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sson wrote:原來如此但這和直接用...(恕刪) 差別在於用e鏡拍,你拍了幾張就會有幾個透視點,只是軟體幫忙修正了,就看不太出來了,細節多少會有減損。用大型相機鏡頭,則是單一鏡頭單一透視點,理論上可以做到完美的接圖。
tessar wrote:依照這個討論串的玩法...(恕刪) 怎會不行?請注意所謂<視角>定義,是由焦距與成像面產生的夾角而已。也就是他是不考慮其他作法所獲得畫面視角。透視部份只和距離有關,這個基本圖學或透視相關課程都是這樣教!造成透視差異是在於距離影響,焦距與片幅是不會影響透視,是因為不同片幅與焦距為了同樣構圖,使得實際拍照的距離也產生變化而產生透視差異。透視、距離 與焦距,在實際拍攝畫面影響與關係!也就是實際上您可以從28mm裁切出180mm視角畫面,差別只在於解析力差,但物與物之間距離關係都還是一樣。唯一比較大問題是在於節點部份,也就是一般拍接圖好壞差別。大片幅鏡頭因為一次拍完,所以本身鏡頭是不會動作,而小片幅系統本身還要旋轉。也就是一顆鏡頭並不像單鏡片那樣,會有入射與出射兩個主點,也就是拍攝時候,您必須要繞著主點旋轉,否則就是會有落差也就是一般看起來怪怪接圖原因。一般鏡頭結構圖NIKON 105/2.5H H"就是主點相當薄鏡片的中心,只是鏡頭會有入射和出射兩方向中心位置不在同一點!F F"就是焦點105就焦距,也就是主點(H")到焦點(F")的距離,也就是相當基本光學薄鏡中心到焦點距離,也就是相當鏡片中心到焦點距離。46.5mm就是NIKON卡口距,也就是接環到感光元件或底片距離。39mm就是鏡後距,就是最一片鏡片到感光元件或底片距離。要怎麼估計主點位置,很簡單,在無限遠時候,從感光元件位置往前面延長鏡頭焦距位置就是所謂主點位置,一般廣角鏡頭大概是在反光鏡中,望遠鏡頭往往會超過鏡頭位置。
diffusionless wrote:怎會不行?請注意所謂<視角>定義,是由焦距與成像面產生的夾角而已。...(恕刪) 這邊您未考慮鏡頭設計時的成像圈問題,所以一般情況無法拿135相機的50mm標準鏡,接上45機當超廣角來用.就像監視器鏡頭焦距都超短,但通常你無法拿來給135相機當廣角用,因為設計鏡頭時通常不會考慮他原有範圍之外的成像圈.當然例外也很多,許多電影鏡頭能改給135相機使用就是因為成像圈足夠.至於移動鏡頭接圖的問題,如果你固定於腳架上左右旋轉拍攝,這樣你要接的每一張圖都不在同一個焦平面上,可以接得很完美嗎?還是說要設一個軌道,讓相機在軌道上平移?這樣雖然同一個焦平面,但消失點會有好幾個,就像清明上河圖一樣.借用一下網路上的圖,拍了3張照片,每一張都有各自的透視消失點圖接起來就像這樣簡單來說,利用移動鏡頭來拼接一張圖,無論如何拍,你鏡頭的位置或是角度一定至少會變動一項,其結果跟鏡頭一直在同一位置拍出來的必然有所不同.
tessar wrote:這邊您未考慮鏡頭設計...(恕刪) 用小相機平移模仿大型相機,最初會遇到變形,透視的問題這個要靠軟體去修補,就跟全景接圖一樣這個雞絲好像去年就看過了,只是不知道台灣有沒有代購進來這個也只能針對靜態景物,一遇到動態的(浪,吹動的樹葉,稻草),接圖的問題也是很大畫說回來那個賣一億天價的Andreas Gursky的作品好像也是好幾張接圖起來的,修圖也是要花費一番功夫
這個問題用Roundshot D3/D2X 這種360度環景相機拍, 也不是就沒有問題.場景越複雜, 問題越多.上面提到的消點, 其實是"視點", 也就是在平面上"重現"3D效果時的觀看假想點,有了這個點, 才會有"消點", 也才有2消/3消/甚至多消點的圖面得以生產.理論上, 單一視點的位置會決定其他消點的位置, 視點的平移後就會相對不規則,如果再加上環境因素, 消點的位置也會變化, 例如立體派(如畢卡索)的畫法,人臉的五官變型其實暗示的是視點的移動, 這個移動的體驗被平面化了的結果.這些點在真實的空間經驗中, 都是不存在的參考點,到頭來還是要要求成果"要貼近真實觀感中的場景"再現...看的人比較不會"霧颯颯"...如果場景是風景, 那問題比較小, 場景是現代都市就開始複雜了,萬一遇到的是不規則/不是棋盤方格規劃的有機型態, 例如古城巷弄夜市,這時即便是單一視點的Roundshot環景機, 也會遇到出現"非常詭異的空間感"的機會...所以修圖還是必要的手段...===>>回過頭來說, 我是很希望看到有"模組化"的東西出來,120還有很多東西冰很久了
tessar wrote:這邊您未考慮鏡頭設計...(恕刪) 上面不是有個對稱中心,在鏡片中心點,所以即使要用接圖完成的話,觀念也是一樣,您必須以鏡片中心做。而鏡片中心,對於複式鏡片來說,就是所謂主點,出射和入射是不同位置,隨著焦距也不同。所以像大片幅可以裁切一個小片幅畫面,其透視不會變是因為主點沒有動到。1.這個是原本28mm畫面這個是原本180mm畫面這個是28mm裁切出約180mm畫面如果要拿小片幅來做大片幅,您也如上面觀念一樣,要做的是主點位置校正。有興趣節點 / 視軸 (Nodal Point) 校正方法
diffusionless wrote:上面不是有個對稱中心...(恕刪) 感謝您的解說,我只想到大型相機操作時,移動前板(鏡頭)與移動後板(底片)的效果與畫面不同。沒有想過您這種利用節點為軸的旋轉方式。但是我對這原理還是不甚清楚,想請教一下,這樣利用節點旋轉拼接的廣角畫面,例如拼出一張90度視角的照片,是否也會如90度視角鏡頭所拍的一樣,在畫面邊緣有透視變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