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cca6361 wrote:
使用這個CHART也可以用軟體算出解析度的,以下網頁請參考!!
...(恕刪)


imatest之前我有試過,後來不用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imatest要錢(Olympus Hyres 3.1是免費的)

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測試圖,是量測斜邊的成像解析度,我用印表機試印了好幾張,光用肉眼就可以看到不平順的斜邊(就是有階梯,鋸齒狀的斜邊),用測試軟體去測就更沒有意義了,而且原版的ISO 12233 test chart 不知道去那裡買,所以就選用Hyres 3.1來測試。



mocca6361大您有門路可以找到原版的ISO 12233 test chart嗎?
敗家怪醫 wrote:
另請問一下,目前這個三支 85 差距看起來好像不是頂大啊,差距在 3% 之內是可以當作誤差忽略呢,還是已經到達統計上的顯著了....


我自己是覺得300line以下我就分不出來了....
而且環境有可能存在一些影響因素我們不曉得
(環境光? 機身AF誤差?等等)

我個人是覺得差距不大的話. 其實就是一樣了
測試要準確當然是原版的最準,不過還是有替代的方法啦!!
印表機印出來有鋸齒,用簽字筆把他補滿就好了呀,呵呵..
印表機噴墨、簽字筆油墨,反正都是黑的,
說不定用噴漆也行,不過我沒試過啦...

ISO 12233台灣有代裡商進貨,不過一般使用者應該不需要買吧..
一張可是不便宜喔!!
發文自帶酸性體質的人還真多
趁能上線趕快呱呱呱
說到那個遮光罩阿,85/1.4ZA的真的很可愛
一般的遮光罩或是值毛處理或是深溝處理都是防止反射的手段
值毛處理的毛一般是用法藍泥絲絨(不知有沒有記錯),這種絨毛布的反光率只有1%
很適合作防反光的材質
可是85/1.4ZA的遮光罩已經超乎值毛的狀態,根本算是種草皮了
那個已經會讓我連想到小時候寫毛筆字墊在下面的那層黑色厚布,可見有多厚

85ZA的對焦還,這個..........很難用文字形容
基本上我有拆過35/1.4的對焦環過,所以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
要寫出來,就比較難一點

怪醫大果然厲害
點出有些為差異,如果在容許範圍內是可以不用計量的
而小弟正是想利用這些為差異來說:玻璃、鏡筒、與手感
這些較少人討論的東西

mocca6361 wrote:
印表機印出來有鋸齒,用簽字筆把他補滿就好了呀,呵呵..
印表機噴墨、簽字筆油墨,反正都是黑的,


這樣做似乎可行喔,不過黑筆及白紙要用不會滲水,品質好一點的才可以,下次找機會再試試看。

謝謝您的指教。
不用客氣啦,測試真的是很累人的一件事..
掌聲鼓勵鼓勵!!
發文自帶酸性體質的人還真多
雖然文不對題~但是我家的大眼睛是這個~20年至少要耗資快千萬吧....


一隻好的鏡頭從一開始的設計、選料、組裝、鍍膜等等都必須是好的
對萊卡有滲入一點認識的朋友都會對萊卡使用的玻璃折服,光看文字就是一件大工程
當時製造的玻璃配方較現在少上許多,許多地方要嘗試錯誤。

當時萊卡還有研發出的玻璃配方熔融溫度超過白金坩鍋的熔點的,想當然,這商品化的時間也很短
所以說諸多原因,當時玻璃熔製之後,進行一天50度左右的徐徐降溫以外,製成的玻璃磚還要放置半年,讓材質穩定才能供作鏡片使用。
半年很久嗎?製作小提琴的木材可是要放置30年才能用的。
因此請各位請想像一下,在網路上看到一段很滿意的片段,請小驢子載回家,小驢子回答要30個工作天,這樣緩不濟急,不如去光華商場...............................................比較快
大玻璃磚切成小玻璃磚,在進行研磨,早年的鏡片曲度普遍較大,損料較多,導致一次熔製的玻璃可能只有一半能作成鏡片
因此除了鏡片玻璃的配方之外,製作過程的縮短與節省材料不必要的耗損也很重要
根據日本評論家赤城耕一先生的早期文章(有多早,早到當時minolta還是minolta),現在的做法都是製作成小塊的玻璃磚,在加熱到1000度使玻璃軟化,直接壓制成粗胚,再將粗胚的玻璃徐徐冷卻,消除波紋與氣泡,這樣由燃料到成為玻璃鏡片時間約兩個禮拜,兩個禮拜左右就能用了,減少許多時間,而且省料。

藉由這次的測試
每想到測試時Alex兄不斷的驗證是否人為的誤差,將測試做到最嚴格的把關,小弟就深感佩服
異地而處
要小弟測三顆鏡頭,小弟就只會測這三棵,不會在85ZA出現超乎想像的解向力數據時,在用Sony(minolta)當中素有高解向力的50/2.8micro在做對比
藉由這次的測試,小弟初步得到的心得,在素有高解向力的雙高司型鏡組設計中,同一個焦距,如80-85mm,每一片鏡片的使用都是經過高度計算的結果,單就解向力而言,30多年前所能達到的標準,現在能領先的不多
因此鏡頭的光學設計,跟鏡片材質可以忽略(可是很多人還是著眼在這邊)

會造成明顯差異的在於鏡筒
就85G與85GD來說,鏡組完全沒變,85GD的鏡筒有做過修正改良就造成些微的差異,雖然近乎可以忽略,但是這個論點可以支持小弟的看鏡頭先看屁股這個天條,因此堅決認為有意義(這是個人癖好問題)
認真期待GDL的測試

鈉30多年來,雙高司型在85mm這個中望遠焦段就沒有進化嗎???
有的,有明顯的進化
若是將小甜甜,與真夜、亞夜的鏡頭設計攤開來作比較,會發現有微妙(不太妙,差異明顯)的不同
這個不同會導致在近拍過程中小甜甜拜下陣來
問題就出在最後幾片鏡片上面,因此再次強調,看鏡頭要看屁股




nsx0831 wrote:
很嚴謹用心的測試。 ...(恕刪)

小甜甜是leitz R 80/1.4歐
leitz在1986年更名叫leica
算一算,鏡齡絕對超過30年
入手價格約30000元,提供給您做參考

Blue GTV wrote:
喔耶
當手邊鏡頭越...(恕刪)

老哥阿~~
現在正為了能到台中與您私會而努力
如能成功到時別說坐坐了
可能會讓您想拿槍掃射趕人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