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FE 24-240mm... 3月12出貨... (及FE新鏡討論)

gelinma wrote:
那你適合再補3管...(恕刪)

按01的傳統... 應該是要建議"預算無限大"全入...
入塵的問題... 最好是"每鏡一機"即可解決... (來亂的)


tyy2010 wrote:
自問答,查到90Macro了

感謝熱心分享
phd261106 wrote:
按01的傳統... ...(恕刪)


今年預算應該只剩A7s II

大大們才是預算無限多..買得好讓人羨慕

再買這機配我兩管鏡頭剛好一機一鏡欸...真是巧~~~
無限重生 wrote:
想請問大大們都不怕換鏡頭相機入塵的問題嗎?...(恕刪)

之前看過國外教"一秒換鏡頭"的影片... (有點誇示)

超實用... 小弟還在練習中...
找了一下... 分享給有需要的大大們...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WctOW5p6A
有更廣的SIGMA 12-24mm/f4.5-5.6 II DG HSM,
其為內變焦距和內對焦更是好用,
我目前是用這管再加SIGMA 24-70mm/f2.8 II DG HSM在打天下
(24、28、35、50、70mm/F2.8都有了),
目前就是在等FE24-240來一鏡方便帶,
不過看其是三節式的感到有點鎚了,
但還是可以等看到的表現如何,
若又是像FE1635F4 ZA失望下,
就只好再買SIGMA 24-105MM/F4 DG OS HSM
(這拍大景或人景目前很中意只是焦距不夠大、
只好用70400G來撑著用)。

嘿嘿這我大都用在拍長景壓縮很少打鳥!
入塵無所謂...
哪有吃芝麻不掉燒餅的...
哪有換灰塵不掉鏡頭的...
連DC與類單都會入塵了...
何況換鏡機身...

萬一入塵後...
只要不在未清塵之前就直接用拭鏡筆或棉花棒擦拭CMOS...
應該是沒什麼傷害的...

我自己在換頭時...
1.只要不在風大塵多處...到處都馬口以(我自己最常是在汽車後行李蓋上面換鏡頭)
2.下一管頭先準備好(倒立放在右手前+連接點面向自己+完全鬆開鏡後蓋)
3.相機左手拿面朝右下(面越下越好+相機拿高一點與眼睛同高度最好)
4.左姆指按鏡頭釋放鈕+右手轉開鏡頭倒立放下一管隔壁
5.右手輕快取走下一管後蓋放置剛拆下那一管上面(先不用鎖)
6.拿下一管朝上接上相機鎖到定位(3~6機身前面是永遠朝下)
7.接續完畢後就把剛拆下那一管鏡後蓋鎖緊收好
8.開機拍照囉~~~
(最好隨身攜帶小拭鏡筆+小吹球可以清潔鏡頭前後與CMOS)

以上沒有查過資料...完全邏輯推演...自己發想執行
phd261106 wrote:
之前看過國外教"一秒...(恕刪)


鏡頭在那邊晾那麼久,就算感光元件沒進塵,鏡頭尾端也進塵了(然後再傳染給感光元件)

而且E接環的鏡頭釋放鈕位置,配上那上下鏡頭的旋轉方向,要短時間換鏡頭,必須要有鏡頭非常可能掉地上的覺悟
lml640707 wrote:
這一批新鏡頭中我只對...(恕刪)


真的

跟當年第一代E鏡18-200 可以比肩了

SONY這樣出 真的不如把A鏡 鏡頭跟機身改一改

而不是換個接環大家再買單一次
phd261106 wrote:
按01的傳統... ...(恕刪)


無效啦!

應該是都不開機使用才不會,
不然,
機身有散熱及或對焦驅動馬達、
而鏡頭同樣有必要的轉動驅動馬達,
這一開機後就會持續吸入空氣,
灰塵就會持續累積,
所以無效。
全幅有24開頭的長焦旅遊鏡選擇實在也不多
nikon有28-300的,就是沒有24開頭的
唯一最接近的也只有最近的tamron 16-300(for apsc)
不然別家也只有24-85、24-105可以選
FE環出這支真的有想要挑戰一下的感覺
這管包了很常用的焦段,室外可以一鏡到底
不過,真的瘦不下來....

其實看起來還OK
縮起來之後應該不會很突兀
沒有像以前5N+SEL18200那種突兀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