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rio wrote:人家敢賣你不敢用?2...(恕刪) 這就是我以車為例想要表達的兩、三萬確實不少,可是同規格的東西Leica賣十倍以上,即使背景類似的SLR Magic也賣四、五倍價這就好像一台國產1.6房車都要六、七十萬,但突然有人推出十萬一台一樣單純佛心就可以解釋嗎?當然鏡頭是不像車子偷工減料會有生命危險,頂多是畫質爛或者故障不能拍而已
就目前 Steve Huff 的照片來看,我倒是覺得 800 鎂還有點小貴,有時候不是作不做得到某規格的問題,而是做了不盡理想,廠商不願意拉低水準來作表面規格的產品,中一反正沒差,所以他敢做也作了,這樣也未必不好,因為市場上多了一個選擇。不過他們應該要賣更低才對,沒辦法賣更低,那就用塑膠鏡片再降低成本。800鎂可替代的選擇實在太多了,消費者懂不懂得挑選而已。目前實拍、影片太少,還是保持觀望,既不給零分也不給一百分。。。
phuang3 wrote:重點是量產後品質能不...(恕刪) 同意,現在很多小廠都會主動提供新鏡給知名寫手測試提高知名度有些文章裡看起來不錯,但上市後口碑就未必那麼好除了寫手的公正性問題,另一個很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廠商維持不住應有的量產品質這其實也是大廠價位明顯較高的一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