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usionless wrote:
鏡頭蓋或後蓋都是射出成形,所以這些痕跡並不是品質管制造成傷痕,而是模具表面造成。


小弟真的試過:全亮的Nikon原廠鏡尾蓋LF-1,手賤拿紙擦一下馬上多一片這種刮痕所以不會是品管甚或銷售過程中某人擔心內面有指紋,擦拭的結果嗎
感覺是模具痕
這不影響使用吧
覺得會影響人生發展有情緒上的問題
就退吧!
diffusionless wrote:
就是把表面再弄更精細,只是這個一組模具成本就比較高。...(恕刪)


成本比較高不是用在這

那本來就要有基本拋光
不拋光,就是銑削的時候就要銑細一點
那些都是基本流程,而且那也不是刀具痕

遠古時代才會看到這樣的模具痕(因為手動斬,或拿廢料來做)
個人是猜有人刮花這組模具
不然不可能有這樣的痕跡,這算刻意為之

若不是模具痕,就是有作業員無聊亂刮塑膠吧.....
jenhoxen wrote:


小弟真的試過:全...(恕刪)

J兄,一般來說,射出成型是一次好幾十或甚至到百以上,這個又是最簡單無需組裝,只有入庫後,發配至包裝前裝至鏡尾,組裝是要戴手指套避免中間留下指紋,最後只會有吹氣。

擦拭只有在鏡片上使用專用特殊紙與液體,而且是在良好環境,因爲生活有太多顆粒,這些是造成會刮傷的來源。

其實現在要在台彎生產買到刮傷也是有困難,在經過日本等各國洗鍊,台彎很多早就不是這樣等級,

像是有些就是利用金屬物理或化學作微孔在結合射出成型作手機基材等各式應用。

向鏡頭後蓋這種對於整體無影響,當然是找越低成本的供應商,這些有大半都是大陸、或東南亞等國家,外包再外包等極盡一切壓低成本。

所以早期即使很低價物品也可以感受品質或外觀要求差異。
diffusionless wrote:
J兄,一般來說,射出...(恕刪)


謝謝D大詳細講解,您說的是正常流程小弟明白,原本的意思是買主通常最擔心的事:這有可能是出廠後拆封過(退貨等)留下的痕跡嗎?重新包裝者順手擦一擦弄巧成拙?....

其實個人也看過這樣的產品,只是在手邊少數幾支索尼鏡蓋中尚未見到;還有照片往往擴大了視覺效果,實際上看也許沒那麼明顯。
jenhoxen wrote:
謝謝D大詳細講解,您...(恕刪)



實際看很明顯
筆誤自刪 筆誤自刪 筆誤自刪 筆誤自刪
大P2013 wrote:
第一次購買SONY鏡...(恕刪)

前面幾個說是副廠蓋,或著故意惡搞。
個人拿網路拍賣拿來比較。

這裡要注意,模具會有公模與母模,其中一般會在產品外觀的背面做頂針,這個頂針是射出成形後把零件頂出來,所以這個頂針和模具間會有間隙與高低差,所以大部分看到圓孔位置就是頂針位置。


只是這些頂針越多會幫助頂出,但外型就留下孔痕就會越多也越難看。

可是看看網路拍賣,大部分都只有三刀下有三個長方形孔痕,但樓主分享卻還有許多圓孔,表面狀況樓主也可以比較一下。
幾十元副廠蓋
有NIKON刻字鏡頭蓋


三百多LEICA R二手後蓋(不確定原廠蓋)
我的也有些微痕跡,不過平常不會去看那裡面,我個人是不太在意,不要掉屑就好XD
在這種地方出現不規則痕跡感覺很奇怪
好像被什麼液體滴到,然後用擦拭紙大面積清除的痕跡
http://www.flickr.com/photo.gne?i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