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免也太酸了吧,A7III 用APSC鏡頭先用並非啥壞事,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費用能一次到位.樓主從5N升級你知道那操控感順暢度差異多大嗎?另外畫質肯定會提升, 因為感光元件根本差了幾個世代,至少寬容度能提升很多, 高畫素不是每個人都用的到.更何況樓主的構圖還蠻不錯的.老實說 我覺得樓主圖片比很多用全福鏡頭的好太多.潛出水面 wrote:全幅機掛APSC鏡...(恕刪)
sishou wrote:等效300端...(恕刪) 是等效裁切,不是等效就放大為焦段變大了喔。。。所謂等效,這一詞已經被無知的誤解了。。。其實就是因為ASPC的鏡頭到全幅後會被裁切,假設200mm的鏡頭裁切後的物體大小大約等效是,在全幅上用300mm鏡頭拍的被攝物大小大概累同了(人或物的尺寸大小相近),因為全幅鏡在全幅機上無需裁切唄。。請切記,是物體大小,而不是就變成300mm了。。。懂了唄。。。所以,拜託,請認清,等效被攝物尺寸大小好不好。。。幫幫忙。。。18-200誰說不是好鏡,無須自艾自憐了吧。。SEL_18-200無須把所有責任都都給鏡頭硬體吧。。。這是早年菜鳥時期胡亂拍的。。。所以,等效裁切焦段被攝物大小,而非真的換機器,鏡頭就變300mm了,呵呵。。不然,捷克,這太神奇了吧。。呵呵就是說,APSC鏡頭裝全幅拍攝下大概是這樣。。。為何會這樣。。。因為APSC的感光元件比全幅小,所以要裁切囉,否則在外面都黑黑的了,那幹嘛。。。因此,光學特性一點都沒變,變的只是因為全幅的感光元件比較大,因此裁切到APSC的尺寸而已。。。懂了唄。。。
沒錯APSC鏡頭接到全片福機身, 其實就是相當於裁切,那有人可能會說, 那直接用全片福鏡頭來後製裁切不是一樣嗎?是沒錯, 但是1. 預算問題2. 其實APSC鏡頭如果要拍遠焦段, 還比全片福鏡頭去裁切要來的輕巧多了3. .... <== 自己想我覺得拍照回歸到最原始的, 除了相機本身搭配以外,樓主真的拍得不錯, 應該給鼓勵.更何況其實樓主用的是原生鏡頭, Sony原來設計就是可以全片福/APSC互換的,不用太可惜了, 其他家想要還沒有咧.例如Canon EOS-M 也不能上 RF鏡頭RF 也不能上 M鏡頭.單反EF-S 還故意弄個鏡尾不讓你上全片福EF機身....ijk0001 wrote:是等效裁切,不是等...(恕刪)
ijk0001 wrote:是等效裁切,不是等效...(恕刪) 維基百科-35mm等效焦距我想,我們是基於不同概念討論這件事,基於方便理解一顆鏡頭在人眼視野下捕抓之空間範圍,通用以35mm全畫幅為基準,各類(如m4/3, apsc)鏡頭其焦段所捕抓之空間範圍,其所近似之35mm全畫幅焦段為等效焦(段)距,您指的是在輸出後圖像尺寸及感光元件裁切比較問題下圖為35mm全畫幅在18mm-55mm-250mm各焦段捕抓之空間範圍不同片幅之各類鏡頭在同一拍攝定點能拍出近似之空間大小,即稱為等效18、55、250....合成圖片來源-我是賀禎禎
結果維基百科講的就是我所說的阿,真的要去看懂搞懂啦。。。很多人以為等效焦段1.5倍,爽死了,我70mm就變105mm了,我的天那散景散死了。。。白癡,還是一樣是70mm啦,到底在爽啥麼。。。因為光學特性是不會改變的,變得只是被攝物投射後的整體大小比例而已。。有興趣去估狗吧,很早年之前就有人做這闢謠實拍解釋了,或許還找的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