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分享] Sony A350 - Liveview攝影新視界

台電大樓前面的拆屋工地

A350 + 10-20


直接走進去拍了不管啦

最近的研究方向比較有趣些



這一段是教人"怎麼看"

山近看如此,遠数里看又如此,遠十数里看又如此,毎遠毎異,所謂“山形歩歩移”也。
山正面如此,側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毎看毎異,所謂“山形面面看”也。
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
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謂“四時之景不同”也。
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陰睛看又如此,所謂“朝暮之變態不同”也。
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態,可得不究乎!



這一段是說. 影像內容會傳達給觀者什麼樣的感受.
好的影像. 要能夠"令人生此意. 令人生此心"

春山烟雲連綿人欣欣,
夏山嘉木繁陰人坦坦,
秋山明浄搖落人肅肅,
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看此畫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畫之景外意也。
見青烟白道而思行,
見平川落照而思望,
見幽人山而思居,
見岩泉石而思游。
看此畫令人起此心,如將真即其處,此畫之意外妙也。



這一段. 是教人"怎麼想".
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環. 自己怎麼想. 就決定了整張影像的主題方向


山,大物也,
其形欲聳撥,欲偃蹇,欲軒豁,欲箕踞,欲盤 ,欲渾厚,欲雄豪,欲精神,欲嚴重,欲顧 ,欲朝揖,欲上有盖,欲下有乘,欲前有据,欲后有倚,欲下瞰而若臨觀,欲下游而若指麾,此山之大体也。

水,活物也,
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環,欲肥膩,欲噴薄,欲激射,欲多泉,欲遠流,欲瀑布插天,欲濺撲入地,欲漁釣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雲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輝,此水之活体也。



原文為北宋 郭熙 所著: "林泉高致集". 為山水畫的繪畫理論


-
文包 wrote:
...(恕刪)原文為北宋 郭熙 所著: "林泉高致集". 為山水畫的繪畫理論

感謝文包大的分享

水墨畫的藝術理論和西畫的藝術理論觀點不同
水墨的風景強調要可居可游
因此在畫面的呈現上
無論深遠平遠高遠
常會有所謂多重視點

因此有些看不懂水墨的人
會用理性 科學觀點批判傳統繪畫透視有問題
(遠山上的人和近處的船差不多大)

(西畫也有多重視點 最有名的是以畢卡索為首的立體派)

回到主題
以攝影技術而言
景物意境上的追求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畫面上追求呈現“山形歩歩移”
而使用的多重視點表現手法 呈現方式
用攝影不容易呈現
(著名的攝影前輩 郎靜山 用重曝 剪輯 的方式表現)

我想 文包 大 的作品大多在呈現較靜態的靜物
因此應該是著重畫意上的運用
而非技巧上的呈現

大家討論討論
索尼阿法 wrote:
..(恕刪)喔~~!!!!沒想到偶太高估你了!!!!!您的連結貼進去第一張model叫"小貓"的~~閃光在牆上的影子就是硬的!!!!!
您以為硬光可以靠後製磨成軟光?!?!?!那真是大錯特錯!!!!!
..........

在下對您這句話有意見

雖然這張範例沒有把影子處理成柔光
但不代表他辦不到
也不代表軟體後制辦不到
(有疑問的話 我可以磨成柔光給你看)

我倒是推Cudacke Dees 能花心思分享一些後制技巧

Cudacke Dees 跟文包大的恩怨我不清楚
Cudacke Dees 的話或許有點酸
但是我個人倒是認為有些網友的回應比他更.....
我倒是蠻佩服文包大在這個討論串裡表現的風度
(之前他對Cudacke Dees 的回應是否如此我就不清楚了)


另外
文包大 質疑 Cudacke Dees 為何當時不蹲下來拍
Cudacke Dees 似乎有回應
他當時代的是135mm 沒有 近攝的鏡頭

大家都對這句話視而不見似乎不太好

重這個討論串
我得到的訊息是
Cudacke Dees 想用一年前 文包大對他的批評
回應他的作品

我認為如果Cudacke Dees 不認同這種評語
也不必再把它拿出來
大家作品交流交流

另外文包大說 看不懂就是程度不夠
我也有意見

不同立足點會影響對作品的判斷

標準不同也有可能產生不同看法


最後
我自己拍的照片比各位都爛

只是提出自己淺見
多有得罪 請多擔待


min0915 wrote:
雖然這張範例沒有把影子處理成柔光
但不代表他辦不到
也不代表軟體後制辦不到
(有疑問的話 我可以磨成柔光給你看)


喔?!?!您這麼有把握~~那請摩一張給偶看看吧~~~主體不要磨糊了喔~?

min0915 wrote:
另外
文包大 質疑 Cudacke Dees 為何當時不蹲下來拍
Cudacke Dees 似乎有回應
他當時代的是135mm 沒有 近攝的鏡頭

大家都對這句話視而不見似乎不太好

重這個討論串
我得到的訊息是
Cudacke Dees 想用一年前 文包大對他的批評
回應他的作品

我認為如果Cudacke Dees 不認同這種評語
也不必再把它拿出來
大家作品交流交流


用什麼鏡頭~~跟有沒有蹲下來拍是兩回事~~~這明顯得答案當然沒有人想回~~~

恕偶這麼說~~您是不了解cudacke這傢伙是什麼人~~不知道他在想啥~~
您只是從片面的回文來推想~~您卻不知道~他只有找碴的時候才回文~~~
以前他在寫真迷丟那些作品的目的就是在向文包兄叫戰~!!!!現在回應也還是叫戰~~您要認為他想交流?!?!也太錯估他了~~


min0915 wrote:
感謝文包大的分享

水墨畫的藝術理論和西畫的藝術理論觀點不同
水墨的風景強調要可居可游
因此在畫面的呈現上
無論深遠平遠高遠
常會有所謂多重視點

因此有些看不懂水墨的人
會用理性 科學觀點批判傳統繪畫透視有問題
(遠山上的人和近處的船差不多大)

(西畫也有多重視點 最有名的是以畢卡索為首的立體派)

回到主題
以攝影技術而言
景物意境上的追求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畫面上追求呈現“山形歩歩移”
而使用的多重視點表現手法 呈現方式
用攝影不容易呈現
(著名的攝影前輩 郎靜山 用重曝 剪輯 的方式表現)

我想 文包 大 的作品大多在呈現較靜態的靜物
因此應該是著重畫意上的運用
而非技巧上的呈現


我去找這些古文. 去研讀它的目的. 當然不是為了技法上的問題
是否多點透視. 我其實一點也不在乎

我關注的重點很簡單
古人是怎麼看
怎麼想

怎麼以意念去控制畫面所呈現的情緒.

這方面. 古人的著述解釋非常地深入. 令我非常佩服.


攝影技法上. 對我而言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

現在的重點是想法的問題
觀點的問題
今年我在這上面有很多心得. 與古書中所述. 有很多相似點

互相印證後. 更能確定我的方向是否正確. 並導引我之後的鑽研方向

-


抱歉 文包大 借您的大樓回應

索尼阿法 wrote:
喔?!?!您這麼有把握~~那請摩一張給偶看看吧~~~主體不要磨糊了喔~?恕刪)




這樣有符合要求嗎?
懶得水修 加開一個圖層處理背景
會簡單photoshop的人應該5-10分鐘可以搞定

另一張約2000年做的 硬光軟化


基本上這是10年前很流行的賺錢招數
明星照片丟到photoshop變成文藝小說封面
沒啥藝術性
因為這張主題我也把他處理成模糊
不符合您要求的主題不要"磨"糊(雙關語還是錯字?)(請"摩"一張給偶看看 .....應該是錯字)
所以借喔Cudacke Dees 的照片試作
如果Cudacke Dees認為不妥 請通知在下遺除

索尼阿法 wrote:
用什麼鏡頭~~跟有沒有蹲下來拍是兩回事~~~這明顯得答案當然沒有人想回~~~恕刪)

...我想搞不清處的是你吧
135mm 沒有 近攝的鏡頭
蹲下來拍這種葉子.....
你可以自己試試看拍的到嗎?
(如果你把這些葉子前方幾公尺的其他雜草跟障礙物都剷除可能辦得到)
我想答案很明顯.....
min0915 wrote:
這樣有符合要求嗎?
懶得水修 加開一個圖層處理背景
會簡單photoshop的人應該5-10分鐘可以搞定


答案是沒有.隨便舉個例~~請看model左手畫面右下方的陰影~~邊緣依然是硬光

而您的第二張本來就是柔光了.也不怎麼需要改軟

min0915 wrote:
...我想搞不清處的是你吧
135mm 沒有 近攝的鏡頭
蹲下來拍這種葉子.....
你可以自己試試看拍的到嗎?
(如果你把這些葉子前方幾公尺的其他雜草跟障礙物都剷除可能辦得到)
我想答案很明顯.....


為什麼拍不到?!?!多的是方法可以拍!!!!從他的照片裡可以看的出來他的鏡頭也算靠蠻近了~~起碼在2m以內
要不就換個角度~~要不就換個鏡頭~~要不就換個姿勢~就算通通都沒帶也可以改天在來試試看!!!!!
135系統最強的就是機動性~~說什麼拍不到?!?!場地環境限制!?!!只要你用的是135SLR系統~~這些全都不是理由~~!!!!

索尼阿法 wrote:
案是沒有.隨便舉個例~~請看model左手畫面右下方的陰影~~邊緣依然是硬光
...(恕刪)

........你認為想做的話 那邊會沒辦法軟化嗎?
我只是想證明軟體可以做出柔光效果
並沒有打算處理全部的細節

你確定你懂什麼事硬 軟嗎
第二張原圖的光線怎麼看都是硬的吧.....

索尼阿法 wrote:
為什麼拍不到?!?!多的是方法可以拍!!!!...(恕刪)

你可能沒有認真看Cudacke Dees的回應吧
(或是故意忽視)

他說當天只帶那個鏡頭
所以那樣拍

沒有人說他不能改天去拍
只是當天當時他所攜帶的器材
適合用這種拍法

2m以內用135mm蹲下來拍那種景物
你如果有經驗的話就會知道通常有其他東西擋住
況且你怎麼知道2公尺外有地方讓他趴著拍?

我想說得是
我認為以Cudacke Dees當時的器材
作那樣的構圖並無不妥

我跟Cudacke Dees或是文包 大 之前完全沒任何交流
沒有要幫任何一方說話
只是提出對作品看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