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為了50/1.8DT拋棄手邊的50/1.4或50/1.7嗎?

所羅門的惡夢666 wrote:
NIKON/MINOLTA/SONY/PENTAX

都是透過鏡頭光圈連桿由機身控制..


能夠介紹一下這個機構怎麼動作嗎? 我的Sony除了對焦馬達的轉軸, 就只看到電子接點, 如何用連桿方式控制鏡頭的光圈?
quinnchiou wrote:
你知道你所提的這幾支
Sony/Minolta 50/1.4 (new)
Minolta 50/1.7 (new)
Sigma 30/1.4
的鏡身結構跟畫質都優於50/1.8DT
有些甚至是絕版了
所以不解
為什麼有好鏡頭了,卻要去換一顆更差的鏡頭?
...(恕刪)


看到這篇我笑了
dt50 1.8還沒出你就知道畫質比較差? 有沒有搞錯
去看看官方公佈的mtf圖吧,若沒灌水的話,dt 50 1.8絕對可以輕鬆狂電sigma 30 1.4和minolta 50 1.7
sigma 30 1.4有嚴重紫邊與口蝕徑 minolta 50 1.7從來就不是啥畫質很好的鏡頭
可以上photozone去看看測試數據
沒意外 dt 50 1.8如果沒品質上的問題,畫質輕鬆壓倒sigma 30 1.4和minolta 50 1.7是可預見的

說實在sigma 30 1.4在國外評價一向不高,特別是專業攝影師都不喜歡用 (紫邊+口蝕徑 囧到爆炸,調性也不佳)
不知在台灣是在加持個什麼勁??




用心關懷環境,用影像紀錄生命 http://blog.xuite.net/greenpeace/greenpeaceland
youngmth wrote:
能夠介紹一下這個機構...(恕刪)


有一個小撥桿喔 黑黑小小的

我的16-80有 70-300G也有唷

狂嘯龍 wrote:
我想大家此時都還沒看過DT 50 F1.8的照片吧

http://www.lenstip.com/1714-news-Sony_DT_50_mm_f_1.8_SAM_-_sample_shots.html

greenpeace wrote:
dt50 1.8還沒出你就知道畫質比較差? 有沒有搞錯

的確還沒出無法馬上證實他有多爛
但是接在全幅機上,不只是你,看了我也會笑
quinnchiou wrote:
http://www...(恕刪)


我覺得他的暗角還滿不錯的啊 哈哈
我喜歡~~
小弟當初會想瞭解一下這個問題
是因為看到想合購的ID中,有人已經有相類似的鏡頭
怎麼還會想添購?
所以好奇,50/1.8DT有這麼好嗎?

50/1.8DT取代M50/1.7是可以預料到的

但對50/1.4及30/1.4會有影響嗎?
畢竟這兩支鏡頭跟50/1.8DT還是有一段價差在
若用不到那麼大的光圈,是否會出掉改用新鏡?

而看了A900掛50/1.8DT的測試圖後
發現它的表現跟N家的35/1.8用在FF機身上的效果好像
中央畫質表現可圈可點,邊緣部分,雖同樣都有暗角,但沒嚴重到不能用的地步

當然既然全幅機身,上50/1.4還是比較好的選擇
畢竟豬都殺了,也沒必要省那點醬油
個人對50/1.8 DT倒是不感興趣.

我的機身是a700, 也同時擁有過minolta 50mm 1.4 & 1.7.
最後還是留下 50mm 1.7, 只要還在用a700,50mm 1.7 我也會繼續用.

原因如下:

1. 50mm 1.7 在a700上對焦速度已經夠快了,個人覺得 50mm 1.4 因為鏡片組較重,對焦速度被拖累.
2. 50/1.8DT鏡身底座是塑料的, 擔心耐久度問題.
3. SAM 是DC馬達,對焦速度提升了,機體耗電也增加了.
4. 產地.

第3 點可能可以透過鏡身的af/mf開關解決耗電問題,但是覺得在入門鏡頭上加馬達很雞肋.
反正alpha系統都有機身對焦馬達, 不如把SAM拿掉,換成金屬底座,然後價格在低一些.

我個人覺得這顆出來可能贏不了50/1.7 太多

我個人也傾向於留住50/1.7
菜頭是什麼 能吃嗎?

jason-hsiao wrote:
第3 點可能可以透過鏡身的af/mf開關解決耗電問題,但是覺得在入門鏡頭上加馬達很雞肋.


+1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