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沒人貼,我來好了! Sony Nex-FF 9月24號發表

看來以後還是以SAR為主比較準
new_guest wrote:
這下神被放逐到冥王星...(恕刪)

new_guest wrote:
相位對焦雖然快速,但...(恕刪)


大哥你這麼喜歡星座,玩星座攝影的厚??

new_guest wrote:
相位對焦雖然快速,但...(恕刪)


如果對比對焦要2020年才有辦法取代相位對焦...那麼現在出來的還是悲劇

至少現在完全看不到對比對焦有可以取代相位對焦的態勢

現在的相位對焦還是比對比對焦來的快跟來的準....

至少目前看到Sony給O家EM-1的都只是還好的情況......

只看看Sony會不會有外星科技,然後出來有能力把對焦框縮到跟一般相位對焦一樣的小就好

不然都要對焦完再靠MF 峰值對焦修正對焦...真的還頗累....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new_guest wrote:
相位對焦雖然快速,但...(恕刪)

確定知道相位差對焦的原理問題,另外一個是對比度對焦,沒有類比對焦!



不管相位差對焦或著RF測距 紅外線等多種對焦原理,大都是以測量方式,預設本身系統所有環節理想狀態,產生一個預設合焦基準點。
因此中間有個小偏差就會被涵蓋裡面使得對焦產生偏移不準問題。



而對比度對焦,本身是沒有預設基準點,只是單純從影像對比度變化來決定合焦位置,也就是人眼看景物模式。即使這顆鏡頭在製造有偏移,系統也是以這顆有問題鏡頭做對比度最高位置,通常也是解析最好位置,作為合焦,所以本身不會有上面問題。






當然對比對焦對於一些生活記錄,對比度變化很大狀況是很容易達到高速,也就是越小片幅或著短焦距這些對比度變化較大越可以達到高速,但是對於片幅越大或一些主體軌跡變化多端,相位的第一時間就可以獲得主體位置距離,而進而進行預估軌跡對焦。




這也是可以看到大部分廠商趨勢,其實目標並不是拿掉相位差對焦,而是整合相位差對焦優點與對比度對焦優點,所以越來越多廠商是做畫素相位對焦點+對比度對焦一起。






jayco wrote:
大哥你這麼喜歡星座,...(恕刪)


請教小弟一下,冥王星什麼星座有關係?

diffusionless wrote:
對比度對焦,本身是沒有預設基準點,只是單純從影像對比度變化來決定合焦位置...(恕刪)


謝謝指正我的"文字"錯誤

但我還是要講一些比較深入的東西

1. 還是要有對焦基準點,不然哪知道怎樣算是合焦?
2. 所謂的對比,就是指雜訊的狀態(不過這是計算時候的用語,大家不用太過在乎)
3. 很多人喜歡講說:「xx鏡頭不刻意拉高對比凸顯解析度高」....其實這句話有語病的,對比的高低,無關解析度,關係的適合焦/銳利度...對比越高,就學理上表示焦點越清晰
4. 對比對焦最麻煩的是「如何知道RGB都到達雜訊最高的狀態(或是總和雜訊最高的狀態)」...所以X3架構應該會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
5. 因為要計算雜訊,而且對比對焦的設計通常都很不單純(ex: 整合臉孔辨識),所以對比對交會比較花時間(反過來問,相位對焦如何偵測臉孔?根本不行...直接踹飛到冥王星去
6. 利用相位對焦來"輔助",這算是暫行方法還是長期趨勢,我就不評論了!但就實作來說,這設計有他的方便性存在

Willien Chen wrote:
至少現在完全看不到對比對焦有可以取代相位對焦的態勢...(恕刪)


用相位對焦的設計的產品,其實出貨量遠低於對比對焦...相位對焦早就是利基市場了。

對比對焦比相位對焦快,這點我沒什麼意見

但是比較準?我就懷疑了...這是怎麼比較的?

相位對焦的問題在於"成本"/"速度",沒有準度問題(甚至應該說對比對焦的設計,才是最準的對焦方法)

new_guest wrote:
用相位對焦的設計的產...(恕刪)


"準度" 怪怪的 ...應該是精度吧 ?
new_guest wrote:
用相位對焦的設計的產...(恕刪)


可能小弟的敘述比較不清楚...造成困擾

以人像攝影來說,一般都是以眼睛為對焦標的,(當然啦也有很多人喜歡對不同的地方)

目前所碰到的現狀,對比對焦的對焦框大小"都不小"所以如果是拍攝人物,但是要對眼睛來完成對焦

會碰到的問題就是,對焦的位置都不見得是你所要的,因為取樣的區域都大於你要的實際想要合焦位置

當然啦...對比對焦有臉部對焦(M4/3還有可以挑眼睛)但是實際應用面,臉部對焦還是沒辦法很準確,

尤其搭配上大光圈鏡頭,還是沒辦法像相位對焦那樣,至少目前微單在這個方面還是無法表現的很好

所以AF完畢需搭配MF作適當的微調,整體的拍攝步伐就不若純相位對焦的DSLR還是DSLT般的順暢

其實您也提到一個重點...如果CPU速度夠快,內嵌對焦點的技術夠成熟,

可能有朝一日對比可以作的跟相位一樣的快,一樣的好用...但是看過EM-1 是有點失望的

只希望Sony可以提出更好的技術跟調校..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new_guest wrote:
謝謝指正我的"文字"...(恕刪)

1.就是對比度最高點就是合焦面,也就是機身是不知道合焦位置在哪,完全是看影像對比度變化,達到對比度高點作為合焦。
Autofocus via phase- or contrast-detection methods

因為沒有參考點,所以也就沒有參考考偏差問題,相位對焦就是有個已知合焦相位位置。




2.對比=>雜訊,沒有人這樣定義,或許您把訊躁比(S/N),也就是訊號與雜訊比的觀念搞混。
對比(ontrast),一般是指影像亮暗或強度高低落差。

例如
微紅色散
精準焦平面
微綠色散

在非合焦面時,原本亮色彩物體會較暗,暗色系物體則相反會較亮,使得畫面較灰,這時候也就是對比較小。

再合焦面,就會產生亮暗分明較大,也就對比度較高狀況。





3.這裡從來沒有提到對比和解析問題。
既然提了就看一下
高對比高解析


高對比低解析


彽對比高解析


低對比低解析





一般畫面如下,ZEISS常用來解釋對比和解晰,1和4解析力相同而對比不同,2則是典型高對比低解析(不到1的一半),解析力最高為3










3.觀念上錯誤,對比和雜訊並無直接關係。



4.臉孔辨識是根據人臉統計特徵,是在機身已經看到影像,本身本來就是和對比看畫面是一樣;相位對焦是測量光線分光,就是電子對焦屏形式一樣,兩個原理上不同。




老實說,很多觀念似乎需要校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