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u3676 wrote:
55mm-->等效82.5mm,安全快門為1/82.5...(恕刪)
不過我在網路上有看到二種不同的說法也(關於安全快門)
我被搞糊塗了…
ex:
應該只是單純的視角問題而已...
SO..不用再乘上1.5或1.6...
假設鏡頭是50/1.4..裝在底片機或是300D的機身上...
安全快門一樣都是1/50s...
不會說裝在300D上就變成1/80s...
----------------------------------------------------------
「135畫幅攝影鏡頭用於APS-C畫幅感光元件時焦距需x1.6」, 這情況可將之視為「相片的裁放」, 簡單說明, 就是由36mmx24mm面積的底片剪裁出APS-C面積的底片, 再將裁得之底片放大至36mmx24mm的面積. 結果理所當然的是----影像放大了.
將裁得之影像放大, 解釋了x1.6的原因. 將鏡頭焦距x1.6後所得的數值, 也是一個參考數值, 好讓人有一個「影像放大1.6倍」的概念.
這些都是感光元件大小裁放的關係, 與鏡頭實際焦距根本無關, 更莫論會否影響景深壓缩, 安全快門等的問題了.
--------------------------------------------------------------
到底要不要乘1.5 or 1.6呀
diverlo wrote:
不過我在網路上有看到...(恕刪)
技術上,乘不乘小弟是不知道啦,
如果這個理論成立的話,
那WX1在24mm端實際焦距為4.25mm,那1/4-->1/2-->1-->2sec
三級防震下2秒也不會手震嗎

舉另一個例子來看看,DC的200mm實際焦距約為42.5mm,
安全快門為1/42.5 Sec,加上三級防震1/42.5-->1/20-->1/10--1/5 sec,
有10x or 12x 變焦DC的前輩們可以試試,看1/5手持+防震會不會手震...
個人認為,即便是影像的裁切,
鏡頭的視角對應到CCD/CMOS也相對的變小了,效果應是相同的。
就小弟之前用過的長焦段 200mm的DC跟200mm單眼,安全快門是相同的(視角相同)。
而且這個安全快門本來就是一個參考值,
就像原樓主本身手持跟上腳架同穩(1/10手持免開防手震...
),這個值對他就沒太大的意義。
至於以上觀念是否正確,這只有請魔人們幫忙指正了,3Q
。
yenps wrote:答案是要
同樣的鏡頭,同樣的機身,同樣的場景,同樣的曝光量,
APS模式拍一張,跟FF模式拍一張回來裁切為APS尺寸是一樣的。
難道同一張照片,APS大小安全快門就變了?
所以理應不用乘1.5,以實體焦段計算就好。
APS模式裁切之後, 若放大到跟FF模式同樣的觀看尺寸時, 晃動的程度也同步被放大了
所以需要更高的快門速度才能得到同等的畫面穩定感
安全快門跟等效焦段(視野)是連動的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小DC, 實體焦長只有幾mm
就算長砲機, 也往往只有30mm左右的實體焦長
若以實體焦長換算, 小DC就都是天生的超強防手振相機了
事實上當然不是這樣
小DC的安全快門同樣是以等效焦段去計算
(當然小DC握感較差, 安全快門得再往上加一兩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