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_min wrote:這可能是本篇文章中最不重要的一個比較,因為超廣角鏡頭的對焦行程非常短(很多超廣角鏡頭的對焦尺都是2公尺以外就是無限遠)。所以其實對焦速度快或慢不會真的差很多,再者,也應該很少人會用到超廣角鏡頭來追焦。所以對焦速度不會是超廣角鏡頭的開發重點。 因總行程短,從無限遠拉到極近,各支的表現必然相近。廣角鏡要測的對焦速度,重點是近距離內,約0.8-3m間的快速變換拍攝對象,看重新對焦啟動、剎停動作俐不俐落。有在包圍圈內搶拍新聞事件主角(邊移步邊對焦)、或首長入場旋風式與左右兩列賓客握手(平均每人握停不超過5秒,新聞官的責任當然是張張成功)的經驗,就會了解為何要知道AF速度表現了。
jenhoxen wrote:修正後是[系統]的表現,代表這家公司[解決問題的總体能力];修正前是[光學]的表現,顯示這家公司[鏡頭設計與製作的能力]。 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點武斷, 廠商有可能因為有修正的功能,所以在設計上讓沒修正的變形擴大, 以此換得其他的好處.畢竟鏡頭設計追求的並不只有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