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得到了如同標題的看法。不過這方面就見人見志了,要說快或許都快不贏M4/3
而小弟前面也有提到,SONY並沒有推出過任何"不是使用相位對焦的DSLR/DSLT"
這並不是構成 SONY在LIVE VIEW下"特別快"的原因
而是SONY提供的是不論OVF/EVF LIVE VIEW(包括錄影)下,都完全一樣的對焦速度與能力!
這不是特別快,而是為了使用者經驗所提供的"最基本"的自動對焦能力。
確實不少人說SONY電子性能強、機身功能花俏
但是它實用、並且確實可用 翻轉轉的有理、觸控觸的有功能、有反應能力、韌體有更新
LIVE VIEW及錄影、對焦能力與連拍速度,真的不敢說最好,但它也沒有灌水欺騙不懂的初學者
連拍的儲存速度的確到一定張數後,速度會下降,但那與儲存媒體的速度也有關,高階的DSLT也的確提供了更好的連拍張數。
新一代XGA EVF的顯示能力也完全是目前市面上最強的,用來回放相片根本是種享受(沒看過真的很難理解)
不是只有飽和、色彩、對比好,還另外附帶了立體感、景深。往往能帶回到拍攝時的感受
這XGA微型顯示器的技術已經開發成SONY的頭戴式個人劇院了。一般電腦螢幕看不出來的,透過這片OLED, 可以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景深感。
OVF能帶來什麼? 按下快門後,還不是後面的感光元件負責留住影象?(不要再說EVF跟所見不同了,感光元件拍下來的都是一樣的,OVF構圖時沒有滿滿的雜訊沒錯、但您拍下來的照片裡就沒有了嗎?)
擔心半透鏡影響入光量,還是有DSLR系列可以選擇,經過特別設計可動的菱鏡,一樣能提供與使用OVF時完全相同的對焦能力。(但是DSLR系列不能錄影、這是缺點)
再強調一次,SONY在live view、錄影提供的對焦能力不是特別快,而是其他人太慢了。
連最基本的使用者經驗都無法達到
誰說單眼使用者就不該用翻轉螢幕構圖,有了翻轉螢幕,至少不用再購買垂直觀景器
說到這又不禁想到,為了直拍可以買垂直手把,為了構圖卻覺得倒下去拍才是王道?
LIVE VIEW只用來檢測機身有沒有移焦? 好像多數人都是這樣用的,因為平常根本不好用只好收起來啊
它廠快速模式下的LIVE VIEW,每經一次對焦多消耗一次反光鏡的開合,對到了不馬上拍又得重新對焦再多消磨一次,反光鏡組真的是消耗品沒錯啊!
真的好用? 到底是消費者願意去配合它(低於OVF時的對焦能力),還是廠商已經把該做的都做了?
新的650D真的有誠意,但是也只看到誠意這二個字而已。
說那麼多,還不是低於OVF時的對焦速度?考試考了幾次還是不及格啊
鏡頭改革也不就是像EVIL機的鏡頭更適合對比式對焦?
7D的韌體更新還來的實際的多了。(但是60D的韌體更新就算不更新也罷)
C家的半透鏡技術既然也好久了,眼控對焦也不見了,機身防震從來沒出現過
卻把它加在鏡頭裡算在消費者的帳上。
這到底是技術問題還是什麼方面的考量?(說真的,C家的底片機皇還真的很強。)
小弟跳出來不是為了護航
只是不希望一直看到論壇中莫名的中傷,貶低,或是只活在自已的世界裡。
有大大提說怎麼不見它廠常常有人護航,很簡單,沒有"多餘的"中傷自然不需要護航。
S家的某大大相信就是活在自已世界最好的見證,
但是可以多點理性的討論
當初我買A33的時候
他的直覺操控介面簡單好用多了...
說實在的 撇開掉連拍那些阿哩阿紮的部分
LV的對焦才是我的考量 而且操作很直覺
LV模式下我要對焦搶拍 很快速就可以對焦
而我朋友的600D呢? LV模式下慢慢來...
而且萬一主體移動了 說實在的再對焦一次 已經沒有關鍵了
而SONY的全時LV對焦 這才好用阿~!!!
光兩萬不到的A33 現在機身可能剩下一萬
就有這種沙必死的功能下放 說真的我不知道堅持的意義在哪
也許有人喜歡慢慢拍照啦~構圖 再購圖 再拍
但是有些景 是一瞬間的 錯過就沒了 沒那個美國時間慢慢對焦再拍
我不喜歡拍靜態也是這原因 靜態可以學習構圖
但是動態的拍攝則可以學到更多東西~
那種一瞬間的 最自然的 不做作的 才是我追求的風格
嘛.....東西越方便越好 不是嘛?
別跟我說你想把拍照這件事情複雜化
把複雜的東西交給相機去處理
剩下的 讓腦袋可以有更多的想像去完成一副作品
簡單 沒什麼不好
說不專業 但是該有的 MSAP 情境 風格 白平衡 iso 連拍 lv全時對焦 ....等
每一樣都有 只是介面像一般數位相機一樣 就被說成不專業
同樣的價錢下 SONY就肯作出比別人多好幾個對焦點 (雖然我沒有全部用到)
反光鏡? 說實在的 那個反光鏡的震動 真的是會影響到拍照的
說聲音好聽? 說實在的拿掉反光鏡我覺得還比較好
反光鏡的震動是很有影響哦 堅持這個的理由我也不知道在哪
而且.....起碼不會像CANON一樣去噴反光鏡 也不用一直去計較快門數多少
拍就對了~想那麼多幹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