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Sony的對焦速度會這麼快?


handup wrote:
昨天跑去巨城玩A57...(恕刪)


其實平時我們聽到DSLR的所謂快門聲,只是反光鏡的聲音,反光鏡升起的聲音很大,正常來說是很難聽到快門聲,現在有不少用家用習慣了後,反而想連真正的快門聲也能消除
taisun wrote:
前面文章恕刪, 邏輯不通的部分, 我也沒辦法看懂, 原諒小弟我資質駑鈍無法回應


那我就解釋給你聽,你說了:
還是希望索尼繼續萬年老三.....
這樣相機才不會漲價>"<


所以我回說:但是SONY的鏡頭都漲價了,C家最近剛降價...
回此段只是要說並非市占率低就會降價的意思,就這樣的意思而已,並不是吐嘈你。


於是你又回:
比來比去...除了16-35L以外
大部分L鏡還是比Sony ZA或是G鏡貴阿
機身更不用說了
所以我老搞不懂有人一直說Sony"都比較貴"這件事情

也有人附和說:漲價有比較貴嗎?如果SONY漲價還比降價的便宜不是很好笑。


所以我回:S牌漲價是一回事,不用跟C家比價格,SONY漲價還比降價的C牌便宜,這一點都不好笑,因為市占率關係,C牌用戶多,雖然它一開始比S牌貴,但買的人多,且它肯降價是好事,反觀S牌,雖然賣得比C牌便宜,但用的人相對較少,但是卻漲價了,雖然價格還是不比C牌貴,但是呢?就能以這點來說C牌降了還是比S貴很好笑?而S牌漲價合理化嗎?我也沒說過S牌鏡頭比C牌貴的事情。

只是單純討論漲價或降價造成的影響而已,以利益來講,C牌用的人多,降價是好事,而S牌用的人少,漲價就是壞事。不能拿S牌跟C牌做比較,因為等級不同,我只是要表明此點而已。

簡單講就是,有人說國產車很貴,結果有人回說,國產車沒有比進口車貴阿,為何有人要說國產車貴...
C家鏡頭雖然較貴,但用戶覺得合理,所以會買,S牌鏡頭雖然較便宜,用戶也是覺得鏡頭價格合理才買,C牌降價了,用戶很開心,S牌漲價了,用戶不開心,但跟C牌比,價格還是便宜不少,所以就覺得很合理,甚至覺得C牌降價後的價格跟S牌比還是比較貴,所以C牌價格很好笑,貴什麼鬼阿。
rex ren wrote:
看到650D的新賣點,讓我覺得是不是Canon不打算出無單反相機?

我的看法剛好相反,650D跟G1X是他們用來就無反單眼市場投石問路的,650D測試大家對觸控的表現感覺如何,G1X測試將來用這樣的新規格片幅,用在無反單眼時的可能性(類似富士的X100變X1pro一樣),不然Canon不會沒事投入那樣的人力去研發一個新規格片幅的CCD的(這點非常重要,畢竟研發人員又不是閒閒沒事幹,花那麼多的時間開發一個新片幅CCD,只為做一台曇花一現的相機嗎?這樣講,Canon的意圖應該夠清楚了吧?),40mm/f2.8 STM跟18-135mm/F3.5-5.6 STM用來測試將來無反單眼自動錄影對焦的鏡頭功能表現。如果一切都還順利,消費者反應也ok,那下一台正式上市的無反單眼應該就是G(X)X了吧。感覺Canon 做M4/3系統的可能性很低,因為連傳聞也無聲無息,之前看新聞,好像是因為M4/3片幅太小(不合Canon高層的胃口),短期內沒打算做....。
好吧...我講不下去了....

什麼"以利益來講,C牌用的人多,降價是好事,而S牌用的人少,漲價就是壞事。"

不通阿....

看樣子只能請"輕鬆騎"老大出來打圓場了......

至於要不要跟C家比價格...
除了品牌迷思以外
我想價格會是很多人初次入手相機的考量///

反而是不要跟索尼比,因為你從台灣頭比到台灣尾,都是一個價
觀音牌從博愛路頭比到尾,可能價差可以多買幾張記憶卡..
taisun wrote:
好吧...我講不下去了....

什麼"以利益來講,C牌用的人多,降價是好事,而S牌用的人少,漲價就是壞事。"

不通阿....


好吧,既然你覺得以用戶利益來講,鏡頭降價不是好事,而鏡頭漲價不是壞事的話,那就請Canon繼續降價失民心,而SONY繼續漲價得民心吧,這樣對你而言可能道理才通吧,反正只要SONY價格不要比C牌貴就好,這樣S牌用戶絕對不會抱怨的,都比C牌便宜了還抱怨什麼。

leon-ex wrote:
我的看法剛好相反,6...(恕刪)


消費者一直等CANON無反做捨?其他牌子買就好,

他G1X跟650D拚盡LV還是這樣,是期待捨?
LEICAQT & XT-10 & X70
應該是說,漲跌都是價錢波動的一種情況

C不可能永遠只會降,S也不可能永遠只會漲

再說物價值數也是隨時在波動的。

所以不需以一次的漲跌來分別他們的差異性

對任何家的用戶來說,漲都會不高興、跌都會開心。

但是對已購的客戶來說反而會覺得早買賺到、或是感到手中鏡頭價值下降的情況產生。

但若對從來還未賺入的消費者(連單眼都還沒有的消費者)來說,均價較低、又有較好的性價比的產品,就算漲了,相比起來還是比較划算的。(只能說他們沒搶到更便宜的點)

所以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後續物價也是會繼續波動,所以應該不需在這種物價波動的問題上打轉吧?

kanako0605 wrote:
好吧,既然你覺得以用戶利益來講,鏡頭降價不是好事,而鏡頭漲價不是壞事的話,那就請Canon繼續降價失民心,而SONY繼續漲價得民心吧,這樣對你而言可能道理才通吧,反正只要SONY價格不要比C牌貴就好,這樣S牌用戶絕對不會抱怨的,都比C牌便宜了還抱怨什麼。


從頭到尾大家的重點都不是這個

對消費者來說,漲價都是壞事,降價當然都是好事
前面就我說的,鏡頭降價是一種策略
一方面出清鏡頭,為新鏡頭鋪路
一方面營造為用戶著想的樣子

但,大家說的"S漲價還是比C便宜"
原因在於我前面說的
為何L鏡大都是塑膠鏡身,賣的比ZA金屬鏡身還貴
如今就算降價了,跌幅看來很高
但還是維持一貫的高"貴"

至於我指出你那句話,是因為那句看的出C飯一貫的傲慢
"C家用戶多" "S家用戶少"
雖然是不爭的事實
但並不是這樣就可以放大到C廠對客戶略施小惠就是天大恩澤

對於玩相機,喜歡拍照的人來說
實用性的功能越多,門檻越低
操作越簡便,這才是消費者之福

leon-ex wrote:
我的看法剛好相反,6..40mm/f2.8 STM.(恕刪)


有理,也沒理。 Canon要是出無單反相機,應該也要有新的接環規格吧?
zakof wrote:
應該是說,漲跌都是價錢波動的一種情況

C不可能永遠只會降,S也不可能永遠只會漲

再說物價值數也是隨時在波動的。

所以不需以一次的漲跌來分別他們的差異性

對任何家的用戶來說,漲都會不高興、跌都會開心。

但是對已購的客戶來說反而會覺得早買賺到、或是感到手中鏡頭價值下降的情況產生。


一開始我只是回覆說市占率低不見得就會降價的意思,市佔高也有降價的機會。

我也說明不要以跟別牌比較價格,然後就認為漲價還算合理,不管市佔多少,漲價本來就是不開心的事,降價絕對是開心的事。所以以別牌降價後的價格跟自己用的牌子來比,結果別牌價格還是比自己高來取笑對方是一點都不好笑的事。

題外話,也許此時市佔高的降價了而你卻享受不到,你剛好是市佔低的那邊結果卻漲價了,所以會覺得自己享受不到的就都不關自己的事,這就像很多事情其實都是考量多數的利益去作,而犧牲少數的利益去達成的,即使不公平也無能為力,例如單身吃餐廳可能要加價,而帶伴的不必多加價,也許例子舉的不好但是看得懂的就會懂,這就是現實。


taisun wrote:
對消費者來說,漲價都是壞事,降價當然都是好事
前面就我說的,鏡頭降價是一種策略
一方面出清鏡頭,為新鏡頭鋪路
一方面營造為用戶著想的樣子

大家說的"S漲價還是比C便宜"
原因在於我前面說的
為何L鏡大都是塑膠鏡身,賣的比ZA金屬鏡身還貴
如今就算降價了,跌幅看來很高
但還是維持一貫的高"貴"

至於我指出你那句話,是因為那句看的出C飯一貫的傲慢
"C家用戶多" "S家用戶少"
雖然是不爭的事實
但並不是這樣就可以放大到C廠對客戶略施小惠就是天大恩澤


鏡頭難道只看鏡身材質就可以判定價值嗎?你知道NEX鏡頭的鏡身是金屬,結果被人拆開只是一圈金屬環套著,裡面全部都是塑膠製,像18-200mm外殼是金屬,伸縮套筒是塑膠的,P家14-140,外殼是塑膠,但縮縮套筒是金屬,從表面看,大家會覺得S牌真好,金屬製,而P牌真差是塑膠,但內在呢?單看表面合理嗎?
我只是要表達說,鏡頭價值不是只看外殼的材質而已,其他很多地方的設計與用料才是決定價值的部份。

至於C家用戶多與S家用戶少,我只是要舉例:也許一開始人人平等,但之後有些方針都是針對大多數人有益的去實施,反而少數人可能會被犧牲到利益,但整體而言,可能這樣還算是好事,對廠商而言,可以賣高價又賣的好,相信不多廠商會願意便宜一點賣,所以C牌鏡頭貴但市佔高,一旦降價,對多數人來說就是好事,S牌鏡頭比較便宜,市占率也比較低,所以漲價只會影響到少數人,對C牌用戶而言,降價確實是天大好事,不管理由是什麼,現階段買到C牌降價後鏡頭的就是獲得利益了。至於是否為新鏡頭鋪路,那也是廠商的決策而已,不也有些S用戶覺得S牌漲價了但價格還是比C牌便宜,要認為跟C牌比這也算是好事也無妨,但以此來恥笑C牌價格貴就不見得有道理了。

請問若是你自己使用的S牌市占率高,價格比C牌貴,卻降價,而C牌市占率低,價格比S牌便宜,卻漲價,你會同樣覺得不恥S牌市占率高價格高小降價只是略施小惠嗎?還是滿心歡喜的覺得自己用的S牌降價了真是天大恩澤呢?

常看到有些人以不同設計,去取笑某牌的功能或性能,這也是不合理的,就像C牌若跟S牌使用相同的設計,LV還會比S牌慢最先懷疑的就是技術不夠,如果已經盡力了,那這時說C牌技術差很合理,但設計不同,造成C牌的LV被取笑慢,合理嗎,一個開跑車速度很快的就可以恥笑開房車的很慢嗎?若是都同樣開跑車,跑較快笑跑較慢的技術不夠也才有個基準點去比較。

與其問為什麼Sony的對焦速度會這麼快?這很簡單,就是設計不同。哪邊不同,第一頁我也解釋過了。
倒不如問一個有意思的,為什麼SONY的相機畫質/性能/價格,似乎樣樣都很好,包括以前我也常看到很多人說NEX不管畫質或機身體積或性能與功能,樣樣都比M43好,甚至光APSC大感光元件就絕對贏M43了,但為何DSLR+DSLT/NEX的市占率卻不是90%以上呢?原因是什麼呢?探討這個不是比較有意思嗎?延伸討論的就是S牌與C/N牌比較之下樣樣都優秀,C/N牌卻還是市占率高的原因?難道品牌效應真的大於一切?

題外話,以前曾與一位朋友討論某牌相機的作法,我認為一開始的機種設計階段不理想,後面機種改的比較理想,那為何不一開始就做理想一點,就是當初設計時沒有考慮周全,他說這只是廠商的作法而已,沒有所謂對或錯,對或錯就交給市占率來決定,如果這是錯的,市占率會證明給大家看,但是我覺得市占率不見得可以決定對或錯,因為品牌效應往往會造成即使是不理想的,但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購入使用,市占率跟是否正確或好的設計不見得劃上等號,當然我也沒有否定一定不等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