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7101 wrote:
我目前當初步想法是Tamron...(恕刪)


好奇為何廣角變焦定焦也要買下去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旅遊幹嘛那麼負擔
我覺得最好兩鏡解決最好
TAMRON 28-200 一顆都好

拿太累自己也沒玩盡興
一點也不好
flody wrote:
我是100STF和135GM也想買
反倒對85GM興趣不大
不過中長焦段三支都是好鏡
標準的35 1.4和50 1.4有點重,如果能做成和24 1.4近似更好
亦因此標準我推變焦多一點
我比較喜歡和傳統人像鏡相比較親近的焦段
55ZA則是散景有點糟了

135gm是很邪惡的鏡頭^^
近乎完美
可能是以前的職業病
我就算有它也不會拿來拍人像
除非對方臉太瘦沒肉,需要增胖^^
這種鏡頭拍歐美人士剛剛好

100gm
光圈實在太小
如果學canon不用到1.2
搞個F1.4 stf,進光只降2/3
我會拿85gm換它

以前我拍人像都會補外閃
大光圈單純只是為了散景

後來sony進入bsi cmos時代
可用iso拉高
以及高iso下動態範圍依然優異的特質
加上現在鏡頭光圈全開都很銳

我現在反而不打燈了
拍小孩也很難打燈
完全沉溺在現場光後製的樂趣

現場光的立體感真的很變態
太好玩太有趣了^^

這是以前底片時代不可能有的拍法
所以我現在玩的不亦樂乎

也因此我現在非大光圈不拍^^
積極熱愛生命,享受生命
ed7101 wrote:
Sony 1224 真的超燒耶XD 但錢包也很燒
會考慮購入,但不是目前名單中的前幾順位
明年初打算購入A7s3 先噴一筆

關於小焦段鏡頭,我有這樣的體會用法,建議倒不如直上,才不至於要往複投資,尤其用來加在A7S3作高質Vlog與自拍更是利器...

Sony SEL1224GM & A7RM4樣貌


其鏡頭上特別標示有12、14、16、18、21 & 24mm六個焦段,通常這是變焦鏡有特別調校的位置,又因它是固定型的變焦鏡,則買它就可視同有六顆小焦段GM頂級定焦鏡頭,要用哪一焦段來專注拍攝都只要一顆,可說總值反而較高又簡捷方便。

而配合A7RM4,平時可以只開APS-C,等效為18-36mm F2.8 / 26MP,畫素再超採用成24MP,就好像另有一套A7M4 + SEL1836GM。然此時Image Senson,只用到中心0至15mm位置,更沒有一般性的邊緣猛降,有如全框解析再提昇一次

尤其用來拍人景像時,顏孔偵測非常的敏捷,而多人之下的合焦,每人的臉孔都會呈大的綠框,其中一人在眼瞳上會再呈一小綠點。這回想一想,應該跟A7RM4最近一次更新成Ver 2.00,說是特別針對SEL1224GM而來有關(也怪怪的為何不給其它機型更新)。

以下URL是SEL1224GM蓋大樓,再參考看看...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6201217&p=3#79804740

另我先前都是一直用12+1635+70200 / F2.8在Home Run,如今改用1224+70200 / F2.8則可以更簡捷廣泛,而一直不用再去強求要有比F2.8更大光圈的鏡頭...因為要敢用「高ISO」!
安可曲:
2020.11.01在台北攝影器材展,「索尼」參展裡舞台秀的美妹...
A7RM4 & SEL70200GM
現場光,不打閃, ISO @ 2000

(原生未抹雜!)

而用高ISO也可再拍得更亮點,後製上減回到約標準曝光,就有非常好的除噪同工之曲,且陰、暗、明、亮的層次可更為分明自然,才更能拍出眼看的實境,質地也可非常不錯,這圖幾乎可下看到是用ISO 400的成果。而高階的FF機的可貴,在高IOS更好、色階大都具有14Bit,拉高來過曝可不失細節就很重要。不然,只求大光圈以取得較低ISO的質地...可知光圈與快門的組合,在感光上的EV值都是相同的,若ISO只敢用低於800,那用APS-C機型會更省。
ponsayboss wrote:
100gm
光圈實在太小



85DS為了把彌散圓變得圓,實際已經涂成F1.8了(不是T,是F變)
100STF為了追求圓彌散圓也就做了類似的事,它本身設計大概是F2等級,只是超過F2.8的部份被官方強制不使用
比較一下富士56APD,56APD全開時彌散圓是不夠圓的,甚至和非APD版的口徑蝕差不多(F不變)
如果追求焦外沒有口徑蝕,其他鏡最後也是得收一收光圈(暫時SONY另外的鏡我所知也就20G全開彌散圓是圓的)

100STF在光圈全開時焦外已經柔美,相比大多人工作級別使用的大三元已經算好很多,作為定焦足夠了
如果要做到F1.8,估計也得超過1KG
其實對我來說是以前的鏡是因為焦外不好,才只好依靠大虛化補償
如果背景是城市建築還好
但比如綠色背景,STF的效果真的強很多,加上焦段已經高了,這時大虛化反倒不是剛需
必要時換上135GM就好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AbdA wrote:
其鏡頭上特別標示有12、14、16、18、21 & 24mm六個焦段,通常這是變焦鏡有特別調校的位置,又因它是固定型的變焦鏡,則買它就可視同有六顆小焦段GM頂級定焦鏡頭


拍VLOG用不上1224GM啦...
雖然VLOG不只有自拍這一類型就好...
話說這標法就沒有取代20G啦
所以要視同13支GM才行

不過老實說
買了1224GM的人
如果未來16GM如傳聞一樣和24GM一樣體積,相同大多還是會把16GM買下來
平常可用高ISO
但拍星時高ISO也想大光圈
曝光時間太長也會有熱噪點
是說既然ISO可以讓它高,F4也足夠了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flody wrote:
100STF為了追求圓彌散圓也就做了類似的事,它本身設計大概是F2等級,只是超過F2.8的部份被官方強制不使用

85ds至少有2.0 t stop
可是100gm卻只有5.6 t stop實在太悲慘
注定白天專用的命運
散景也不如135stf帶點壓縮感來的好
但拍裁胸人像散景優美
拍花花草草也很不錯
可惜全身就力有未逮,差一口氣

所以我會比較把100gm定位成
拍靜物小品的好鏡頭
背景全奶成一團,強烈凸顯主題

但拍會動的人或生命體
5.6 t stop太勉強了

所以85gm是一種平衡
散景與進光量兼具
縮到F1.8就沒了口徑蝕
只是沒有stf的高斯模糊

flody wrote:
其實對我來說是以前的鏡是因為焦外不好,才只好依靠大虛化補償

最早大光圈的發展並不是為了虛化
而是為了手持拍攝需求,擺脫腳架
不然2.8光圈 iso100底片室內只剩1/15快門

50mm f1.4口徑只有52mm所以口徑蝕嚴重
積極熱愛生命,享受生命
ponsayboss wrote:
85ds至少有2.0(恕刪)


Stf晚上也能發揮威力,而且其實夜拍才是強項,焦外有明顯區別
在設計好的環境下就會拿100stf出去,晚上一般也不會用中長焦去速拍遠拍,術業有專攻的鏡頭
其實以100mm而言t5.6也不可惜了

沒有任何拍攝想法時就帶其他鏡外出了

其實看過很多照片,虛化再強的鏡拍綠色焦外也會亂掉,所以我才更推100stf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1224gm + Tamron 28200。
flody wrote:
其實看過很多照片,虛化再強的鏡拍綠色焦外也會亂掉,所以我才更推100stf

哈哈^^好啦!100gm也很棒啦
拍成年人本來就啥鏡都能拍
沒有標準^^

AbdA wrote:
而用高ISO也可再拍得更亮點,後製上減回到約標準曝光,就有非常好的除噪同工之曲,且陰、暗、明、亮的層次可更為分明自然,質地也可非常不錯,這圖幾乎可下看到是用ISO 400的成果。而高階的FF機的可貴,在高IOS更好、色階大都具有14Bit,拉高來過曝可不失細節就很重要

這真的母湯

你完全講反,是欠曝後拉高,躁點反而變少

你是不是誤會色階的意思?
而且你的照片也和文字敘述相反
手臂因過曝整個爆掉沒降回來
色階色彩過渡一片死白
暗部則沒啥層次
14bit就是讓你把亮部暗部還原眼睛所見
讓皮膚色彩過渡不因高對比而斷階

浪費了全幅raw的14bit與DR



積極熱愛生命,享受生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