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買C/Y鏡,也是迫不得已的,10年前賣掉的一堆C/Y鏡,現在買回來的是比之前賣掉的更舊10年,卻要花更多錢才買得回來.
已經習慣了不必裝PL鏡拍照,顆顆都是小小一個的G鏡,現在換用大大一顆的Canon鏡和C/Y變焦鏡,換鏡頭時都深怕沒抓緊掉到地上.
原本拍照只是當退休生活的旅遊調劑而已,沒想竟然變成了專業拍照工,9年來的拍照工作比起公職上班還要更忙,還好足夠買器材和生活開支,退休金一毛錢都還沒去動用到.
不過,算了一算,這幾年來買的攝影器材都是賣舊器材買新的,幾乎沒花半毛錢,上班那時候,買太多太多了,整整3個防潮箱,現在只剩一半而已.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R6.2 wrote:
歡迎分享一些您所稱為...(恕刪)
你把"airsama"這個名字在sonydslr.com.tw找找看,相片應該有夠多的...
http://www.sonydslr.com.tw/alpha/viewtopic.php?t=27933
還有...
http://www.sonydslr.com.tw/alpha/viewtopic.php?f=82&t=39210
還有...
http://www.sonydslr.com.tw/alpha/viewtopic.php?f=82&t=39828
C/Y最讓我滿意的是,景深夠深,平常拍照,連手動對焦都不必,手動鏡省電又故障率低,又是優點之一.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畫質密度~
這個問題很久以前就不少人提過,我自身是用C家器材在工作所以用C家來解釋,5D2的2千1百萬畫素,之前就有人說出換算之後,實際畫數只有一千一百萬(很像,我懶得算),所以在照片上的一些細節很容易鬆散,反而跟450、500、550、50、7D系列比較,反而是比5D2更低階機種,細節更紮實!
而我自己,也是有很深的這種感覺,我是從350開始玩起,後製我不敢說我很強,我只懂基本後製~從還沒入手1D4之前,所有經過我自己拍攝過的照片,都會用DPP跟PS一張一張看過~
當時我在選擇要換新的工作機,5D2與1D4的照片,我就在網路上比對很久,也跟5D2低階機種比對照片~最後選擇1D4!
我比對方式很簡單,用我手上鏡頭規格70-200 2.8 IS去比其他人用相同鏡頭拍攝出的照片比較,雖然不敢說絕對,但是總是可以比出自己滿意所要的機種。
最後為何選擇1D4,就是在細節表現,但細節上,其實7D以下機種都比5D表現好太多~這是我選擇1D4的原因之一。
ISO表現
550以下機種,在我認為真正最好表現範圍是在400,7D以下是800,5D2也是800!1D4則是在3200!
記者會、舞台、宣傳照、人像、運動比賽、婚禮、產品,這是我工作內容都要拍到的業務需求~所以選1D4是必然~
所以我對ISO的要求就很高~所以我想魯大應該沒去深入比較過每一台C家機身拍攝出來的效果照片吧!
景深問題
縮光圈就會提升ISO,相對每一台機身的ISO表現度都有一個最佳值在,這個問題所有廠牌都一樣,所有製造商都必須靠這一點賺錢,ISO表現度月純淨、越犀利,價格上就更不平易近人。
重量
我也很希望可以輕輕鬆鬆的背器材,最近接了一份新的業務工作,就是跟旅行社配合拍社團體旅遊,最怕就是跟到逛山區的行程,我也跟過遡溪團攝影,但是為了讓自己的照片能夠保持一個水準在給客戶看!不得不背1D4。
發色
這點真的是見仁見智,我沒認真想過每一家拍出的感覺,我只在乎這臺機器是不是有到我的要求,而且拍攝後的照片,我都會在DPP一張一張重新看過,甚至有時會以當時照片的光線、顏色,重新調整過~我只在意照片最終呈現細節!
沒睡飽回這篇還真花腦力,其實簡單的說,如果是工作需求,該投資的就投資下去,廠商早就制訂好,什麼樣的規格就在什麼樣的定位機種,什麼樣的機種就在什麼樣的價格,價格等於你的需求!
另外一點是,多多瞭解自己的器材,軟體該學還是要學~當真正能夠把手上所用的工具,發揮到極限!你會發現選擇性更少,也更快找到你要的機種!
鏡頭特性我相信魯大很熟,但數位機身特性,以及所機身拍攝出的照片效果,我想魯大要在多多研究了~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jeromezh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