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hlion wrote:
所以說這真的是個人使用上的習慣問題
我的使用習慣是調ISO 白平衡 跟一大堆參數
都是直接看上方小黑白LCD去調整參數
這樣感覺起來就是這才是專業機身
如果調參數都要去顯示後方大螢幕
又耗電,字體又超大
感覺起來就像是使用入門機
一點FU都沒有
喔
所以當在暗處
我直接目視機背 邊轉轉盤 再順勢舉起靠到眼前都拍完了
你還在瞇瞇眼盯小畫面調參數吧?
我猜大概就是我這樣太快了所以我才沒感覺到有甚麼fu吧

原來就是要慢慢來才顯得出所謂的專業啊...

請仔細去比較用過再來放話吧
順便說 即使拿有機頂LCD的A900
個人一樣沒在用的 大LCD方便快速多了
只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去放棄更好的操控經驗
這難道不是一種故步自封嗎?
希望你用的系統將來不會也改把資訊重點擺到LCD去
不然我很擔心你可能要破費跳系統...
lghlion wrote:
如果SONY連這點都不能改進
其他的功能再好,價格再便宜,我也不會想去考慮買SONY單眼
另外SONY的另一點讓我不想買就是
一大堆貼上SONY LOGO 的鏡頭
都是之前KM的鏡頭
換上新的外殼新的LOGO而已...(恕刪)
你所謂Sony貼牌的鏡頭
有部分還加了ADI功能 或是更換了鏡片
事實上Sony為了某個因素
早開始漸漸停掉你所謂貼牌的鏡頭
開始發展自己的純Sony lens了
不然當初整批接收自KM過去的工程師難道都沒做事嗎?
另外像菜絲出的ZA鏡也都是過去KM沒有的鏡頭
量少質精 至少目前出的ZA還沒一支是雷鏡 而且還AF咧!
有人逼你去買舊時代的鏡頭嗎?
我用老鏡 同時也不排斥新鏡 (機身亦然)
是哪一種價值觀造成老鏡新鏡定要擇一選邊站?
實在不懂
既然要這麼推崇老鏡
那應該也要知道當初Minolta那批被戲稱為火星人的工程師
做了多少創舉
AF 雙光圈 反射鏡 隨便都舉三樣想都不用想
從前Minolta被告一直到KM時代還是沒錢
這批火星人都能搞這麼多東西出來了
現在Sony給錢了
連火星人自己在blog都寫新的工作環境比以前快樂
你說 這樣我還能不對Sony有信心嗎?
我等著看一場好戲呢
不過就玩個攝影 為何要把心胸越玩越窄?
實在不懂
lghlion wrote:
所以說這真的是個人使...(恕刪)
耗電??
會嗎 ??
我用了A350用一整天
大概拍個400張
我看一下電池還有多少...
65% 有用58閃
LV 等等
也有在調參數
我看不出來很耗電
一整個機背就能看到你要的參數
設定完成直接貼臉
跟你放在下面確定參數ok
在貼臉
或是 我開LV 確認參數OK就可以即拍
那種比較快
更別說A350對焦也不慢了
就我感覺 A350對焦跟A700差不多
拿著相機拿高盲拍
有比較專業?
趴在地上看
有比較專業
A300/A350不用盲拍 不一定要趴在地上就能拍到你要的照...
不過說真的 A700的UI還是比A300/A350好..
如果覺得Sony A200/A300/A350不夠好
請去購買最新出的那本雜誌特刊
再比較其他雜誌出的書
觀景窗也是數一數二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