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LE wrote:爲什麼完全沒有用??陀螺儀防抖不是要關閉鏡頭+機身防抖才可以後期使用嗎? 陀螺儀是拍片用的我不認為樓主的Leica/Contax/Hasselblad會拿來拍片特別是Contax G和Leica M那麼小的鏡頭拿來拍片應該會搞死人就算真拿來拍片你確定陀螺儀沒有鏡頭焦段資訊能作用?如果需要手動輸入焦段又沒快捷鍵(因為A7C不夠用)要進選單設定不會急死人?我A73可是專門設了一個手動輸入焦段的快捷鍵來驅動防手震和紀錄焦段的
謝謝大家的心得分享,A7-3M 看來並不會因為上市三年而折扣.應該會比較傾向A7C,再考慮一般拍攝的方便性,很大的機會會搭Vario-Tessar® T* FE 24-70 mm F4 ZA OSSSEL2470Z做轉接老鏡外的場合使用時間和熱情不若以往,不然HASS CFV II 50C 機背價格低於M-10 機身也是可以考慮...(印象中一開始120 數位機背是百萬級...)
ymc861 wrote:Vario-Tessar® T* FE 24-70 mm F4 ZA OSSSEL2470Z 我前兩天才把24-70/4za等價平換成FE28-60目前用起來非常滿意大小跟常用的G鏡和M鏡差不多
ymc861 wrote:謝謝大家的心得分享,...(恕刪) a7C啦。有銀黑機可買。搭老鏡比較對胃。EVF在左側也比較有老機fu。現代機身自動對焦很強。建議買28-60套套頭享受便利生活。要自拍也可以。另自動對焦轉接環也很建議如用LM-EA7來轉M口鏡。或用它做二次轉接。先說FE2470/F4ZA畫質不是很好喔。體積也比2860大一倍。二手價格還可以。新的很淌血。2860原本就是套頭最划算。
看來還有一些人不知道怎樣善用Sony的「Fn鍵」與「我的選單」功能,所以每次都需要進入Menu的幾百個選項來慢慢摸索。我建議Sony下一台相機的實體快捷鍵至少需要20個,因為使用者大多數都是戰地記者,分秒必爭,不然的話對一些人來說「很不方便」!其實有一個功能最快速,直接用AUTO,什麼都不用設定!
看來還有一些人不知道索尼的操控吊打CN就是靠超多自定義鍵和超高自由度然後很多人也不知道只有索尼的Fn不能用觸控選(好像A7S3終於可以了)是各廠中最落後的用A73的搖桿推Fn選單已經很難受了如果要用像A7一代一樣的十字鍵在Fn裡慢慢按真的會崩潰
自定義和fn操作速度是有差的,至於我的選單倒是很少人用但卻實用的功能滾輪我覺得還好,現在很多時候a和s模式也足夠用,用的m模式時會有差異,但這類人會偏向專業,可能都能用有光圈環的g鏡gm鏡了另外A7c屬於優秀副機,就是以後升級可以留用就像我第一個回覆說到A7r3才是性價比最高一樣,買a73是不如加一點買a7r3的