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4) 單眼造型、E接環的A7要出來了


Starwind wrote:
詳細的規格還沒出現之...(恕刪)

請有基本光學觀念。



1/i+1/p=1/f薄鏡片式子。(P:物距,I:像距)

當鏡頭對焦無限遠,P=無限大,那1/P->0,焦距=像距,焦平面也就是感光元件位置。
當鏡頭對焦近距或有限距離,1/p>0,i>f,也就是像距大於教焦距。

也就是最短距離是無限遠位置。

像平面對焦,是要往後移動才可以對焦近距離,相當全鏡組對焦。




所以像平面對焦並不是在原本卡口內對焦,而是要往後移動,要能對焦多近,就要有多厚。
像是60mm微距鏡,要達到1:1放大率,就要移動60mm距離。





現在自動對焦鏡頭,通常是採用局部對焦,使得對焦移動距離可以下降,但不會因此違反光學原理。



Starwind wrote:
詳細的規格還沒出現之...(恕刪)


EFS 17-55mm F2.8

FF沒有這顆歐
LEICAQT & XT-10 & X70

diffusionless wrote:
請有基本光學觀念。1...(恕刪)


我不太確定你要表達的是什麼?我只是搭配之前謠傳的消息 Sony 可能會推出「像平面對焦」機種,在猜測是否這台會支援而已。

在SAR上,admin也提到了他正在等SR5等級的線民確定是否有這個功能

I still have to SR5 check if that camera has the moving sensor plate

smd747gmail wrote:
EFS 17-55m...(恕刪)


哈哈,抱歉,忘了那個S....不過不管怎麼說,如果能搭配使用就太好了。
Starwind wrote:
我不太確定你要表達的...(恕刪)

只是說明<那個謠言>問題。
=>也就是像平面移動對焦本身觀念沒有問題,很早底片機時期就有系統用過,但問題在於要往那邊移動才能對焦!



很多人不理解所謂<對焦>觀念,以為在e接環卡口內,一個移動感光元件,就可以在卡口內對焦。實際上它是要往後才能對焦。
對焦原理是無限遠是感光元件與鏡頭最近相對位置,對焦只能越來越遠離,讓鏡頭越遠離感光元件,就可以對焦更近處一物體。





接寫環或轉接環都是同樣觀念,只是接寫環是利用後度來增加的額外像距,使得鏡頭可以對焦更近距離或著更高放大倍率。

轉接環則是利用卡口距是無限遠合焦,感光元件和鏡頭的最短距離,短卡口可以利用轉接環厚度,可以接上長卡口鏡頭。像ef卡口距為44mm,意思就是不管你是接在E接環或其他各種系統,想要對焦無限遠,感光元件就是得距離卡口44mm距離,這個是基本觀念。


為何有些卡口可以轉接其他系統,也都是這種簡單觀念,像NIKON F為46.5mm,CANOON只要裝上2.5mm後度轉接環44+2.5=46.5就可以轉接NIKON鏡頭對焦無限遠。








當初會有這種像平面對焦方式是在於不想拋棄手動鏡誕生,而且襙作也不是像您們先再自動鏡頭那樣完全交給機身就可以,因為對焦距離有限,所以近距離或著一些對焦距離較長是要手動鏡粗略對焦之後,最後再讓像平面進行自動對焦。
contax ax是唯一使用這個技術,後來整個contax還是換手動系統就進入鏡頭對焦contax n時代


















對於EF鏡頭來說,只要能夠破解canon電子訊號部份,就能夠使用canon鏡頭,在之前早已經有人在做。




現在自動對焦鏡頭,並不是簡單對焦,一方面移動對焦鏡組,一方面移動修正近距像差的浮動鏡組是分開。
以前會有用像平面對焦,是因為以前手動鏡頭設計緣故,大部分是全鏡組對焦,所以這個對焦方式是不太影響原本鏡頭光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