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 Sony 機身防手震效果看不出來耶

喔,且不論安全快門什麼的,小弟覺得sony防手震很不錯用說。
很久之前是用N家的D40,剛跳到A200時,防手震打開有很明顯的效果。以一樣是55mm端手持拍攝靜物風景來說,稍微注意一下1/10秒準焦跟樓上大哥試驗一樣約5成成功機率;若是說不看原圖只看24'全螢幕可以接受的,大概不到3成機率會出現一張不行的。
參考看看。
chmedr wrote:
剛入手A550鏡頭用...(恕刪)

防手振...只是輔助...不是萬能
spec不是有寫嗎?輔助四級而已

而且你算完安全快門 1/(55mm*1.5)=1/82.5
拜託...快門才用1/10啊....

這樣差很多好嗎?

多看一些討論吧....不論是鏡頭防手振或是機身防手振,沒有一間大廠保證你張張精采...
低快門的狀況...請愛用腳架與拉高iso....


多吸收一些知識才是真的,這種發文建議不太好喔
當你試過a900的機身防震, 你就知道什麼是4級防震了...
我也試過sony的其他機種, 好像沒有感覺的
shit wrote:
防手振...只是輔助...(恕刪)


購物台某執行長在彈簧床上跳吹噓防手震
acsu3676 wrote:
55mm-->等效82.5mm,安全快門為1/82.5...(恕刪)


不過我在網路上有看到二種不同的說法也(關於安全快門)
我被搞糊塗了…

ex:
應該只是單純的視角問題而已...
SO..不用再乘上1.5或1.6...
假設鏡頭是50/1.4..裝在底片機或是300D的機身上...
安全快門一樣都是1/50s...
不會說裝在300D上就變成1/80s...
----------------------------------------------------------
「135畫幅攝影鏡頭用於APS-C畫幅感光元件時焦距需x1.6」, 這情況可將之視為「相片的裁放」, 簡單說明, 就是由36mmx24mm面積的底片剪裁出APS-C面積的底片, 再將裁得之底片放大至36mmx24mm的面積. 結果理所當然的是----影像放大了.

將裁得之影像放大, 解釋了x1.6的原因. 將鏡頭焦距x1.6後所得的數值, 也是一個參考數值, 好讓人有一個「影像放大1.6倍」的概念.

這些都是感光元件大小裁放的關係, 與鏡頭實際焦距根本無關, 更莫論會否影響景深壓缩, 安全快門等的問題了.

--------------------------------------------------------------
到底要不要乘1.5 or 1.6呀
diverlo wrote:
不過我在網路上有看到...(恕刪)


技術上,乘不乘小弟是不知道啦,
如果這個理論成立的話,
那WX1在24mm端實際焦距為4.25mm,那1/4-->1/2-->1-->2sec
三級防震下2秒也不會手震嗎

舉另一個例子來看看,DC的200mm實際焦距約為42.5mm,
安全快門為1/42.5 Sec,加上三級防震1/42.5-->1/20-->1/10--1/5 sec,
有10x or 12x 變焦DC的前輩們可以試試,看1/5手持+防震會不會手震...

個人認為,即便是影像的裁切,
鏡頭的視角對應到CCD/CMOS也相對的變小了,效果應是相同的。

就小弟之前用過的長焦段 200mm的DC跟200mm單眼,安全快門是相同的(視角相同)。
而且這個安全快門本來就是一個參考值,
就像原樓主本身手持跟上腳架同穩(1/10手持免開防手震...),
這個值對他就沒太大的意義。

至於以上觀念是否正確,這只有請魔人們幫忙指正了,3Q
diverlo wrote:
到底要不要乘1.5 or 1.6呀...(恕刪)

不用。

最簡單的例子
在A900/850上,有所謂APS模式,
同樣的鏡頭,同樣的機身,同樣的場景,同樣的曝光量,
APS模式拍一張,跟FF模式拍一張回來裁切為APS尺寸是一樣的。

難道同一張照片,APS大小安全快門就變了?
所以理應不用乘1.5,以實體焦段計算就好。
不要整天只想拍出真實,因為人都不想面對真相。葉影瓶像。https://leafyeh.com
yenps wrote:
同樣的鏡頭,同樣的機身,同樣的場景,同樣的曝光量,
APS模式拍一張,跟FF模式拍一張回來裁切為APS尺寸是一樣的。
難道同一張照片,APS大小安全快門就變了?
所以理應不用乘1.5,以實體焦段計算就好。
答案是要
APS模式裁切之後, 若放大到跟FF模式同樣的觀看尺寸時, 晃動的程度也同步被放大了
所以需要更高的快門速度才能得到同等的畫面穩定感

安全快門跟等效焦段(視野)是連動的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小DC, 實體焦長只有幾mm
就算長砲機, 也往往只有30mm左右的實體焦長
若以實體焦長換算, 小DC就都是天生的超強防手振相機了
事實上當然不是這樣
小DC的安全快門同樣是以等效焦段去計算
(當然小DC握感較差, 安全快門得再往上加一兩檔)
理論上,APS模式要乘1.5
因為材切後剩下來的部分,還要放大看,才能得到同樣大小的影像(格放)
畢竟瀏覽照片時,有材切跟沒材切,都是用相同大小的螢幕來看

另外,隨著螢幕越來越大,解析度越來越高,安全快門速度也會跟著越來越高

每個人的安全快門速度都不相同,要不要乘,或要乘多少,也是看人及拍攝題材才能決定

yenps wrote:
不用。

最簡單的例子
在A900/850上,有所謂APS模式,
同樣的鏡頭,同樣的機身,同樣的場景,同樣的曝光量,
APS模式拍一張,跟FF模式拍一張回來裁切為APS尺寸是一樣的。

難道同一張照片,APS大小安全快門就變了?
所以理應不用乘1.5,以實體焦段計算就好。
SONY的A350有所謂的手震貼心提醒

也就是他會依據焦段 去判定該焦段的安全快門


但通常< 1/30 就算你裝超廣 也會有手震提醒出來
1/30開始 就不會有手震提醒


這種情形在裝上24-85的時候就變了

也就是24端的時候
在1/30時會出現手震提醒

要到1/40手震提醒才會消失

原因很簡單
24*1.5=36



鏡頭的焦段往往是取決於鏡頭的可是角度(如FF下 35mm=62度)


如果經過裁切後 可試角度當然爾會變窄

也就是在同一個範圍下 單位移動會更大


所以計算安全快門應該是以等校焦段為洽


否則DC動輒6mm的焦段 不用防手震 在安全快門下 就可達到神的境界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