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jj wrote:
你高興、有能力也可以自己搞一個M43特有標定焦段模式!



首先我們需要認定一下何為焦段

國中總該有做過放大鏡蠟燭成像實驗吧!

無窮遠處的平行光透過放大鏡聚焦在白紙上
此時的放大鏡與白紙的距離稱作焦距

如果今天是一組的鏡片s
可以透過"鏡片移動"達到不同的焦距
那麼這個焦距範圍,就稱為焦段

135 在哪裡?4/3在哪裡?APS也沒看到....
既然都沒能力搞自己的特有標定焦段模式
那當然就是用光學上的放大鏡與白紙的距離來標示啦~



你可以從視角來說他等效
但是你不能從視角來說他實際
因為實際焦段跟片幅是無關的
重點就在這裡...


因為鏡頭標的是焦距.而大家要乘來乘去都是要和 135同等視角之焦距 來換算..

如果...以 135片幅對角長度為 43.3mm(24x36) 為 1.0 來看
3/4片幅對角長度為 22.5mm(13.5x18) => x2
APS片幅對角長度為 27mm(15x22) => x1.5(1.6)
120的645對角線為 70mm(56x42) => x0.61
120的 66對角線為 80mm(56x56) => x0.54
120的 67對角線為 89mm(56x69) => x0.5
120的 69對角線為100mm(56x83) => x0.43

以上都是以 135同等視角之焦距 來換算... 只是大家都省略"同等視角"而已..指得則是相同的..

而一般DC因為不會換鏡頭再加上片幅太小..所以都只標示 同等視角的焦長 (實際焦長則有些有標有些沒標)
Jetter wrote:
一般DC因為不會換鏡頭再加上片幅太小..所以都只標示 同等視角的焦長 (實際焦長則有些有標有些沒標)


這件事我不確定
我看過 只標實際焦長 的 (我的幾台DC都是這樣)
也看過兩者都標的

但是還沒看過只標等效焦長的
450 wrote:
首先我們需要認定一下何為焦段...(恕刪)

我不是說了~這是市場跟習慣問題!
你有能力當然可以用你所認定當方式去標定!
只要市場能接受~你的規格就能成為通用規格!
但是~用在不同規格感光元件上,如果要求看到同樣視角一樣還是要換算!
不會因為用你所謂的規格之後就能在不同感光元件上調整成相同視角!
所以你在討論的問題實在是無意義!
wujj wrote:
所以你在討論的問題實在是無意義!


可是所有市面上看到的鏡頭
標示的都是實際焦段耶~
這完全符合你的市場與習慣認定說法

而 tomica兄 希望以後就標示等效焦段就好
我只是解釋為何不能標示等效焦段
因為這個世界並非以 135為標準
若改為標等效
會造成市場與習慣問題....
450 wrote:
可是所有市面上看到的鏡頭
標示的都是實際焦段耶~
這完全符合你的市場與習慣認定說法


哈...450兄一開始這樣說就好了..

搞得大家以為您要弄一個新的標示法...

原來我們是站在同一邊的嘛..
Jetter wrote:
哈...450兄一開始這樣說就好了..
搞得大家以為您要弄一個新的標示法...
原來我們是站在同一邊的嘛..



我第一篇回覆,寫得太短了
加上又從第一頁跳到第二頁 (這點始料未及...)
大家從第二頁開始看的話很容易就被誤解了....


實際焦段 ? 是指鏡頭本身被製造的焦段嗎 ?
光有鏡頭不能照出相片, 所以當然就關聯到感光元件的大小囉。

所以從實際拍照出的像片來看 ,這顆鏡頭表現在照片裡的焦段是多少?
等效焦段的描述不就是這樣來的嗎?

鏡頭上的標示 標一種 標兩種 都看得懂啊,沒甚麼困惑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