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他的意思是如果高畫素也有高畫質,那你也可以降畫素去拍阿,幹麻一定要用三千六百萬畫素去吃記憶卡...何況低畫素也沒辦法變高,現在這科技日新月異時代我還是買3600萬的好了.....他只是省略很多前面有敘述到他那樓應該不需要打出來的字Tsubasa~翼 wrote:高畫素CMOS降低畫...(恕刪)
Tsubasa~翼 wrote:高畫素CMOS降低畫...(恕刪) 同樣大小的感光元件,畫素越低的像素就越大,相對影像系統雜訊較低,我想數位時代的影像畫質應該不只是雜訊抑制能力的好壞,也跟感光元件的設計有關。用了兩年多,對於目前A900的影像品質感覺還不錯,只是機身的處理引擎和別家比感覺不太優,以及對機身處理JPG檔案的能力感覺很囧,新FF相機如果能夠兼顧高畫素與高畫質演繹的話,那真是太好了,不過看到A700後繼機一拖就是好幾年,希望Sony別讓我們等那麼久,趕快出吧~~
之前不是說非全幅的A77也是3600萬畫素嗎?看來Sony是想拼畫素機王寶座吧!之前Sony全幅的敗筆在於影像處理引擎技術不佳導致可用ISO不高,如今在非全幅高ISO已經OK,可別因高畫素拖累了全幅的高ISO純淨度了.
Tsubasa~翼 wrote:同樣大小的感光元件,畫素越低的像素就越大,相對影像品質較好畫素越高的剛好相反...(恕刪) 這觀念基本上沒錯, 但要注意還有個變因為:「技術」瘋狂的提升感光元件畫素當然是不好, 尤其是同期產品來說, 但...「新世代高畫素感光元件」不見得比「舊世代低畫素感光元件」差喔 :)先不討論細節, 單說可用感度和動態範圍, 新世代感光元件不見得糟;這就是技術精進帶來的優勢~ (當然若以新技術作低畫素元件, 想必更棒!! )再說, 32MP FF畫素密度其實沒多高啦 以現有技術來說別過熱就沒問題的!---FF:36*24mm, 面積為APS(24*16mm)的2.25倍, 32MP/2.25, 不過16MP;畫素密度也就是跟A55/A580/NEX-C3/K-5/D7000/D5100這幾台搭載之感光元件差不多;若能接受這幾台的畫質, 應該不用太擔心32MP FF~ (A77/G3/600D都早就超過這密度了 :P)
魯獅 wrote:之前不是說非全幅的A...(恕刪) 不好意思...魯獅大...Sigma好像出了一款SD1是46MP喔!http://www.dpreview.com/news/1105/11052010sigmasd1.asp
ffilnn wrote:同樣大小的感光元件,...(恕刪) 幫你補充一下,畫素越小,"像素間距"就會比較大,雜訊就會比較少...這是主因之一想想a900跟D3X的CMOS明明同一片,iso則是a900完敗...那時候影像處理引擎的降噪技術不如n家...過了許久,最新一代的感光元件及影像處理引擎技術應該提升不少了.我只希望在這一年s家快出新一代的FF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