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cise wrote:新增在40℃環境下的...(恕刪) 客觀而言,說真的三分鐘已經蠻夠的,80%以上的需求都可達到不過我覺得真正該補上的是"機身溫度會上升到多少"以及"上升速度",還有"對錄影完畢拍照的影響",與"cmos壽命是否有影響"這些方面基本上5D2拿來錄影錄太久都會掛掉(詳情請找版上Y大),我相信每台相機都有這個機會的...
piyopiyo765 wrote:40度很少會遇到,SONY應該補個35度的資訊,台灣夏天各地幾乎都是這個溫度。...(恕刪) 不僅是35度,SONY應該做到更細的測試,並公佈更細節的數據,如31度、32度...。或許這些數據都僅供參考,但可讓使用者心裡有個底,而不是處在"未知"的狀況下。感覺這次SONY的處理很差,沒有大廠的風範。
31.32度......呵呵 原來大廠風範要醬子搞哦那就31.1 31.2一直到39.9都公布好啦?哪位大德是在恆溫室拍照的嗎.....那CN也沒有醬子公布 丫他們也不是大廠啦....真是無限上綱啊 相機廠各位來開好了
Auroras777 wrote:31.32度......呵呵 原來大廠風範要醬子搞哦那就31.1 31.2一直到39.9都公布好啦?.......(恕刪) 呵~~這就大可不必了。Auroras777 wrote:哪位大德是在恆溫室拍照的嗎............(恕刪) 不懂大大所言內容?恆溫室??Auroras777 wrote:那CN也沒有醬子公布 丫他們也不是大廠啦...........(恕刪) 詭論....。所以無須回應,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