則就曝光不均勻了,初期Rolling shutter 的閃燈同步僅有1/10 s 左右,且閃頻不能用 ;a1 的電子快門閃燈同步可以達到1/200 s ,真正很厲害厲害.

再說明: 文字內容算是讀書心得,分享如有錯誤請指教,指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