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tflu wrote:
2470GM+A7 與 S1835+A6500 如何評估?


1.如果真要買到那麼大管,我會考慮1635GM...
再帶一台RX10M3就夠了

2.之前也有考慮A7轉接Sigma24/1.4,但看了一下測試,
Batis25畫質大大勝出,就算了...

3.昨天帶A6500 SEL1018 1835art RX10M3出門,
重量意外的輕,目前這個組合不錯

廣角大光圈優先
可以考慮1635GM

小廣角標準焦段優先
1835art + IBIS 真的很棒...
搭配SEL1018 FE55 (RX10M3)
非常輕便
多謝 B 大的分享與指點。看起來 S1835Art 是跑不掉了~~ (不過也解了 2470GM 的毒與結)

話說 A6X00 系列的操作實在很OOXX,連自家小弟 RX10m3都不如,枉費了這樣好的性能...

配上像 S1835Art 這樣超大隻的鏡頭,沒有垂把搭配也會是一個問題。

希望下一個 A6X00 可以提昇機身操作的專業度,並且有垂把可以搭配,最好出一支 16-55/2.8 OSS,這樣就完美了~~~
A6500 1835art

機身HDR 直出
HDR AUTO by brianshih, 於 Flickr

HDR by brianshih, 於 Flickr

HDR by brianshih, 於 Flickr

danieltflu wrote:
最好出一支 16-55/2.8 OSS,這樣就完美了~~~


其實可以考慮接booster adapter

成像意外的好
週邊畫質反而更佳

一代
Metabones Speed Booster Review
二代
Metabones Speed Booster Ultra review

如果用booster adapter
轉接 EF16-35 F4L
焦段與光圈變成 17-37 F2.8


第三代新改款剛發表
Canon EF Lens to Sony E Mount T CINE Speed Booster ULTRA 0.71x
相信表現會比前一代更好

坐等新款的評測...

其實不轉接的話
也可以再等等
這兩年應該會有不少副廠
原生E環鏡頭可用
B大,

S1835 接在 A6X00 上面好像是單眼接上小白/小黑那樣... 接 18105G 我都有點抱怨重心與手感的問題了,S1835 應該是更嚴重好幾倍吧?

不過想到 F1.8 放在 APS-C 上約是全幅的等效 F2.5,又有定焦程度的素質,當做 28/35/50 三支定焦鏡的合體好像也沒那樣重了...XD

真希望能來支不用轉接環的 18-50 或 16-55 的大光圈鏡頭...
danieltflu wrote:
S1835 接在 A6X00 上面好像是單眼接上小白/小黑那樣... S1835 應該是更嚴重好幾倍吧?


手感是還ok
習慣就好 (當作重量訓練 )
自覺沒甚麼問題

danieltflu wrote:
當做 28/35/50 三支定焦鏡的合體好像也沒那樣重了...XD


稍微算了一下
A7II FE282 FE352.8 FE55
加起來約1.2kg

A6500 MC-11 S1835 加起來約1.4kg
多了200g
免換鏡頭 省了空間

再忍耐兩週
等1635GM 發表

1635GM 預估800g
A7II 1635GM 約1.4kg
RX10M3 1.0kg
出國這個組合是最簡單的
「只要帶RX10M3出門,其他機身出場的機會就少很多...」+1

RX10m3實在太強大太好用太順手,如果哪天只能留下一台相機的話一定就是它了。
byrianshih wrote:
A6500 MC-11 S1835 加起來約1.4kg...(恕刪)

A6500 MC-11 + S1835真的好大一管@@

請問B大A6300拍人用在擺拍或商展SG方面的話
FE 35.4 vs S1835 對焦性能差異,特別在 全屏AF-C+眼對焦部份如何?
FE35在百貨店里試過,S1835沒地方可試
這兩管實在很難決定呀...哈哈
你的格局決定你看事情的角度


好大好大好大的一管大砲... 比 N2470/2.8 還更長更大更重了...

悲劇的是,原來希望(有IBIS的) A6500 接 S1835,然後用垂直把手平衡握感與重量,結果... 垂直把手不能相容共用!!!最後只能 A6300+S1835+垂直把手,A6500+18105G

ps. A6500 那個觸控簡直來亂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