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Sony 50mm f/1.4 Carl Zeiss Planar T* ZA 美國7月上市


Davidr wrote:
可是S的 50 1....(恕刪)


Sony現行的那顆50F1.4,是Minolta 10年以上的設計
還是以底片為主的設計
主打就是口徑小,輕,耐用,M味,不走高解析

但就跟35G一樣,數位話後真的...

Davidr wrote:


可是S的 50 1.4 畫質好爛

我說的是sigma的50/1.4和sigma的35/1.4(還沒出a接環),不知有沒有讓你誤會是別顆。
就sigma 50/1.4的MTF圖來看中心的解像力比50za好,但是邊緣下降的快,就整體來說那價格算ok了,本來估三萬內的50ZA必衝,三萬五咬牙買,但是......四萬五和那解像力.....我還是忍下來好了。
Horology wrote:
即便是已經ZA,跟Distagon 55/1.4也是完全不同定位的產品...(恕刪)

想必是截然不同的產品,所以已經反映在價格上。
一隻手動,一隻SSM;一隻大隻,一隻小隻;一隻畫質優,一隻算還好;
最主要的,一隻給C/N用家,一隻只給SONY用家。
至於值不值得就看個人如何定義了!


這價位...雖然說掛者ZA...但我還真的下不了手
跟前幾位大大感想差不多,若是1.2這價位會滿心動的
就以我個人用Sigma 50拍爽爽來說,目前這顆吸引力沒這麼強了
$尼還真不愧是$尼阿...

rightright wrote:
我說的是sigma的...(恕刪)


不同系統是無法這樣比較,特別是MTF並不是固定,不同距離的MTF是不太一樣,而測試方式也會造成差異。

像是ZEISS的小怪物,MP60/2.8
在不同距離或放大倍率MTF變化








ZEISS是用自家K8



SONY ZA也是SONY自己測,所以可以看到和ZEISS曲線有很大不同。





之前Sony 50mm F1.2の特許 



看來SONY決定用較小光圈而較好素質,而不是採取F1.2方案。

置於性能如何得實際使用才能知道!
ericnwinnie wrote:
來看看sony自家設...(恕刪)


看了好久才看到,在15'40"
f/8又是高上天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光圈開越大圖像變差的問題就越明顯這是事實,個人覺得SONY這次採用F1.4的ZA這麼做很明理!
在光圈跟畫質取捨之間做一個平衡值,不像它廠一昧的開漂亮數字玩數字遊戲那個畫質鬆軟都說是"柔美散景"帶過.. 堪稱"揉成一片"也不為過

50ZA不僅擁有如85ZA 那樣的大口徑大光圈 也同時擁有更好的圖像質量..
加入了SSM以及防塵防水滴設計根本就是如虎添翼!未來這顆50ZA鏡頭勢必成為ZA鏡頭的新寵兒!!
搭配同樣擁有防塵防水滴設計的APS-C A77或者是全篇幅 A99
外拍都不必擔心天候因素造成設備的故障率大增!
鏡頭本身的SSM超音波馬達+SLT系統 安靜迅速的完成對焦..別人還在拉風箱,S的用戶早都拍好照片拉XD

diffusionless wrote:


不同系統是無法這樣比較,特別是MT

MTF圖正常都是做無限遠來做測試的,你舉例的是微距鏡,所以他們才特別測試不同放大率MTF圖的表現。我也知道鏡頭對主體的距離遠近的解像力也會有所以差異,這也是一些鏡頭會加入浮動鏡組的設計去修正,但就我之前說的,50ZA我覺得定價真的太高了,如果解像力很暴力我沒話說,但就官網看到MTF圖表現.....我覺得連中心都沒破90,我就冷靜下來了XD

allenburnett wrote:
光圈開越大圖像變差的問題就越明顯這是事實,個人覺得SONY這次採用F1.4的ZA這麼做很明理!
在光圈跟畫質取捨之間做一個平衡值,不像它廠一昧的開漂亮數字玩數字遊戲那個畫質鬆軟都說是"柔美散景"帶過.. 堪稱"揉成一片"也不為過


但個人認為這時後不做宣誓性1.2或0.95簡直是示弱
就算最大光圈不是最佳光圈
還要要把規格做出來
把縮光圈留給消費者決定就好了
這才是頂級定焦的氣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