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衷期盼SONY在全力打造NEX E接環王國的同時,不要放棄掉原本從Minolta承接下來的A接環用戶,Alpha的機身防手震、機身內建驅動鏡頭馬達、機身LiveView直拍的神速性,集這3者於1身是現在A接環單眼於市場上很重要的特殊性。(能不能別一直提高塑料用量?有時重量與金屬剛性才能帶來握持上的穩定與舒適)
但隨著A接環新鏡頭全採內建SAM或SSM之後,SONY未來若出現Nikon那種摘除機身馬達的版本,說真的,我很難過,但不會意外;如果全幅NEX開發出來後,A接環鏡頭開始慢慢被SONY停止發表,A接環機身跟鏡頭漸漸走入歷史,A鏡頭成為一種NEX全幅機身用轉接環來玩的懷舊老鏡,我甚至敢大膽這樣料想。
通常小用戶的心聲原本就很難直達SONY天聽,也無法傳達到SONY集團高層,特別還是A接環的小用戶,因為索尼在這塊實在很難戰過C跟N幾十年的長期資產。
SONY高層喜歡變革,就像現在政客喜歡推動改革一樣,SONY有點把單眼市場當playstation遊樂器在經營,亟欲創造營收,點子很多,只求短線近效。
結果是讓人無所適從,特別是在A接環的產品路線上變化有點過快。可是單眼的市場用戶需要十數年鏡頭群的餵養跟口碑建立外,最重要的是整體系統的穩定度要能給人信心,不要用太多的「陌生」來取代「熟悉」,用太多的「不一定」來代替「確定」。
坦白說,現在連A接環原廠鏡各高低檔次及各焦段都還沒有把它出全,堂堂索尼大廠連副廠的支援度也未建立起來(Tokina如何?)。C跟N並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現狀。E接環確實很突出,已把對手同級品打的落花流水,可確定SONY已幫這塊想好了一條康莊坦途;但對於背負著A接環鏡頭負擔走在這條路上的用戶而言,說實在話,內心可是感到充滿非常非常非常多的不確定性與變數。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