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l1124 wrote:
沒錯這是我想表達...(恕刪)
沒必要把硬道理投射在別人的身上啦⋯⋯
當初M4/3流行轉接時,
我只有兩顆原廠鏡其他都是手動鏡,
就算日後換成富士系統、Sony系統,
我大概也是轉接為主,
當時玩轉接到最後,
確實也因此引導我去認識底片機,
手動鏡裝在原生底片機上確實好用,
拿來轉接數位,
尤其是裝在無反相機上,
即使放大對焦還是峰值對焦輔助,
對焦的節奏都不會比原生機身上,
透過裂像對焦屏來的快,
即使轉接到數位單眼,
若沒有改裂像對焦屏,
而是用原本的全透對焦屏,
一樣會發生很嚴重的對焦障礙的。
確實這樣玩轉接,
會讓人誤解手動鏡原本的節奏,
不過也演變出別種玩法,
不管是低預算所以跳手動老鏡,
或是為了輕巧為了質感跳進來,
但這篇文章已經讓我看到,
那個天工環已經有不錯的實用性,
而且畫面的風格也很吸睛,
基本上我玩轉接還是手動派,
但如果有堪用的自動眼對焦,
也算不錯的體驗不是嗎?
原生自動鏡當然是對焦最迅速的,
不過每個人玩的攝影角度不同,
我喜歡手動鏡的質感、體積與自由,
不用換系統就要換一批鏡頭,
同個鏡頭可以裝在各種片幅機身,
偶爾也可以裝在老底片機上拍,
各有趣味不用設限。
如果本身的攝影節奏、習慣題材,
很適合這樣的搭配,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