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規 顛覆過往「Sony A9」揭開旗艦新篇章!

昨天有體驗了一下a9,但從nikon去轉體驗,操作上有些地方需要適應。
眼控跟連拍,還有靜音攝影 這簡直可以無痛追星阿!!!
機場接送,或是歌迷太多的場合都很便利。
記得還有面孔辨識,哈 如果是安全帽這有雙胞胎的組合會不會拍錯人?
不過機器太小台,感受不到使用旗艦機的尊嚴。
原本以為增加小指握把的那個裝置是送的,但翻到前面寫的要價快四千,
這也是頗驚人的阿!!!
PAGAN wrote:
昨天有體驗了一下a9...(恕刪)


可大可小自由度很高
要專業大也有 要輕巧小也有
加直倒電子把手就很有專業感了
機身加兩種握把也一起買也不到15萬
單機身一顆電池就可以拍好久
加直倒有兩顆電池一天的拍照使用下來應該夠用
錄影機率高就要多備兩顆或行動充電配件也攜帶
便利性功能多,可玩性高,機身APP種類功能多、在繼續增加(買一次可裝10台索尼機身不限時間安裝)
整體使用技巧入門門檻低
旅遊時刻叫路人幫拍輕巧也好拿好拍
其他人使用也簡單上手如另一半、小孩、父母、阿公阿嬤、兄弟姊妹、親朋好友...
絕對增加你周遭不會使用換鏡單眼的人的好感
優點超多,缺點很少,就是A9的價值所在


我也想要,但是我沒錢,哭哭
分享6/11 於台中聖安文心旗艦店 A9 體驗會的一些心得或想法.

體驗會上至少有5部A9 機身供大家使用,其中三部是安排給體驗活動,活動安排是3人一組,拍攝的主題以動態模擬拳擊及高ISO拍攝;另外有SONY 原廠鏡頭及至少2部A9 機身供大家自由使用;我帶了A7RM2 及SIGMA MC-11,鏡頭有SIGMA 120-300f2.8 S013 ,SIGMA 135f1.8 A017,CANON EF24-70f2.8 L II,及CANON EF70-200f2.8L IS II 小白兔,主要目的就是來試用MC-11轉接的效能.

體驗會可以使用自己的記憶卡,體驗會後就帶回了將近1400張A9 + A7RM2 拍攝的影像; 我自己的A7RM2 是設定RAW 拍攝,A9應該使用過不同的三部機身,各別設定有RAW 及Jpeg格式.

以下是幾點體驗的心得:

1.LR 6 (6.10.1 版) 可以解A9 RAW 檔



2.SONY 原廠人員及主持攝影師Alex 說明SD 卡的速度需要300MB/s 才能體會20 fps 的極速”快感”; 我帶去的是 雷克沙 Lexar 1000x 64GB 64G SDXC U3 150Mb/s,實際體驗就可以達到20 fps .

3.MC-11 轉接效能

SONY 原廠人員告知A9 使用在轉接上只有10 fps 的拍攝速度;另外稱SONY 尚未對轉接進行韌體的優化,未來A9韌體改進後轉接使用會更佳.

以下是對MC-11 使用的看法:

(1)我曾測試MC-11 在A7RM2 上,使用AF-C 模式下,在相位對焦區兩側有無法合焦的問題.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3&t=5135609&p=3
在A9 上這個問題依然存在
.
(A7RM2上的問題已向恆伸反映過,恆伸也回應在6/5已通報日本SIGMA 原廠,希望在下次MC-11韌體更新能改善在A7RM2上使用的問題.)

(2)A9 在畫面中心部分,在主體不是大幅動態運動的情況下,AF-C 對焦速度快速. SIGMA 120-300f2.8 SPORT 013 ,SIGMA 135f1.8 ART 017也可以開啟使用眼對焦.但CANON EF 鏡頭就無法開啟眼對焦功能.

(3)若是主體作動態運動的情況下,AF-C 的合焦率就大幅降低.

A9 在20fps 的拍攝速度下,仍有每秒60次自動對焦及自動曝光的計算,代表每一張拍攝下,都同時有3次自動對焦及自動曝光計算. 看看下面的這張圖( 圖一) ,拍攝鏡頭是FE85mmf1.4GM ,以眼睛對焦模式在20fps 拍攝速度下,取其中連續6張的影像眼睛部位截圖合成,可以看到準焦點開始在麻豆左眼上,接著轉換到右眼,接著轉換到右眼右側頭髮,最後又回到右眼. 提醒一下: 這連續6張影像是在0.3秒時間內拍攝的.但在MC-11轉接上,無法看到眼睛對焦框有這麼快速的變換,多數的情況下是麻豆已經跳開了,但眼對焦框仍然在上一個畫面眼睛的位置.這種情況像是A9 無法鎖定主體時,就固定準焦於前一個影像,而接著拍攝都是脫焦的影像.

結論是: MC-11 轉接無法感受到A9驚人的快速對焦能力.(MC-11 韌體版本 1.06)

圖一 . SONY A9 + SONY FE85f1.4GM (6張影像截圖)



以上6張原始影像皆為A9 機身直出 Jpeg 檔.下面原始影像為6張中的第1張,其他影像都在Flickr上.




SONY A9 + SIGMA MC-11 + SIGMA 120-300f2.8 S013

動態影像初始還能對焦在眼睛



焦點在右耳環附近



SONY A9 + SIGMA MC-11 + SIGMA 135f1.8 A017




SONY A9 + SIGMA MC-11 + CANON EF24-70f2.8L II
雖然眼睛對焦無法啟動,不過AF-C 的泡泡對焦框都集中於臉部;臉部還是很清晰.
可惜小白兔拿出來時體驗會已經結束,麻豆下台休息了...



4.以下兩張影像各是A9 ISO 12800 及ISO 16000.這兩張是A9 RAW檔 進LR6 無任何處理直接轉Jpeg 檔.

SONY A9 + SIGMA MC-11 + SIGMA 120-300f2.8 S013 (ISO 12800)



SONY A9 + SIGMA MC-11 + SIGMA 120-300f2.8 S013 (ISO 16000)



5.手上只有一個原廠鏡頭FE85mmf1.4GM;體驗會倒是一個"摸摸"SONY鏡頭的好機會.我一共在A7RM2上試了:FE12-24mm F4 G, FE 100-400mm F4.5-5.6 GM OSS, FE 70-200 mm F2.8 GM OSS, FE16-35F2.8 GM ;在如此環境下說不上測試鏡頭,只能說說體驗的感想:

12-24好小,比較手上的CANON 11-24f4 L的體積,設計上真的很厲害.變焦環很緊,初次接觸有些不適應;雖然現場照明環境上不是很好,但能感受12mm端變形控制不錯,色差控制也不錯.

其他變焦鏡頭的變焦環也很緊,同樣因現場照明環境,只能搭配A7RM2 或A9 試試對焦速度...

SONY A7RM2 + FE12-24mm F4 G





SONY A7RM2 + SONY FE 70-200 mm F2.8 GM OSS



SONY A7RM2 + SONY FE 100-400mm F4.5-5.6 GM OSS





以上.謝謝.









oliver119911 wrote:
分享6/11 於台...(恕刪)


好好喔 我去的那場不給我裝MC11 + S35F1.4
本想看看跟我自己的A6000+ MC11 +S35F1.4有何差異說
oliver119911 wrote:
SONY 原廠人員告知A9 使用在轉接上只有10 fps 的拍攝速度;


今天看到一個資訊:
A9 + SIGMA MC-11 只能開啟機械快門,因此每秒只有5張的拍攝速度.
另外 6/11 A9 體驗會SONY 人員告知轉接每秒只有10張的拍攝速度.

那麼到底轉接MC-11 的拍攝速度是幾張?

答案是 每秒15 張 ,15 fps .



SONY A9 + SIGMA MC-11 + SIGMA 120-300mmf2.8 S013

Drive mode : Hi + Focus mode :AF-C + AF area : Wide + Eye-Start AF:On
Memory card : Lexar 1000x 64GB 64G SDXC U3 150Mb/s


以下兩張影像中,各標示首尾(上下)兩張影像,拍攝時間都在同一秒內,前後差距皆為15張影像檔,皆為RAW檔拍攝.
(註:這兩組靜態人像拍攝都是張張準焦)





說實話: 當天拍攝的1373 張沒有全部看完過...
另外再分享一組轉接MC-11 動態影像的拍攝張數 : 11 fps

SONY A9 + SIGMA MC-11 + SIGMA 120-300mmf2.8 S013

Drive mode : Hi + Focus mode :AF-C + AF area : Wide + Eye-Start AF:On
Memory card : Lexar 1000x 64GB 64G SDXC U3 150Mb/s

(註:這組動態人像拍攝都是張張失焦)



這一組的 A9 拍攝的是機身直出Jpeg 檔; 與上一組A9 不是同一台:
拍攝時間不同; 但同樣都不是正確的時間...SONY 原廠人員對設備時間設定蠻散漫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TSCjUlQsjE

SONY A9 + SIGMA MC-11 + CANON EF 300mmf2.8 IS/ CANON EF 400mmf2.8 IS

以下是影像所提出的觀點(括弧內是我的觀點)

1. 影像中A9對焦區只有[寬廣/中央/彈性定點]三種模式 (MC-11 轉接CANON 鏡頭本來就無法開啟所有對焦區域功能)

2. 影像中 A9 AF-C 模式下畫面中央對焦快速,但畫面邊緣無法對焦 (與A7RM2+MC-11 在AF-C模式下邊緣無法對焦的類似問題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3&t=5135609&p=3

3. 影像中動態畫面連續拍攝無法鎖焦,但重複按快門對焦則可準焦 (A9 +MC-11在動態主體下無法鎖定焦點;重按快門則可重新對焦)

4. 影像中連拍只能每秒5張 (不確定是否影片中的A9是設定在機械快門所以只能每秒5張)

以下是我的推測:

在A9+MC-11 使用上,不曉得是什麼原因讓 MC-11與A9 的韌體無法溝通鎖定焦點:靜態主體拍攝下還能維持15 fps準焦(轉接SIGMA 新版鏡頭),但在動態主體下很快就脫焦失焦.希望這只要更新MC-11 韌體就能改善解決.

比較使用A7RM2+MC-11在快速動態主體(如飛行器)拍攝的經驗:A7RM2每秒5張的速度下,還能追蹤鎖定主體直到記憶卡"卡彈"不能連續拍攝.

A7的連拍能達到20fps,最大的原因,是捨棄反光板的結構,才能達成這項功能,
加上可以使用電子快門,幾乎已經不需要傳統相機中,所有的機械結構。

無反系統氣勢正強,目前市場上領先的相機大廠,動作似乎慢了一些,
或許透過Sony的鞭策,相機廠商會福利大放送,造福廣大的消費大眾吧~~
AlexHsu wrote:
A7的連拍能達到20fps,最大的原因,是捨棄反光板的結構,才能達成這項功能,
加上可以使用電子快門,幾乎已經不需要傳統相機中,所有的機械結構。

無反系統氣勢正強,目前市場上領先的相機大廠,動作似乎慢了一些,
或許透過Sony的鞭策,相機廠商會福利大放送,造福廣大的消費大眾吧~~...(恕刪)

雖然A9電子快門可以每秒20張之譜,但閃燈需要的機械快門強度僅五張連拍速度,加上沒有反光鏡室及二次折射對焦組測光組零件等等DSLR需要耗費極大成本及良率測試的機械電子零件,所以才可以把價格壓低到NT129980

雖然相機不是拿來摔的,CN兩廠設計的最高階機身仍考慮到機殼的強悍度,A9為了取得無反的輕盈與電子性能,做了取捨。
期待未來全域快門的科技到來,那閃燈依賴的機械快門真的就快被革命掉了。
angy2729 wrote:
,所以才可以把價格壓低到NT129980...(恕刪)


其實我對它一開始,就感到與RX10M3性能差異不大,主要區分在Sensor的大小,其它的大同小異,又不含鏡頭,又不給HFR

然相較A99M2,更沒有連拍的優勢,又畫素太小,價格可在A7M2之上,但應該在A7R2或A99M2之下。如此,今後,若有A9R與A9S,才能引起大賣的響應(定價失策)!

沒有A9可體驗者(台北101有),一般可先去玩一玩RX10M2或M3…
RX10M3簡要特徵:
*1.0 吋堆疊式 Exmor RS CMOS感光元件
*世界最多 315 點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點
*世界最快自動對焦 0.05 秒
*高速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可達世界最高 24fps 連拍
*可錄製 4K 影片及 960fps HFR 超級慢動作影片
而畫素是20MP只差A9一些,但含有等效24~600mm F2.0~4.0掛蔡司鏡頭,又具有Power Zoom。

機械快門,A99M2每秒可12連拍又畫素那麼大,A9畫素那麼小沒有理由只能4連拍,保留太多(就是A7R2等級,猜測開放可電子連拍應該可相當,只是卡彈就難快速消耗)。

看了那些連拍,精準度、畫質很不相信…,沒有勝過RX10M2???而與其它E系統的最大差異,在限制其它機型可用電子快門作連拍,以突顯自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