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可動式感光元件相機有譜了??!!!

A接口跟E接口的口徑不一樣
雖然解決了法蘭距的問題
但是還是需要轉接環才能A,E通吃
最終不是拖了褲子放屁....
都要轉接環,那搞個移動式感光元件幹嘛...直接用轉接環解決不就好了...

tkl wrote:
都要轉接環,那搞個移動式感光元件幹嘛...直接用轉接環解決不就好了......(恕刪)


機身做大可以搞雙電池、雙 GPU 、更強散熱模組...
甚至位移感光一起都弄進去.....
(當然還有 A7S 那個外接的 4K Video chip....)
-= 散仙 =-

cchangg wrote:
機身做大可以搞雙電...(恕刪)

是嘛,管它做不做得出來,做得出來就樂觀其成拍拍手。

索尼最終奧義,A/E(FE)/A+E=Z?三環齊發,機海戰術?
這樣SAL也不用做小三元了,SEL(FE)也不用再做大三元了。
單一卡口可用原生鏡一招變成多一倍,高招啊!

話說SAL也不大可能出SAL35/1.4ZA了。
diffusionless wrote:
用邏輯來思考一下問題...(恕刪)




之所以要Z-shift,就是為了保障A/E兩種鏡頭、不同的法蘭距,都能在同一機身上使用

我手上有三個A接環鏡頭、兩個E接環鏡頭、和兩個m42的EBC鏡頭

就靠一台A7和LA-EA4轉換,能解決所有鏡頭相容的問題

SONY的北港香爐稱號絕對是有目共睹

但是由於A鏡並不是所有鏡頭內建馬達、接環口徑也不一樣,對焦也必須仰賴內含對焦系統+馬達的LA-EA4

所以原本A鏡的使用者卻只能用LA-EA4這套“暫時的解決方案”

實在有點悶

如果A/E鏡也能同時用上精良的對焦系統、還能透過Z-shift達成老鏡自動對焦

除了維持A鏡的大光圈優勢、E鏡的小型化、還能維持RF鏡群/其他老鏡鏡群的支持者

何樂而不為

當然,如果你真的需要這麼完整的功能,體積自然也不會小

結論,就是要拋棄LA-EA4、改用Z-shift,才能讓A鏡、E鏡、老鏡取得最好的結果

PS:而且SONY真的有手動鏡(SAL-135F28[T4.5]STF)
說老實話我非常懷疑Sony會利用移動感光元件移動的技術達成老鏡自動對焦
這對Sony一點好處都沒有
這事就像七傷拳,傷敵1000損己800
別人的機身變得很難賣,Sony自己的鏡頭也一樣
我真的很懷疑Sony會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
這真的出來的話
索尼太強了
想買
tkl wrote:
說老實話我非常懷疑Sony...(恕刪)





這邊我就要分享一下RF鏡群使用者的心聲了

一直以來,RF老鏡(法蘭距20~40mm)因為FF DSLR的法蘭距太長(CNS三家法蘭距都在40~46mm),沒辦法完整使用鏡頭的全視角

而無反光鏡在SONY之前,最寬也就APS-C的CMOS能用(NEX、EOS-M、Fuji)

而且還不是每個RF鏡都能上APS-C(詳情請搜尋Hologon + NEX)

所以A7的出現,也給了RF玩家一線生機

您提到,如果達成Z-shift AF 的技術,SONY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手段......

但從RF老鏡玩家給予A7的期望恐怕不只這些

-----這邊是但書-----

但是,要利用CMOS移動的方式達成老鏡AF、CMOS的移動精度必須非常高

只要稍微錯位(可能不到1mm的位移),就會導致失焦
(可以參考法蘭距45mm的m42鏡頭和法蘭距46mm的nikon機身,這種組合如果沒有透過光學校正鏡片,無限遠不容易成功合焦)

所以老鏡AF的精度,估計也是一大問題

Z-shift達成老鏡AF、有可能只是輔助手段

tkl wrote:

都要轉接環,那搞個移動式感光元件幹嘛...直接用轉接環解決不就好了..



這已經講好幾年了,當初的講法是移動感光原件自動對焦(有限範圍),如此的機身所有能轉接它牌鏡頭,通通都能自動對焦...

(那SONY就不用作鏡頭了,一台機通殺)
如月ひより wrote:

只要稍微錯位(可能不到1mm的位移),就會導致失焦



現在的自動對焦鏡頭鏡片移動,早就是1/100mm來計算誤差,把感光原件的移動想成鏡片在移動就行了!

只是加上一些零件,機身會有多厚,很難想像!
銀★Club wrote:
現在的自動對焦鏡頭...(恕刪)




如果能如此精準那當然是好事

可以的話,像SEL-35F14Z這樣,由超音波馬達直接驅動鏡片(DDSSM)

不再透過轉軸或是齒輪組,就能達成Z-shift的快速精準對焦

應該是最好的結果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