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len wrote:色深與動態範圍都降低...(恕刪) 最大 DR 是下降了,但是看線圖時又發現隨著 ISO 越上升,DR 又開始超前....猜測和 A7R 是同一世代的產品,只是調較方式不同。另外,計得 A7R 的 ISO 有像素加乘計分,不知 DR 是不是也有....
cchangg wrote:最大 DR 是下降了,但是看線圖時又發現隨著 ISO 越上升,DR 又開始超前....猜測和 A7R 是同一世代的產品,只是調較方式不同。另外,計得 A7R 的 ISO 有像素加乘計分,不知 DR 是不是也有.... 所以 DXO 的測試結果常有爭議, 真讓人看不懂.
rtsi wrote:所以 DXO 的測試結果常有爭議, 真讓人看不懂....(恕刪) 所以說嘛,世上之所有,都是優點與缺點共存,沒有絕對100%跑單邊的。人事時地物皆是如此,何況是商業產品,只有看使用者如何取捨而已。但是只要是創新,突破,立意良善,就不錯了。
cchangg wrote:最大 DR 是下降了...(恕刪) 個人認知是DR是在於對於光線訊號解析。也就是他是可以分解最亮到最暗範圍。通常越高解析感光元件可以讓光線階程可以細化。低畫素密度優勢是在於本身訊號高,在變化ISO時候還受到背景雜訊影響較小,因此,整體變化會比較趨緩,而在高ISO就很容易超過高畫素機種。
diffusionless wrote:個人認知是DR是在於對於光線訊號解析。也就是他是可以分解最亮到最暗範圍。通常越高解析感光元件可以讓光線階程可以細化。低畫素密度優勢是在於本身訊號高,在變化ISO時候還受到背景雜訊影響較小,因此,整體變化會比較趨緩,而在高ISO就很容易超過高畫素機種。 我個人覺得, 高 ISO 與 低 ISO 應該只是對 光-電 轉換訊號的放大率不同, 高 ISO 代表比較大的訊號放大率, 低 ISO 代表比較小的訊號放大率, 所以不論 ISO 的選擇, 低畫素密度感光元件是不應該輸給 高解析感光元件, 畫面亮部是高解析感光元件比較好, 因為低畫素密度感光元件訊號強, 容易飽和溢位(Saturation Overflow), 暗部絕對是低畫素密度感光元件比較好, 一來一去, 至少平手.會造成這個結果大概是 DXO 的計算方式對高畫素感光元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