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linker wrote:
夭壽,漲太多了吧!想...(恕刪)


差不多吧...16-50是拿B005修改貼牌的,OEM的成本本來就會低一些

16-80可是原生Sony鏡頭,兩者的成本差異還是很多的,另外16-80還得付給蔡司權利金啊

連16-50都可以賣2萬多了,16-80賣3萬應該算是剛好

對比B005跟當初的16-80也是差價近10000啊

(B005賣1萬多,16-80的價格24800)

如果沒有這管16-50出來,Sony應該不敢把16-80賣到3萬吧

這次也剛好反應

貼牌的28-75價格跟24-70ZA的價差也剛好達到2倍左右....

Tamron的70-300 跟Sony 烏骨雞 兄弟鏡的價差也剛好兩倍....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Willien Chen wrote:
差不多吧...16-...(恕刪)


W大,16-50 SSM是B005貼牌的來源可以貼一下嗎?
不然14群19枚跟13群16枚還有對焦馬達的差異...挺好奇是怎麼來的@_@"
好奇+1
A16的13群16片,加上一樣沒有防震,感覺還比較符合呢
Willien Chen wrote:
差不多吧...16-50是拿B005修改貼牌的,OEM的成本本來就會低一些...(恕刪)

這論點蠻有趣的,請問您的資料來源依據為何?讓大家知道一下吧!大家想知道真相!

另外,把Tamron的70-300跟Sony 烏骨雞稱作兄弟鏡,個人認為還真是抬舉Tamron那管了。


話說1680ZA這管價格不斷上漲,掛上ZA果然讓大家深愛者它,當年2007剛推出時我以二萬元不到購入,結果現在......早知道晚一點把它賣掉,歷經定價二度大漲,說不到還可以賺到。個人覺得賣到三萬以上,已經有點不值得了,當然,如果是熱愛ZA者,還是值得。
現在小蔡己經變得比sigma24-70/2.8HSM全幅鏡還高價
這樣真的為了藍標付出那30多個小朋友嗎?
定價策略個人是覺得很奇怪@@
畢竟DT鏡在這個焦段可以替代的方案太多了,SONY是在拚品牌忠誠度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