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發現EOS M的鏡頭CP值高出E鏡好多...


tommyroots wrote:
是人在玩相機 不是被相機規格牽著鼻子走
買了最適合自己 自己最喜愛的相機
真的會帶出去拍 真的會開啟自己對攝影的興趣
好像才是最重要的


+1
小弟剛入門攝影時
就直接踏入S家的NEX
一開始也是玩原生鏡
但是感覺就是怪怪的
因為照相跟手機是一樣的
只要逼逼
喀嚓
就照好了
至於銳利.畫質與否
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後來輾轉接觸老鏡時
喜歡上那種慢慢對焦再喀嚓
照出來的照片
感覺就是不一樣
雖然手動鏡一顆可能可以買好幾顆E24
但是就是喜歡那種慢拍的感覺

畢竟不是吃攝影這行業的
管它對焦與否
管它畫質與否
管它速度與否
拍出來的照片有味道
有意境
有感覺
這才是我要的
就像T大說的:開啟自己對攝影的興趣
這才是最大的重點
至於鏡頭價格多少
畫質銳利多少
一切都是浮雲啊
現在的雞蛋~都有很多骨頭
scsu1973 wrote:
小弟也分享自身經驗,多多包涵,不喜請勿舌戰。

去年玩a6000,配上1650, 55210, touit 32/1.8, touit 12/2.8,也有LAEA4,1680, s30.4, 55300, 想說可以大拍一陣了,還有32閃,完整的大全配,結果跟賣掉的a77比起來,少了防手震,機身變小但握感變差,隨然對焦好很多,高iso一樣很慘,升級感很低,且跟a77比失敗率變高,前後花了近十萬元好失落,就生氣出光了。事後,前輩說,你應該上e24菜頭,就不會生氣了,我也是覺得,e環鏡頭真是貴,而且難配出方便使用者的經濟組合,對焦時,很快嗶了,但拍回來,大部分都是假的合焦。

一年之後,輾轉入了eos m2跟22定,對焦明顯遲滯,慢但是不會假合焦,才花我一萬元,拍出來的孩子膚色又漂亮,白平衡又準,DPP又超好用,我覺得真是物超所值,當時efm 11-22水貨拆鏡才8500,可惜猶豫沒買,現在大家一搶,沒10500免談。eos m2手握感不好,很容易就買來L型手握把,拍起來很開心。

樓上前輩說的對,s家便宜給你黑科技,但在鏡頭賺回來,所以一堆人買轉接環。我覺這話只能同意前半。一年前,轉接之後,什麼黑科技都沒了,只剩手動,太慘了。現在有比較好的轉接環了,可以快速af, 但,總是不如原生可靠,真搞不懂大家a7系列怎麼轉得這樣開心。


看一看也是偏屬於你個人問題居多 但用的開心就好

EOSM 的和焦框是很大的,在原生5顆鏡頭 只有一個F2 其他都是 F3.5-6.3之間 浮動的變焦鏡

當光圈開到F2.2-F1.4 這大大的對焦框就可能會對錯距離(焦段越長會更明顯)


至於EOSM 等級無法拿來工作,但E接環可
EOSM,EVF無法與閃燈同時存在,就一般生活用這樣,要在精進到高階鏡頭,只能轉紅圈圈,就會變很重


A7系列轉接,大多是老鏡MF 或者 原本就有紅圈圈鏡頭,玩MF ,
到A7RII後 AF轉接開始更熱門,除了LA-EA3解放A接環,到各家副廠開始出對應解放的轉接環,
對焦速度逼近原廠。







umax wrote:
看一看也是偏屬於你個人問題居多 但用的開心就好
EOSM 的和焦框是很大的,在原生5顆鏡頭 只有一個F2 其他都是 F3.5-6.3之間 浮動的變焦鏡
當光圈開到F2.2-F1.4 這大大的對焦框就可能會對錯距離(焦段越長會更明顯)
至於EOSM 等級無法拿來工作,但E接環可
EOSM,EVF無法與閃燈同時存在,就一般生活用這樣,要在精進到高階鏡頭,只能轉紅圈圈,就會變很重
A7系列轉接,大多是老鏡MF 或者 原本就有紅圈圈鏡頭,玩MF ,
到A7RII後 AF轉接開始更熱門,除了LA-EA3解放A接環,到各家副廠開始出對應解放的轉接環,
對焦速度逼近原廠。


老實說, 這也是你的個人觀點而已, 開心就好

EOSM可能對焦是慢吞吞了點,但實際上對應一般的應用應該是足夠
一般使用者大多數只要一機兩鏡到三鏡, 這點EOSM做的比SONY NEX好十倍
每顆鏡頭都有一定水準,而且不用像是富士一樣坑錢
至於對焦框很大, SONY的對焦框也不小, 碰到真的使用大光圈的場合還是得手動輔助(更別說EOSM也還沒打算出F2.0以下光圈的超大光圈鏡頭)

更別忘了現在比較的是APS-C系統
APS-C機種中的A5000/5100系列同樣是EVF與閃光燈不可同時存在 (至於A6000,要買這台我可能會選擇購入A7....)

--
我自己使用的也是SONY A7II, 但是現實層面來說, 對於新入門者,除非他只用KIT鏡, 且未來有機會會打算上FF機種者,不然我不太會推薦SONY系統
解放A接環....這得要出個沒有半透鏡的LA-EA4才有機會(除非你說85ZA,135ZA,200APO,200Macro等等可以官方開放升級SSM之類的...)

一般使用者,現階段大致上就是推薦他購入Canon M2以上機種就好, 足敷使用, 價格也合適

junk89 wrote:
比比看FE 28mmF2...(恕刪)


我老婆也用FE28,不過是不得不選, 因為除了這顆也沒的選了(搭配NEX5N)
如果只拍攝JPG還好說, 拍攝RAW,很抱歉,不是每個軟體都支援修正變形

和M 22mm比起來,22mm的適用性高多了(等效35左右對上等效42), 且價格更是優秀

--
SONY乾脆開放Sigma Art Dn系列全功能(包括全區域相位對焦)比較實際, 現在的情況就是$公司占著茅坑不拉屎
既不打算出高品質低價位的鏡頭給APS-C使用,也不允許第三方廠商開發的高性能鏡頭使用全功能
所以大大想請問你SONY 相機要買哪種轉接環才會有自動對焦 想買1個M22來玩
lifaung wrote:
SONY的對焦框也不小, 碰到真的使用大光圈的場合還是得手動輔助(更別說EOSM也還沒打算出F2.0以下光圈的超大光圈鏡頭)





在E-mount A5100~A7系列 以後的機種 到F1.4 都不用手動輔助,對焦框可以調整大中小+上眼睛對焦,
開到F1.4、F1.8 AF都不是問題

機器功能都有了,會不會用看個人了。


EOSM 轉接EF 鏡頭的話就會遇到

例如轉 35F1.4 ART、35F1.4、85F1.2

因為之前還沒A7RII以前 有想過用 EOSM+EFM轉EF 玩S 35F1.4ART 就能解除對焦不準問題,
EVF用LCD遮光罩克服+離閃器
結果發現只是多想的,因為對焦框太大,還是有很大機率誤判...

他如果能改善這對焦框大的可以容納下手指指紋... 可以縮到像SONY 彈性對焦Size S 的尺寸就很棒了
tommyroots wrote:
其實這樣討論下來好像回到很基本的問題了....

是人在玩相機 不是被相機規格牽著鼻子走
買了最適合自己 自己最喜愛的相機
真的會帶出去拍 真的會開啟自己對攝影的興趣
好像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才會談到鏡頭啊
人家11-22mm + 22mm的價格可能不用1萬5
又輕又小畫質好

E鏡可能是
1.買不起10-18mm...沒得拍
2.買了10-18mm + 28mm or 35mm...每顆都大懶的全帶出去...沒得拍
3.買了,也帶出去了,結果遇到小東西因為放大倍率過低,拍出來不理想

所以回歸"真的會帶出去拍"的重點
1.價格便宜才容易買齊要用的鏡頭
2.體積要小才方便都帶出去
3.放大倍率高一些才能拍更多題材

我目前就是卡在想要廣角、大光圈、近拍、望遠
E鏡不是沒有,但貴,大顆,大多放大倍率很低
全買齊、全帶出去、想近拍要一直換鏡頭??
這如何容易辦到"真的會帶出去拍"??

SONY趕快出顆便宜高畫質可近拍的大光圈餅乾鏡吧...
SKAP wrote:

SONY趕快出顆便宜高畫質可近拍的大光圈餅乾鏡吧...


這很困難SONY老闆頭腦內裝水泥,行銷策略亂搞一通,要他出很有得拼

除非他哪天開竅了,或者葛屁位置換人座


umax wrote:
這也只是你的偏見在E...(恕刪)


只可惜,
1.E鏡沒有1.4
2.FE鏡頭的1.4可以買兩台機身還有找(A5000可以買三台),不甚科學
3.1.8和2.0光圈, 差距甚小
4.人家22是餅乾鏡,我們家都是保溫杯

真的要買NEX APS-C機種kit組, 我現在只會推薦A5000
原因無他: 便宜(新品10400以內)
要升級鏡頭就考慮sigma就好了, 原廠鏡頭少碰(且也不會比較好)
反正到頭來就算要升級機身也很可能是升級A7等級以上, 不如一開始就省點錢卡實在
--
A6000買起來和A7水貨價差有限,但是未來性就差上一大截了
相對的,A5000和A7還差一倍有餘,有問題也不心痛

更別說A5000 LCD可以翻轉,對於自拍族大概可以加50分

公司同事說想買A5100, 我就會直接推薦他買A5000
反正都是到時候要升級, 你何必多花40%價格買你用不到的東西?
省下40%錢,還可以多買個Sigma 60F2.8不是很好?

lifaung wrote:
EOSM可能對焦是慢吞吞了點,但實際上對應一般的應用應該是足夠
一般使用者大多數只要一機兩鏡到三鏡, 這點EOSM做的比SONY NEX好十倍
每顆鏡頭都有一定水準,而且不用像是富士一樣坑錢


富士OS: 我躺著旁邊涼快都中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