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之海 wrote:
Pentacon和蔡...(恕刪)
NO..NO....NO...
非無關係,關係可大了.
因為東西蔡同時都用ZEISS這個Logo去做生意出貨
詳細小弟就不再贅述請看
BlackApple 大的描述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4&t=132080&p=3
蔡司於 1948 年正式分家為東德蔡司跟西德蔡司以後,東德在第二年推出 Contax S,後來在 1952 年推出 Contax D。
但這時東西蔡在大打版權官司,西蔡贏了,法院判決東蔡不能繼續使用 Planar, Distagon 這些名稱,其中也包括 Contax。所以東蔡只好註冊 Pentax 和 Pentacon 這兩個字,最後把 Contax D 改名為 Pentacon 繼續賣出。
這些時期,Pentacon 只是機身,所有鏡頭都是 Carl Zeiss Jena 出品,鏡頭上不會標示 Pentacon。
1959 年,東德一批光學廠商在政府的主導下,成立了位於 Dresden 的國營相機事業集團,但東蔡沒有加入。隨後在 1964 年,國營相機事業集團正式改名為 VEB Pentacon,並於 1968 年收購 Meyer-Optik Gorlitz ,自此所有 Meyer 的鏡頭,全部改名為 Pentacon。從這時候開始,打上 Pentacon 的鏡頭才正式登場。
Pentacon 在 80 年代末逐漸落魄,最後在東西德統一前一天(1990 年 10 月 2 日)清盤,所有生產線在 1991 年 6 月 30 日停產,超過 3500 人失業。
清盤以後,Beroflex 公司老闆,也就是 Schneider 光學集團幕後的大金主 Heinrich Mandermann 把 Pentacon 的設備便宜買下來(他主要是買 Pentacon 的軍用光學設備廠)。然後他成立了新公司 Pentacon GmbH,併入 Schneider 光學集團。
歷史真相就是這麼回事,我簡單歸納一下吧 ...
1. 早期 Pentacon 機身配的都是白銀鏡頭,全部標 Carl Zeiss Jena,都是東蔡出品。
2. 標 Pentacon 的鏡頭,都是 Meyer 的設計,與東蔡無關。
3. 80 年代 Pentacon 最後期,有出一批貼牌 Carl Zeiss Jena 的鏡頭,但全都只是東蔡貼牌,設計還是 Meyer 那一套,連鍍膜都跟東蔡無關。
以上 ...
雖然有些會卡到全幅機的反光鏡組,或某些其它問題,不過,大多可輕易解決.
例如:
Contax 21mm f2.8裝5DII會挑轉接環,在C/Y轉EOS轉接環上固定彈片旁邊卡環不能有凹槽缺口,否則無論光圈設在哪兒,都無法縮光圈,也就是說無論光圈放在哪兒,一律都是光圈全開.
但這種有缺口的無合焦晶片轉接環裝除了21mm f2.8之外的其它鏡頭似乎都沒有這問題,為何某些轉接環要切這凹槽缺口?有些卻沒有?不知何故?
有些C/Y鏡經轉接環裝5DII時,光圈連動桿會卡到反光鏡組,使得光圈全開,因此得使用銼刀將光圈連動桿磨掉一些就行了,如50mm f1.7或25mm f2.8.
日製AEJ版的18mm f4是無法裝在全幅機上的,德製AEG版的18mm f4因它的後鏡組保護塑膠環呈斜縮狀,剛好躲過反光鏡組的旋迴路徑,萬一偶爾會卡到,將轉接環在[接觸鏡頭]面黏貼一層冷氣用白色紙膠帶來增加後鏡組與反光鏡的距離即可解決.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